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因體弱常患感冒咳嗽、肝膽疾病、高血壓、前列腺增生等,而這些疾病往往會呈現出體內有熱的某些症狀。在一般情況下,服用一些清熱藥物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關鍵在於一些老年人不懂“過則有害”這一道理。一旦服藥見效,就長期服用清熱藥物。或者在下次患相似疾病時,不論是否因熱引起,也沿用原來清熱的藥方。
過量服清熱藥物損陽耗氣之後,人就會出現畏寒發冷、頭昏體沉、麵色青黃、動則出汗、氣短不續、張口出氣、嗜睡、精力不集中、思維能力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還會發生四肢浮腫。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因不正確服用清熱藥所導致的症狀,並不都呈現突發性或典型性,所以,又易被忽視而繼續服用清熱藥。這種情況的後果就更為嚴重了。
老年人一旦出現過量服清熱藥的症狀,必須立即停藥,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治療。一般說來,可選用補陽益氣、健脾固胃的方藥。
下例處方可供參考:人參10g,白術、茯苓、桂枝各15g,黃芪20g,澤瀉、豬苓、並麻、柴胡、甘草各6g。水煎服,一周三劑。在矯治過程中,當過量服清熱藥所導致的症狀基本消除時,應停藥調養,避免矯枉過正。
老年人維生素該怎麼補
維生素有許多種類,主要有七種,即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以上3種為脂溶性,即存在於動、植物脂肪中)、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以上4種為水溶性,廣泛存在於各種食品,尤其是綠色蔬菜瓜果之中)。
維生素是維持機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而對老年人來說,由於生理接納能力的老化及抵抗力的降低,維生素的作用相對而言就更重要了。但是,由於不少老年朋友對維生素種類及需求量不甚了解,攝取品種過多,或劑量過大,對身體反而不利。對老年朋友有特殊保健意義的約有以下幾種,現簡介如下:
1.維生素A
為脂溶性,對人體的作用主要為維持各種上皮細胞的生長,促進“視紫質”的再生,預防夜盲症及角膜軟化症,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老年人的上皮細胞容易受到損傷,抵抗力也相對較低,因此,適當補充維生素A很有必要。除可從飲食中(如胡蘿卜、動物肝類、深色蔬菜、蛋類、乳類)獲取部分之外,可另行服用維生素A膠丸,每日1次,每次服1粒,含量為25000國際單位,間斷性服用。
2.維生素E
為脂溶性,又叫“生育酚”。對人體的主要功能為消除自由基、抗氧化、清除體內的“過氧化脂質”、消除體內的“脂褐素”,從而延緩機體的衰老過程。動物實驗已經證實,維生素E可使動物平均壽命延長,並使癌症發生率下降。以致脂類的過氧化作用不斷增加,脂褐素沉積明顯,生物膜損傷加重,肌肉萎縮變細。因而應補充維生素E。除飲食中(廣泛存在於綠色植物,尤其是各種天然植物油中)攝取到的之外,另外口服維生素E膠丸,每日量400mg以上),可產生視力模糊、腹瀉、乏力等副作用,應注意避免。
3.維生素C
水溶性,又被稱為“抗壞血酸”。對人體的作用比較複雜,主要是維持血管、肌肉、骨骼牙齒等器官的正常功能。尤其能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預防出血,故被稱之為抗壞血酸。還可增加機體對多種傳染病的抵抗力,促進傷口的愈合,加速結締組織的生成。對老年人來說,通過服用維生素C,增加對各種感染的抵抗力,有重要意義;同時,保持血管,尤其是各部位的毛細血管的健全,防止出血等,對老年人更有特殊保健價值。除從食物(廣泛存在於各種新鮮水果及蔬菜)中攝取部分之外,可另行口服維生素C片,每日3次,每次1~2片(每片含量為100mg),可長期服用,一般無副作用。
4.維生素B1
又稱為“硫胺素”,水溶性,可預防腳氣病(特指缺乏維生素B
1
所致的末梢神經炎等功能障礙,不是指通常所說的腳癬或“香港腳”),增加食欲,營養神經,增進肌肉功能等。老年人當胃口不佳,或患有周圍神經炎症狀,或消化不良時,服用維生素B
1
對康複有重要作用。維生素B
1
廣泛存在於穀類、小麥、大豆等粗製食品中。老年人如長期吃精白米、麵粉等,可能出現缺乏維生素B
1
的情況。口服補充時每日3次,每次2片,每片含量為10mg,可長期服用或間斷性服用。
5.維生素D
對鈣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較有助益。營養專家揭示,每天食用一杯鈣強化牛奶,並保持每天曬10~15分鍾太陽,或進食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蛋等)都能滿足自身的需求。
6.葉酸和維生素B12
能夠保證人體紅血球的更新換代,也是體細胞生長、分化所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