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楦兜圍與腳兜圍間的關係
楦兜圍與腳兜圍之間的關係用於高腰楦的設計。對於靴鞋的設計來說,腳兜圍的尺寸是個重要的數據;對於高腰楦來說,腳兜圍的尺寸更是尤其重要。因為靴鞋的後幫高度都超過了腳踝骨和舟上彎點位置,靴鞋腔體的空間大小,就是由楦體的大小決定的,如果楦兜圍尺寸過小,鞋腔就容不下腳;如果鞋腔過大,穿起來就會空曠。根據經驗,高腰楦兜圍尺寸要比腳兜圍大40mm左右。
在腳型的測量中,測量腳兜圍采用的是站立姿勢,腳兜圍係數是占腳蹠圍的131%,如果人體下蹲、走路、運動、負載時,腳兜圍尺寸會變大,為了不影響穿著需要,采用加大兜圍40mm的辦法。有時會看到內蒙古地區的靴子比較肥,新疆地區的靴子比較瘦,這是因為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穿鞋的習慣不同,或腳型規律變化差異大,在楦體造型中對兜圍尺寸進行了適當的加減變化。
如何測量楦的兜圍?腳的兜圍測量是從舟上彎點到腳後跟的圍長,測量楦兜圍也應該是通過這兩個位置點進行測量。如何在高腰楦上找到舟上彎點位置?先在楦底中線上找到舟上彎點的部位點,然後再找到舟上彎點的邊沿點,再通過這個邊沿點作楦體後蹺線的垂線,與背中線的交點即舟上彎點。
確定舟上彎點位置找舟上彎點是為了測量楦的兜圍尺寸,對於鞋楦來說,不需要測量兜圍長度,舟上彎點不在楦麵上。
四、國外測量楦趾圍、腰圍、背圍、後踵圍的方法
國外測量三圍的方法與國內大致相同,但測量部位有很大出入。由於不同的版本在介紹時是有區別的,下麵是以美國鞋楦的測量方法加以說明。具體測量的步驟如下。
1.確定楦底前後端點
在楦底麵上找前後端點可以轉化為在楦底樣板上進行,然後再轉移到楦底麵上。先將楦底樣板長度的28%以後的後跟部位對折,因為在設計楦底樣板時,為了便於鞋跟的裝配,後跟部位裏外懷的輪廓線是對稱的,楦底樣長的28%位置是一般鞋跟的跟口位置,所以這條對折線很容易折出。將這條對折線壓平,即得到後跟中線,把後跟中線的後端點定為B點,就是楦底後端點。
再將前掌占楦底樣板的25%的位置也對折,將得到前掌中線,將該線壓平,隻找前端A點定為楦底前端點。由於楦底前端輪廓線裏外懷並不對稱,所以要將25%的該位置對折,順勢找到前端點。將A、B兩點連接可得到楦底長度線。
2.確定楦底著地線
楦底著地線是通過楦底著地點做出的。楦底著地點占楦底樣長的68%,由於不同品種的楦型其楦底樣長度不同,所以楦底著地點C距後端點B有一定的長度要求。
3.測量趾圍
測量楦趾圍用軟尺,楦頭朝前,軟尺刻度朝前,根據楦底著地線自外測量起,軟尺平順繞楦體一周,貼伏楦麵不滑動。軟尺在楦底棱線上交叉後讀取長度值,即為楦趾圍長。
測量楦趾圍是把趾圍線與背中線的交點定為D點。
4.測量腰圍、背圍
測量楦腰圍和背圍時,要在背中線上取兩個測量點,即E點和F點。其中DE長度和DF長度。過E點測量楦腰圍,過F點測量楦背圍,這兩次都屬於過一個點測量圍度的方法,與我國測量楦跗圍的方法相同,要求軟尺貼伏在楦體上、不能滑動,測量兩次的結果以最小的數值為準。
5.測量後踵圍
通過F點與楦的後跟點B測量的圍長就是楦的後踵圍。測量後踵圍的目的是控製鞋口的鬆緊和鞋前臉的長短。如果後踵圍偏小,鞋口就會偏大,穿著時會出現滑腳;如果後踵圍偏大,鞋口就會太小,造成鞋穿不進去或者穿鞋擠腳等問題。與我國測量的楦兜跟圍的作用不同,所以在鞋楦上也能測到後踵圍。
通過測量美國鞋楦的四個圍度,可以看到楦後跟中線,相當於我國鞋楦的分踵線;楦底長度線相當於我國鞋楦的底中線;前掌著地點相當於R點,著地線相當於斜寬線。還可以看到這些找點找線的方法也是近似的,如果能用腳型規律來確定位置點會更準確一些。不過由於這種近似的測量法由來已久,已經變成“約定成俗”的操作了。
在楦體上測量三個圍度比測量兩個圍度會更精確一些,國內楦型采用測量兩個圍度的方法也有道理,由於前跗骨突點是腳背上的最高點,抓住了主要矛盾,所以會使測量的跗圍更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