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動物料時避免高矮相差過大
提升重物時應使用機械
(3)工作崗位設計
材料、工具、操作把手等應設置於易於達到的地
點使用夾具和固定器代替手拿
使用能調節髙度的工作台,使其髙度達到肘部
使用帶靠背的椅子
開關及指示燈應按規定塗色
使用易讀的說明標簽
(4)照明
盡量利用陽光和窗戶
把牆壁和天花板塗成淺色
重新布置燈光以防止陰影
避免眩光
避免背景與加工物件分不清
燈具、窗戶和牆壁應經常擦拭
(5)工作時的危險性
危險源應加以隔離
對危險地點加以密閉或以屏障隔汗
利用自然通風
提供防護服裝及設備
使用防護用具作為最後保健措施
(6)工作組織
立姿和坐姿應交替變換
使工作任務有機地聯合起來,不要分散地幹一些活
工作中利用緩衝架子或平台
采取可以選擇的工作方式
輪換工作
規定工間休息時間
(7)衛生設施
崗位附近應有飲水點
崗位附近應有洗手設備並供應肥皂
廁所應保持清潔良好
有用午飯的單獨隔間
應設急救箱
應設宣傳黑板
七、操作安全分析
一項生產過程可以分成許多操作階段,如開動一台機器、爐子點火、碼垛等。任何操作階段都會發生工傷事故。為了保證安全,應對各項操作步驟進行安全分析,找出不安全因素,以便改善操作方法或建立安全守則。這種方法叫做操作安全分析,一般在班組內進行。操作安全分析發展的曆史很久,但迄今仍在沿用,其方法如下:
操作分解:選一項待分析的操作,分解成幾個步驟
操作工的選擇:應樂於接受分析和合作
說明分析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安全,分析的是操作而不是人本身
觀察操作工的操作方式,分成基本步驟
對每個步驟作好記錄
與操作工共同檢查步驟是否分得合適
確定各步驟內容:
說明第一步完成什麼,第二步完成什麼,以此類推
按次序記下各步驟
不要把步驟分得過細,也不要一般化
辨識各步驟的危險性:每一步都提一下下列問題
有無被物體打擊、碰傷或接觸受傷的可能?
有無被物體勾住、咬住或夾住的危險?
有否滑倒、絆倒、跌倒或墜落的危險?
有否被拉起、拖住或吊起的危險?
有哪些有毒氣體、蒸汽、霧滴、飛沫、灰塵、熱源和輻射熱等環境危險性?
找出解決辦法
找出新的操作方法,包括新工具新設備
改變產生危險性的實際條件(工具、材料、設備、地點等)
設法改變原有操作方法以減低其危險性
設法減少接觸時間,即降低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