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欣
一
用“好學生”、“壞學生”這兩個狹窄的名詞來評價一位學生實在有些太過絕對了,就好像東林黨人僅用“君子”和“小人”來評判一個人的錯與對,不僅不客觀,而且往往是不確切的。“好學生”也會有他的缺點,“壞學生”也會有其的亮點。萬事無絕對的。
我不知道該怎樣來評價自己,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在老師的眼裏,往往那些成績優良,為班級工作的同學就是好同學;而那些成績拖後腿的,整天拿著足球籃球到處跑的就是壞學生了。而我對於兩者的優缺點兼而有之,這就使我很難被歸類了,有的老師看到了我好的一麵,對我大加讚賞;有的老師看到了我壞的一麵,就對我另眼相看,可謂一萬個人的眼裏有一萬個我。而其實,我就是我,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在我們班同學間的關係是涇渭分明的,分“白道”、“黑道”。“白道”的人自然是成績優秀的,往往看不起那些“黑道”的,嫌他們流裏流氣,沒有目標也不好好學習,整天隻會打球;然而事實上“黑道”的人還看不起那些“白道”的呢!覺得他們是整天隻會學習的“書呆子”,身體柔弱不禁風吹,一遇上不順心的事還去和老師說,一點也沒有江湖義氣和男子氣概。兩大陣營互相敵視,都看對方不怎麼順眼。
我,自然也很難分“道”了。有時屬於此方,有時屬於彼方,不過這也使我出奇地受到同學們的歡迎,然而有時此方的人也會覺得我和彼方的過於親密,對我持敵視態度;彼方的人卻又覺得我和此方的有太重的聯係,對我持懷疑態度,此時我就很難做人了。有點像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二
不過說實話,平時我還是願意和那些所謂的“壞學生”在一起。我覺得這裏的生活更有友情,更為純真,做人不用太虛偽,大家有好事一起分享,有黑鍋一起來背,很有點同進同退的味道。而“好學生”則不然,往往會為了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表麵上裝得對學習輕鬆自如,背地裏卻在狂做習題,到了學校還不忘說上一句“我昨天9點就睡了”之類不合邏輯的話,一聽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令人頗覺虛偽和難過。有時幫人還不幫到底,非要留幾手,或者解釋得稀裏糊塗,讓詢問者摸不著方向。對於這些“好學生”中的缺點我一直是嗤之以鼻的,因而也就避而遠之了。
三
“好學生”做事相對來說是獨立的,往往是獨自完成作業,獨自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獨自受到老師表揚,也獨自接受失敗的痛苦。我不知道這種“天下好事壞事皆獨自”的感覺是不是很好,但我覺得這很可悲,沒人分享,沒人陪伴,很是狐獨。然而,“壞學生”卻顯得很有集體性,做什麼事都是一起的,一起講廢話,一起踢足球,一起吃午飯,一起看報紙,還有一起上廁所的——別以為我說得誇張,到自己的學校看看,你們絕對會發現這些情況的。且不論這些做法是否正確或者是否衛生,但不可否認這絕對是有集體的感覺的。
四
勞動的時候,我們的位置似乎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好學生”變成了“壞學生”,“壞學生”變成了“好學生”。那些平時在老師麵前工作兢兢業業、一些不苟的人此時似乎變成了“大懶蟲”和溫柔的“小妹妹”,要麼在一邊呼呼大睡,要麼用“藍花指”溫柔地扶住掃把,溫柔地在地上“拂塵”,掃到不高興時還要對“壞學生”叫囂幾句,指這指那,頗有幾分金庸筆下那刁蠻無禮怕“郭芙”形象。“壞學生”此時倒是老實了許多,不僅計真地把自己的那一份掃了,還幫好朋友掃上一些,互幫互助,氣氛很是融洽。當然到了最後,掃地得分不高,負責的都是那些“壞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