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別樣的戰場風雲(5)(2 / 2)

但日軍這個最為自信的防禦要塞21天後就被攻陷,蘇軍共殲滅日軍2 300人,俘敵1 200人。自此,橫行中國東北長達26年的日本關東軍徹底被消滅,“二戰”終於在東寧落下帷幕,東寧也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終結地。

東寧要塞攻克戰除了依靠裝備精良的蘇軍士兵奮勇殲敵外,一支特別的特遣偵察隊也是功不可沒。這支偵察隊隸屬於蘇聯,但成員卻都是中國人,這是為什麼呢?這支特別的偵察隊為抗戰又做了哪些貢獻呢?要解決這個謎團,時間得追溯到1940年。

1940年初,日軍對東北抗日聯軍發動了全麵討伐,抗聯傷亡慘重,人數從建軍時的10萬餘人銳減到3 000餘人,東北的抗日鬥爭進入了最艱苦的時期。為保存抗日武裝力量,東北抗聯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除少數部隊留在東北堅持戰鬥外,其餘大部陸續撤退到蘇聯遠東境內。

1942年7月16日,東北抗聯的兩位領導人周保中、李兆麟同蘇聯遠東方麵軍司令員阿巴納辛克大將談判協商,決定將進入蘇聯遠東境內的東北抗聯部隊加以擴充整理,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其目的是一旦蘇軍在中國東北與日軍交戰,該旅既可以積極有力地配合友軍作戰,同時,也起到聯係蘇聯遠東紅軍與中國東北紅軍的作用。

1942年8月1日,原東北抗聯的戰士們換上了蘇軍軍裝,“蘇聯遠東紅旗軍第88獨立步兵旅”正式成立,簡稱為第88旅,該旅戰士因幾乎全是中國人,又被稱為“中國旅”,周保中任旅長,蘇軍少校什林斯基擔任副旅長,部隊裏總共有六七十位蘇聯軍官。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春已近尾聲。在歐洲戰場,美英盟軍已攻占了意大利大部,並對德國西部邊境的齊格菲防線發動了總攻;蘇軍在東線已結束了維斯瓦—奧德河戰役,逐步逼近了德國首都柏林。在亞洲太平洋戰場,盟軍已攻占了馬利亞納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的萊特島,戰爭已逼近日本本土,日軍已是日暮窮途。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蘇英三國政府首腦在蘇聯克裏木雅爾塔舉行會議,簽訂了《雅爾塔協定》,確定歐洲戰爭結束後,蘇聯與同盟國共同展開對日作戰。

從1945年7月下旬起,在蘇軍開始對中國東北日軍作戰前夕,根據蘇聯遠東軍司令部蘇聯紅軍最高統帥斯大林的指示,第88旅抽調了280名指戰員,組成20多支特遣隊,空降到東北境內的牡丹江、鶴崗、海拉爾、赤峰等市縣境內,擔負戰前偵察任務。這些特遣隊深入敵後,進行了一係列的偵察、間諜和破壞活動,為蘇軍統帥部及時掌握日本關東軍在東北17個築壘地域、三道防線的布防設施情況提供了可靠的情報。但特遣隊也遭受了極大損失,88旅先後派出去執行任務的這20多支特遣隊,其中東滿55人,鬆花江、牡丹江地區65人,北滿90人,南滿80人,這些特遣隊員在偵察過程中大部分壯烈犧牲。

1945年7月下旬至8月初,特遣隊偵察員們終於摸清了日本關東軍的全部軍力部署,同時炸毀了虎頭要塞的“亞洲第一炮”。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150萬蘇軍分三路對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發起閃電攻擊,先遣隊全力配合蘇軍的正麵攻擊,提供了大量真實有效的偵察情報,使關東軍的機場、鐵路、橋梁、堡壘等目標被迅速摧毀。1945年8月30日,日軍在被圍困21天後,終於走出掩體,901名日軍由關東軍第一國境守備隊司令官鬼武五一少將率領向蘇軍投降。蘇聯紅軍此戰勢如破竹,戰後連稱沒有想到“日本鬼子比德國鬼子好打多了”。而這些日本軍隊之所以好打,與特遣偵察隊的情報工作是分不開的。戰後,蘇聯遠東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特向抗聯教導旅發來熱情洋溢的賀電。他說:“第88旅英勇的中國戰士們,感謝你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情報,為我們遠東軍進攻中國東北起了重大的作用,特別是對日本關東軍戒備森嚴的要塞、堡壘進行的偵察和營救活動,高度體現了中國戰士的優秀品格和頑強的戰鬥精神。我代表蘇聯人民感謝你們並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遠東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一個重大戰役。在蘇軍東西北三路大軍的強大攻勢下,日本關東軍在近5 000公裏防禦線上,很快全線崩潰, 8.4萬名日軍被擊斃,59.4萬名日軍被俘,其中有148名將級官佐。這是窮兵黷武的日軍在二戰中敗得最慘的一戰,也是日軍在中國的最後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