在通過對辛棄疾三次向朝廷獻計的詳細描述,我們可以看出,辛棄疾不愧為一個見識卓越,觀點獨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軍事家。那麼,辛棄疾又是如何將他得軍事才華展現在實際的運用中的呢?辛棄疾在滁州、江西等地又取得了哪些成績?
3
辛棄接到朝廷的任命前往滁州,到了滁州後一看,這地方由於多次在手兵火的摧殘,已經是一片狼藉。如何改變這一景象,治理好滁州是擺在辛棄疾麵前的首要任務。
現在,我們來看辛棄疾都想了哪些法子來治理滁州。很顯然,麵對這樣一個爛攤子無論誰去了都頭疼。比如,按照慣例,地方是要向朝廷繳納稅收的。可是,滁州已經欠下了不少陳年舊賬。據說,到辛棄疾上任時,滁州共欠下朝廷580多萬的錢。怎麼辦呢?辛棄疾就跟朝廷打報告,說滁州這個地方的情況你們也是清楚的,如今朝廷信任我,讓我來到滁州,理應讓我能輕裝上陣,應該把這比錢給免了。再者,以前欠下的債也不是我辛棄疾所為。
朝廷一看辛棄疾這一報告,說的也在理,更何況就算要強行征討,那也是征討不會來的。俗話說,鍋裏要有,才能有吃的。如今鍋裏都所剩無幾了,自己都養不活了,如何拿出多餘的呢?
現在,滁州欠下的陳年舊賬是給解決了。沒過多久,新的問題又來了。朝廷不是把滁州欠下的陳年舊賬給免了嗎?可是,今年的你應該按例繳納吧!辛棄疾一看,我才剛上任不久,各項工作都還沒施展開來,本身就缺錢,我沒開口向你們要錢,現在反而來催討。得了,我也不跟你們計較,我還是來老套路,打報告希望朝廷把今年要上繳的錢也給免了。主意一定,趕緊打報告。不過,這次朝廷沒同意,說陳年舊賬不官你的事,我們給你免了,夠寬容的了,那今年的無論如何也不能免。辛棄疾可不管這些,你來催那是你的事,我一句話,沒有。
就這樣,這朝廷催一回,辛棄疾就打一回報告,弄得朝廷也拿他沒辦法。好在,宰相虞允文出麵,說辛棄疾上任滁州人家工作都沒開展起來,如何有多餘的錢啊!不如就把今年的也給免了吧!朝廷一想,如果逼得太緊,弄不好辛棄疾大不了撒手不幹了,那可麻煩,就同意把今年的也給免了。辛棄疾得到這個消息,高興得很,寫了一篇感謝信。
這樣一來,辛棄疾似乎可以輕裝上陣了。然而,問題的關鍵,滁州一片狼藉的狀況依舊沒改變,還得讓滁州繁榮起來才是硬道理。根據《宋史》的記載,辛棄疾上任滁州後,采取了“寬征薄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的措施,把滁州老百姓吃飯的問題給解決了。這不容易啊!要知道當時滁州的人口急劇減少,四處都是荒涼之象,再加上受到戰亂的破壞,人心不穩。如今,在辛棄疾的治理下,老百姓不用再餓肚子了,各種事業百廢待興,辛棄疾自然高興。
但是,光有飯吃還不行,還得有錢。如何讓滁州變得繁榮富裕呢?辛棄疾有他的辦法,他鼓勵商販到滁州發展,並且將稅收降到最低,然後又大搞各類建設,比如修酒樓,修房屋,修倉庫等。其實,我們都知道,搞這樣的建設,除了讓城市麵貌煥然一新,更重要的是可以解決就業、財政等大問題。你看,這個辛棄疾還真不簡單,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按照《滁州奠枕樓記》的說法,滁州經辛棄疾的治理後,出現“商旅畢集,人情愉愉,上下綏泰,樂生興事,民用富庶”的繁華富庶的局麵。
看到滁州在自己的治理下,取得這樣好的成績,辛棄疾用一部分財政收入修了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建築,取名為奠枕樓,然後,與百姓們開懷暢飲,並寫下了一首很著名的詞《聲聲慢·滁州旅次奠枕樓作》。盡管在滁州取得這樣不錯的成績,辛棄疾並沒有因此而飄飄然,反而內心充滿了憂慮。這就奇怪了,那麼,辛棄疾憂慮什麼呢?
我們來看《聲聲慢·滁州旅次奠枕樓作》中這樣一些詞彙,便可窺出端倪。首先是“旅次”,旅次的意思應該是說在某個地方做短暫的停留。換句話說,辛棄疾並沒有把滁州作為自己作為的長久之地,他更深層次的想法,還是要收複被今人占領的北方失地。他想要的還是北方那種金戈鐵馬般的生活。其次,是“西北神州”與“懷嵩人去”,神州是指中國的意思。《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有“中國名曰赤縣神州”一說。那西北神州就很好理解了,辛棄疾很希望南宋能夠北伐成功,而不是偏安一隅。懷嵩是懷嵩樓的簡稱,當年唐朝的李德裕曾被貶滁州,作此樓,取懷歸嵩洛之意。辛棄疾稱“千古懷嵩人去”,意思是懷念嵩洛的李德裕早已去世了。李德裕又是何德何能,能讓辛棄疾如此感慨。原來,李德裕是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他主政期間,重視邊防建設,主張削弱藩鎮,鞏固中央集權,使晚唐內憂外患的局麵得到暫時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