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那馬雖然不快,卻能記住來路,總歸比來時快了許多。琮於和鏡屏騎了馬急往回趕。
路上,琮於問起鏡屏怎麼不在寇宅守著,鏡屏不耐煩的說:“我要不及時趕到,你早被那大蟲子啃光了。寇家我交待了師兄看著,叫他務必拖延時間,等我們倆回去。你有什麼收獲?”琮於便將自己在樹洞裏查到的情況說了,鏡屏又是一陣驚訝,不由佩服起琮於的眼光和手段。
此時雖已深夜,寇宅裏卻燈火通明,院子裏擠滿了人,圍成一個大圈。人群裏除了寇家的人外,還有本村族長、裏老等,寇員外坐在正首的太師椅上,表情默然的應付著眾人的慰問。王夫人仍由一群丫鬟嬤嬤伺候著坐在大廳裏。阿六忙碌的來來回回,指揮下人按聿元的指示布著醮壇。
人群裏還有幾個官差------之前縣裏的官府對寇家大公子寇源中邪後的所作所為已經聽說,這種事非官府所能解決,且事主也沒報官,官府才懶得問詢。隻是前晚有人去衙裏,說寇家現今發生的事與幾宗命案有關,卻又說得不清不楚,縣令雖然不想多事,隻是報案人不停的苦求,又想著那寇家是遠近有名的豪紳大戶,他家要跟人命案扯上關係,說不定就能撈到便宜,便派捕頭帶著幾個衙役跟報案人來了寇家。寇員外對他們的到來頗感意外,那捕頭也很機靈,推說縣令爺聽聞有道門的高功要設場施法,叫他們來看看手段如何,若果真有道行,就請回去,隻因城東門那邊一段城牆年月久了,都快塌了,要重新修一修,需請些道士擺道場做個開光法事。寇員外明知他是說瞎話,隻是人家是官差,也不好趕出去,而且有他們做個見證也好:倘若寇源因道士施法所傷,又或者中邪太深沒法搭救,甚至性命不保,那都不是寇家人有意為之。
這時,院子正中已布好了七星醮壇,寇源被架到了醮壇正中的一個躺椅上,聿元在供桌上點好香和蠟燭,先唱了幾遍不明所以的經文,又恭請了三遍祖師爺,便又念起咒訣,仗劍繞著寇源來回行走。
“他這是幹什麼呢?”一個年輕人問旁邊的銀髯老者。
“這叫天罡禹步,傳說共有八十一式遁法,每式皆有無窮奧妙,用處也各有不同。道家門派雖多,各派也隻傳承著其中幾式禹步遁法而已,像茅山道善於禳星祈福,嶗山道善於起道場行齋譙,終南山的那幾式練好了還能引龍神弄風雨咧。這年輕道士自稱出師龍虎山,那可是天師派祖庭,降妖伏魔的正宗,想來必是有道行的了,你瞧他這禹步踏的很準,不是一般走江湖的野道士能比的。”老者說得口水四射,那年輕人注意力卻早不在他這了,隻撿那來來去去的小丫鬟盯著看。
“道長,時辰不早了,請快快施法吧!”寇員外催促道。
聿元隻得停了禹步,心說那二人怎麼還不回來,自己總不能踏一個時辰的禹步,得再做些別的事情才行。他走到供桌前,左手持劍,用劍尖挑起半截蠟燭,右手從桌上的一個布袋裏抓了一大把鬆香末,再踏著禹步走回醮壇正前麵,右手一揚,正要撒-------
“且慢!”
聿元一愣,和眾人看向院門處,隻見琮於和鏡屏氣喘籲籲的跑來。
眾人一陣喧嚷。誰知寇源趁此機會忽的跳起來,衝向員外,做勢要掐。員外眼快,連忙躲到一張桌子後麵。寇源又調轉方向,衝向站在另一邊的小公子寇注。
寇注旁邊並無他人,他想躲也沒個地方遮避。眾人正覺危急,卻見寇注並不畏懼,竟從腰間快速掏出一把匕首藏在腰後。寇源瞬間便衝到他身邊,他乘機猛的出手刺去。
一道白光倏的射到。
隻聽一聲慘叫-----那白光正中寇注持刀的手腕,匕首掉落在地上------隻見聿元一手諂訣,一手握劍,劍尖直指著寇注。
眾人被剛才那快速的一幕驚呆了------這道士未及近前,隻是用劍氣便打落了小公子手裏的匕首。終於親眼看到了道術的厲害,眾人驚歎不已。而最讓很多寇家人驚訝的,則是平日裏害羞靦腆的小公子,麵對這種生死關頭,竟如此沉著,而那把早已準備好的匕首則讓人見到了他前所未有的凶狠!
琮於拍手讚道:“聿元子劍氣厲害!”轉而又對寇注冷冷的道:“小公子,你小小年紀,怎麼如此狠心,竟對同胞骨肉下毒手!”
“他想害我,我這是迫不得已。”寇注揉著手腕,忽然他猛得俯身撿起匕首,又像寇源衝去,這一下眾人都沒預料到,眼見寇源就要被刺中,忽然一個人影閃過去,將寇注攔腰抱著,借勢猛一轉身,將他甩出一丈遠,摔在地上,匕首脫手飛出,被一個衙役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