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點滄洲白鷺飛歐陽修的醉翁之意(3)(2 / 3)

為什麼這首《四賢一不肖》影響力會如此巨大,除了蔡襄的名氣,更重要的是像範仲淹、餘靖、尹洙、歐陽修這樣的忠良之臣,竟然遭到如此的陷害,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引起了公憤。歐陽修被貶夷陵後,他的哥們尹洙曾這樣問他,說你這樣抨擊高若訥會不會有點過了,現在會後嗎?畢竟都是哥們,尹洙這樣問也是情理之中。歐陽修坦然的說,我一點都不後悔,我就沒把高若訥當朋友看,像他這樣的小人,有什麼值得我後悔的?

現在,我們若再次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在此時此刻的心境下去讀,就會很深刻的發現,歐陽修不是一個醉翁,他是一名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就足以將對手擊敗得永無翻身之力。這樣鮮明的正直個性,以及文筆犀利毒辣的風格,將他在北宋政壇上的光芒盡顯其中。然而,這隻是小試牛刀。不過,影響卻是極為深遠。因為,《與高司諫書》不僅僅是抨擊高若訥一人,更為起作用的是,這封信成為繼續推行朝政改革的導火索,為新政的繼續施行埋下了伏筆。

這就是歐陽修,年僅30歲的他因替範仲淹鳴不平,一出手就名動官場。歐陽修年輕氣盛、正直有能力、不畏權貴,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打虎英雄。於是,一個問題很自然的就出來了,被貶到夷陵後的歐陽修他又做了什麼呢?他會“吃一虧,長一墊”有所收斂嗎?他到底徹底的惹怒了誰,引得眾多老虎紛紛向他圍攻?這一係列的問題,都是圍繞著守舊派進行的旗幟鮮明的鬥爭而展開。

3

上麵我們對歐陽修進入官場後的第一次出擊進行了講述。接下來,我們將時間定位在他被貶夷陵之後。

歐陽修到了夷陵,為一小小的縣令。與柳宗元相比,歐陽修的心態好得很,遠沒有柳宗元的萬念俱灰。當時柳宗元被貶為31歲的樣子,歐陽修跟他的年齡相仿,在給哥們尹師魯的信中他這樣寫道,“五六十年來,天生此輩,沈默畏慎,布在世間,相師成風。忽見吾輩作此事,下至灶間老婢,亦相驚怪,交口議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與尹師魯第一書》)

歐陽修說五六十年以來,我們都習慣了沉默畏懼,謹小慎微的社會風氣,這種風氣就像病毒一樣蔓延開來,代代相傳。忽然間看到有人做出驚世駭俗的事,就算是在廚房裏燒火做飯的老廚娘見了,也都驚訝不已。很多人都交口議論,卻不知道這種事古人天天都在做。

那麼,歐陽修說這番話表明了什麼呢?我認為至少有兩點:

1.對當前的社會風氣不滿,為了打破這種社會風氣,他甘當第一人。

2.心態很平穩,沒覺得因為這事被貶謫而感到苦惱與後悔。

正因為有如上兩點,歐陽修才沒了亂了陣腳,他才得以看清今後的形式——改革派還會東山再起。相比之下,柳宗元就沒有這樣的認識了。不過,歐陽修於柳宗元被貶有著本質的不同。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柳宗元是站錯了對,他們的改革觸動了朝廷的核心利益,而以範仲淹為首的改革是符合朝廷的核心利益的。

為什麼這樣說,這個時候的範仲淹並沒拿出那“十條”(《答手詔條陳十事》措施,當時宋仁宗不過20多歲,但他卻有強烈的革新朝政的願望,所以宋仁宗是很信任範仲淹為首的改革派的。換句話說,當時的大環境是有利於改革派的,隻不過範仲淹等人沒有把握好尺寸,有點急於求成,這是一點。

另外一點,當時的宋仁宗執政不過才兩三年的時間,他需要穩固自己的地位,不可能一下把守舊派給扳倒。雖然範仲淹等人因為這個原因被貶謫了,但是朝廷上下改革的心聲並沒有因此而減弱,反而加強了。再加上歐陽修的那篇《《與高司諫書》帶來的深淵影響,使得改革的繼續推行希望是大大的有。

歐陽修正是因為認識到了上述形式,所以他一點都不悲觀。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朝廷還會重用他。果然不出歐陽修所料,大概過了三年,歐陽修接到朝廷的詔令,官複原職。在這之前歐陽修在朝廷的任職是閣校勘。按理說,有了之前的“教訓”,歐陽修應該收斂一些才對,但是他沒有,反而更加銳氣十足。大家別以為歐陽修是衝動之人,實際上他心裏清楚得很——政治環境允許他這麼做。

對此,我們先來看當時宋朝麵臨的邊境威脅。宋朝跟西夏的戰事不斷,隔三差五的就要打上一仗,宋朝打不過,吃了不少敗仗,這就給朝廷很大的壓力。此外,宋朝在艱難應對西夏的同時,還要進貢給遼國。如此一來,打仗又打不贏,還要耗費巨大的財力於人力,再加上遼國那裏的進貢每年也不少,一個最大的惡弊就出來了——財政赤字。不僅如此,國內官員徇私舞弊,老百姓賦稅繁重,各地民變之事也是有發生,搞得朝廷是疲於應對,叫苦連天。

終於,朝廷忍受不了了,宋仁宗不得不廣開言路,向群臣及有誌之士尋求解決良方。歐陽修正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徹底動了大老虎的屁股。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守舊派們拿歐陽修沒法,隻能往他身上潑屎——說歐陽修跟外甥女亂倫——也就有了被貶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