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 / 3)

在醫院休養的日子,我愈合了傷口,恢複了身體,也複原了自己疲憊的心靈。我感受到了高超醫術以外的那種人文關懷。臨近出院,站在病房門前,把幹淨整潔的病房又仔細地環視了一番。看著身邊匆匆而過的熟悉麵龐,竟然對這些醫護人員有些不舍。從他們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這種幸福的溫度,期盼著能有越來越多這樣的好醫生、好護士出現在我們身邊。

高山仰止

當我有幸走近他的時候,他已經是人們口中的傳奇人物了。之前,曾耳聞過一些關於他的事情,其中有褒有貶。因為少了一些常人的人情世故,所以他在一些人眼中似乎很難接近,但這並不影響大家對他的仰慕。

和他的第一次會麵,說實話,我有點兒緊張。不僅是因為他傳說中的“威名”,還有時間上的緊迫——他每次的會客時間都不會很長。但隨著我們問答間的契合,反而讓我漸漸進入到一種享受的狀態。他就像一個站在高處的智者,撥開我眼前的迷霧,而讓一切都豁然開朗。如同黑夜裏的旅人,在不知不覺間意識到天一下子亮了。那種感覺很微妙,非親曆者無法體會。對於我提出的問題,他的回答用詞精練,一般不會超過二三十個字,但卻字字珠璣。和他的對話,更像是運用數學公式在解題,但如果深思回味,他的每句話都充滿了哲學思考,可以讓人在開闊視野的同時,更獲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

曾經讀到這樣一句話:“沉得下心智,耐得住寂寞,方能做出真學問。”和他接觸的人都說,他的身邊有一垛看不見的牆,隔開了世俗和喧鬧。他過著超凡的生活,獨自一個人忙著自己的事,每天下了班就會關掉手機。也許是不想被人打擾的緣故,他刻意地與那些所謂的“熱鬧”保持一種距離,即使每次會議結束後的聚餐,他也最多待上半小時就會離開,而從不在意別人對他的“非議”。他的麵龐永遠寫滿了淡然,即使獲得卓然不凡的成就,對別人給予的讚美也看得很輕。一般人很難看到他的驚喜和興奮。在他的眼中,名和利好似是自己尋上門來。於是,他在我心中似乎成了那張不可流通的既簡單又難懂的“百萬英鎊”。

偶然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有一次,會議很晚才結束。大家一起走出會場。外麵的天很冷,風很大。他的助手趕緊跑著為他打車,但他卻沒有上車,而是轉身對我說:“你先走。”任憑我作何說法,他都保持著紳士的堅決,直到拉開車門把我“請”了上去。我的心裏驟然像有東西輕輕劃過,蕩起一陣無以言喻的感覺。

不知是不是學問做久了,一切都看淡了,不太會介意外界的變化。就像周圍的人都有了車,他卻依然喜歡一邊呼吸著新鮮空氣,一邊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土地。而他一邊走路一邊低頭沉思的樣子,讓我憶起一本書中提到的“嘈雜的環境可以鍛煉人的意誌力,具有靜氣和定力的人可以在其中營造一方世外仙境,更有效地使大腦進入最佳狀態。”也許,他隻是連走路的時間都不想浪費吧!平日裏,他的手邊總不離紙筆。一次會晤中,也許是我的某句話觸動了他的思緒。我的話音剛落,他就說:“說得好,請稍等。”接下來就在本上寫了一行字。一支筆不沉,一個本也並不重,瞬間閃過的“靈光”每個人都會有,可是要持之以恒而毫不懈怠地記錄下來,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他讓我感受到,能夠做出一些輝煌成就的人一定要學會堅持和舍棄。並非他不知和不懂歡愉與快樂,隻是他選擇了這種生活。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軌道中,過自己的日子,這也許就是外人看不透的事了。有人說,他是很少言笑的;也有人說,曾看到過他開心的笑——在他見到恩師的時候,他會興奮地跑過去,圍著恩師又說又笑。也許,在外人眼裏,他是深思熟慮的,可是在內心這個小小角落裏,卻還單純得像個孩子。我們看到的他,隻是深居簡出、被高高的書架擋住的身影,又怎能讀懂他在寂靜的時空裏與自己的對話。

他的修為和境界會讓人由衷地敬佩,他的睿智會讓人感到無法抗拒的力量。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有這樣一句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不會再有機會參與到他的過去,但很希望能出現在他未來的道路上,也許這其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內心的憧憬和渴望就像敲響的戰鼓,成為催我前進的動力。

真正的征服不僅僅是行動的征服,更是心靈的征服。他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有他的品格。不管周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依然孤獨而自由地行走在內心的理想之中。世上總會有不羈、簡單、奔放的心靈。他那些不隨波逐流的個性色彩,蘊含的其實都是率性真情。握住他的手,你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真誠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