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3 / 3)

生命的暗室

說起“暗室”,首先會想到的是衝洗照片的小黑屋。上大學時,有個同學是攝影愛好者。周末同學聚會她總是來得很晚,卻帶著一臉的興奮,那一定是剛從暗室出來。“一整天都埋頭在那裏不枯燥嗎?”她笑而不答,隻是“竊喜”。那時的我們無法明白其中的道理!

簫,一名畫家,聽過我的課,很是讚許,偶爾也會在一起探討一些事情。一日,接到邀請,去看她的個人畫展。展廳不大,人卻不少,三三兩兩地站在一起,或評論或稱讚。全部看過一遍之後,我駐足於《魚躍龍門》這幅畫前,畫麵刻畫得相當豐盈、生動,蘊涵著無盡的味道,隻是我這樣一個外行說不清其中的玄機。

簫走過來打招呼。她指著我正在看的畫對我說,這幅畫是第二版了。四年前,她曾有一次參展的機會,很精心地準備參展作品,就是《魚躍龍門》。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時常會感到筋疲力盡,一種被抽空的感覺,心中缺少一個完整的畫麵構思,不知道自己想表達的是什麼。時間不等人,隻能畫下去……當開展的那天,她站在自己的作品前麵,看到了空洞、沒有靈魂的自己,於是她收起了自己的畫。

此後,她不斷地讀書、學習、出外采風,豐富自己的內涵。隨同漁民的漁船出海,頂著晨起的朝霞,她靜靜地觀看海麵魚躍的景象。無數次在腦海中構思勾畫,那是她創作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過程,或許也是一個無人知曉的過程。當她再次拿起了畫筆揮毫潑墨,時而運筆如風,時而精雕細琢,一氣嗬成後的《魚躍龍門》被人稱讚為神來之筆。可有誰知道,為了賦予這幅畫更多的靈性和意境,蕭用了整整四年的時間。蕭說,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這其中滋味,走過生命的暗室才會迎來更燦爛的曙光!

這次簫的個人畫展距離上次的參展曆經了四年的沉寂和蟄伏。我不知道簫在這期間是否感到過孤獨。我佩服簫進入暗室時的勇氣,更佩服簫身處暗室的堅忍。在簫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心靈之樹紮根泥土、複蘇、吐芽、綻青、豐盈的全部過程。簫成功了,她已將昨日的痛苦凝聚成今日的力量。

縱觀我們麵對的社會,當一些人從商獲得成功的時候,就會引來觀望者的羨慕。觀望者匆匆地“下海”,結果卻難盡人意,有的哀歎、有的抱怨、有些人從此一蹶不振……不知道他們是否像簫那樣,走入“生命的暗室”去自省,在暗室中凝視人生的得與失,感悟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不再被喧囂世界所左右,帶著真正的淡定和從容重新找尋自己的目標和航向。

在生命的暗室,寂寞和苦行能讓我們超脫浮世的羈絆。當自己孤獨地行走,看見田間的麥穗在不遠處熱情地招手,林蔭小路上有好多人急著趕去收獲的時侯,你要堅定地告誡自己:那是別人的事,我要找尋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我們要懂得在機會麵前冷靜思索,在得失之間理性取舍,在失敗麵前不退縮,保持一顆從容淡定的心!

生活中的許多精彩片段皆由一次次的曝光來完成。在每次曝光前的那一刻,輕輕地問自己一聲:你準備好了嗎?生命是一個奮鬥的過程,也是一個等待的過程,在等待中積澱知識、積累經驗、積聚力量,最終實現美麗的綻放。

和自己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