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考上進士後,做了廣德軍司理參軍。這個做官雖然不大,但至少能讓生活條件改善不少。於是,範仲淹做官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母親接到自己身邊奉養。後來,在改任集慶軍節度推官時,範仲淹改姓還宗,名為“範仲淹”。在這裏做點補充說明,範仲淹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備受刺激,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自強不息的範仲淹決定脫離朱家,自立門戶,等到自己學業有成,再接母親歸養。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範仲淹內心的那種悲慟的心情,年少的他流著淚離開朱家,獨自一人外出求學。後來範仲淹考中功名,實現了他自立門戶,再接母親歸養的承諾。
範仲淹一直很崇尚節約,在他為官初期,曾擔任過一些肥缺,比如,監泰州西溪鹽稅、監楚州糧料院等,他沒有乘機斂財,反而還用自己的俸祿資助其他人。《宋史·範仲淹傳》裏有這樣一段記載,“其後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與,置義莊裏中,以贍族人。”範仲淹在生活上,隻要不是接待客人,幾乎是不會吃肉的,一家人的消費水平控製在最低。將省下的錢用來置辦義莊,這個義莊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慈善機構,用於救助族裏的貧困孤寡。
通過以上的描述,我們對範仲淹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現在,我們回到文中開頭說到的那件事上。慶曆四年,即公元1044年,範仲淹的哥們滕子京被貶官到了巴陵郡。要說這個滕子京可是相當的了不得,現在不是有很多人經常為討債而發愁嗎?這事要是讓滕子京去討,對他而言絕對是小兒科。
《涑水紀聞》中說滕宗諒向民間欠錢不還者討債,討來的錢有一萬緡。以前,別人討不回來的債,現在滕子京給討回來了,有了這樣一筆錢,修嶽陽樓就不在話下了。當然,你別以為滕子京就是一個隻會“討債”和“搞建築”的“不務正業”的官,他到巴陵郡後,將當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僅一年的時間就取得了“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效果。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這樣評價道,“慶曆史,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為天下第一”。
在這裏,有兩個問題便出來了——
1.滕子京為什麼會被貶到巴陵郡。
2.範仲淹為什麼要寫《嶽陽樓記》。
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按照司馬光的說法,是因為滕子京貪汙公款。據說,滕子京在任涇州知府期間“費公錢十六萬”,如此在任上“用公使錢無度”肯定會驚動朝廷。於是,朝廷便派人來查。滕子京很聰明,一聽說朝廷要來查他了,便將所有賬單票據全部銷毀。根據《涑水記聞》的記載,“使者至,不能案,朝廷落職徙知嶽州”。這樣一來,便沒有證據了,朝廷拿他也沒有辦法,不能夠定罪法辦,隻好以“調動工作”為名,實為貶謫,將滕子京從繁華的涇州調到偏僻的巴陵郡。
滕子京被貶後為什麼要修嶽陽樓呢?有人說滕子是為了炫耀政績,你看,你把我貶到這麼個破地方,我滕子京依然能夠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沒說的,兩個字“我牛”。也有人說滕子明著是修嶽陽樓,實際上是變相的貪汙。《涑水記聞》中記載,滕子京重修嶽陽樓時,籌資“近萬緡”,“置庫於廳側,自掌之,不設主案典籍,樓成,極雄麗,所費甚廣”。滕子京為了修嶽陽樓,他想了一個法子,由官府出布告,讓那些債主擬一份名單,注明有哪些是賴賬之人,由官府出麵催索,催討回來的錢用於重修嶽陽樓。滕子京拿到這筆錢後,自己掌管這筆錢,既當會計又當出納,還當包工頭。如此一來,他總能從中撈到不少好處。
如果上述觀點屬實,那滕子京可真的是一位高智商的貪官。但我個人並不讚同這樣的觀點。首先,司馬光的《涑水記聞》隻是一部筆記而已,不是正史,可歸納於“野史”。這樣的書籍所記載的事情可信度並不高。
另外,書名中的“聞”字,乃見聞,說白了就是司馬光從別人那裏聽說而來的。《涑水記聞》中關於滕子京“以公款饋贈遊士故人”和借修嶽陽樓“自入”隻是由君貺所說,這個君貺就是指王拱辰,王拱辰是範仲淹推行“慶曆新政”反對派中的人。按照政見不同,難免會有肆意彈劾之嫌。史書記載,“時杜衍、範仲淹為政,多所更張,拱辰之黨不便”。王拱辰很討厭範仲淹,總想著找機會扳倒他,但一時也沒法,所以就拿範仲淹的哥們滕子京開刀。
大家可能要問了,那王拱辰跟滕子京又沒有仇,幹嘛要這樣誣陷他,就算要誣陷也應該誣陷範仲淹,範仲淹才是其政敵。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範仲淹跟滕子京是同科進士,兩人關係一直甚好,交往密切。有這樣一層關係,你說,滕子京能逃得過王拱辰的誣陷嗎?
其次,根據《宋史·滕宗諒傳》記載,對他的評價是“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滕子京是一個做事瀟灑,率性而為“好施與”的官員。他在任期間還興辦學堂,這可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做的好事,“所蒞州喜建學,而湖州最勝,學者傾江、淮間。”更何況,一個死後“無餘財”的人,他會是一個貪官嗎?
因此,滕子京為什麼會被貶到巴陵郡便有了答案,實乃因為範仲淹所進行的“慶曆新政”遭到反對派的忌恨,進而牽連到滕子京。換句話說,這是政治鬥爭中敵我交鋒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