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朋友哥們上司的極力推薦。陸遊的朋友周必大在宋孝宗麵前時常說起陸遊。周必大的仕途比較順利,最後做到官居丞相,被封為益國公,他非常關照陸遊,特別是在宋孝宗即位後。與之同時,陸遊的上司史浩和黃祖舜也大力推薦陸遊。史書記載,“善詞章,諳典故”。(《宋史·陸遊傳》)
特別是史浩,這個人很牛叉,他是宋孝宗的老師,更重要的是他為趙眘能立為太子有汗馬功勞。在完顏洪亮舉兵南侵的時候,趙眘曾上書要求上戰場,這無疑犯了他老爸宋高宗忌諱。因為,當時宋高宗是決定禦駕親征的。現在你趙眘上書要求上戰場,是不是有其他的企圖啊!果然,宋高宗十分生氣,這時史浩跟趙眘出了個主意,說你趕緊再寫一份奏章表示謝罪,說自己這樣做沒別的意思,是為了跟隨父皇的禦駕親征,為父皇的安全考慮。宋高宗看了奏章後,轉怒為喜,並把趙眘呆在身邊去了建康,之後又立他為太子。
2.陸遊有真才實學。這個無需置疑,陸遊才學那絕對是很牛皮的。再者,他還是曾幾的得意門生,在詩壇的影響力可不小。有一次,宋孝宗問周必大,說當今詩人裏麵,有誰比得上李白啊!周必大回答說陸遊。大家可能覺得這個周必大是不是信口開河,為了朋友吹牛皮。還真不是,陸遊有一個外號叫小李白,在宋朝,作為一個詩人,陸遊的地位絕對是跟李白在唐朝時一樣的。連同時代的朱熹都很佩服陸遊,在《答徐載叔賡》中有這樣一句話,“近代唯見此人,為有詩人風致”。朱熹說在他認識的人裏麵,隻有陸遊才是稱得上風範與氣質二合一的詩人,並說陸遊的詩“在今當推為第一流”。(《答鞏仲至》)此外,陸遊在曆史方麵也是行家,他曾撰寫了著名的《南唐書》。
宋孝宗在召見陸遊的時候曾對陸遊進行全方麵的考驗,問及的內容涉及詩文、曆史、政治以及軍事,陸遊對答如流,觀點獨到。《宋史·陸遊傳》記載,“力學有聞,言論剴切”。
3.陸遊絕對值得信賴。“橋山歲晚鬆柏寒,殺身從死豈所難!”,這樣的話不是誰都說得出來的。盡管這首詩是陸遊在宋高宗和宋孝宗死後才寫的,但這絕不影響到陸遊說這句話的真誠性。我們縱觀陸遊的一生,便可知道。
這樣說來,陸遊絕對是宋孝宗即位後會重用的人選之一了。確實如此,宋孝宗在召見陸遊後,便被直接賜為進士,不用通過科舉考試就及第。獲得這樣殊榮的在宋孝宗時期隻有兩個人,一個是陸遊,另外一個就是尹穡。對此,《渭南文集卷五·辭免賜出身狀》記載,“惟是科名之賜,近歲以來,少有此比:不試而與,尤為異恩”。這說明了什麼?至少可以說明宋孝宗對陸遊是多麼的信任,不用考試直接就及第了進士。
此外,宋孝宗在即淳熙十六年,即公元1189年,親自下旨任命陸遊為禮部郎中,屬於正六品。這是宋孝宗禪位前任命的最後一位官員,如此恩待陸遊,可見宋孝宗對陸遊是多麼的看重。
那麼,陸遊在宋孝宗期間有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呢?他不是一直主張抗金,收複中原嗎?宋孝宗會不會像他老爸一樣主張“求和”呢?
3
可以說,宋孝宗是南宋史上比較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了。換句話說,宋孝宗跟他老爸宋高宗不一樣。對此,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在趙眘還是建王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當完顏洪亮舉兵南侵的時候宋高宗想到的就隻有逃,而趙眘卻主動上書,說自己願意親自率兵迎敵。他不信那個邪,金兵難道就真的是戰無不勝?
2.趙眘即位後,勵精圖治。最直接的一點就是重用主戰派,任命他的老師史浩為右丞相,任命抗金將領張浚為樞密使,並將江淮一帶的兵權全部交予他。張浚在宋高宗時期,一直被排擠,宋高宗曾這樣說,就算我亡國,也不會讓張浚帶兵的。趙眘重用張浚表明了他主戰的決心。
3.為嶽飛父子平反,追複嶽飛的原官,厚禮改葬嶽飛。同時,還四處尋找嶽飛的後人,準備破格錄用。嶽飛的影響力是讓金人害怕又佩服的,管嶽飛叫爺爺,這樣一來金人就是孫子了。沒法,誰叫嶽爺爺這麼厲害呢?
如此一來,可見這個宋孝宗確實跟他老爸不一樣。他上台後,朝廷的格局一下子明朗了——主戰派掌權。於是,整個朝廷上下抗金情緒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