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的少年
即使我沒有參加1830年的革命,我的心和那些參與者是相同的,因此我把自己看作一個流亡者,鑒於此,我不能允許自己接受任何一個別的稱號。——肖邦
在各種活動中受到鍛煉
華沙在那些年代裏是一座風靡一時的音樂之城。在家庭裏人們舉行音樂會,年輕人彈吉他、彈鋼琴、吹長笛或者拉小提琴作為一種消遣。那些妙齡女郎撥弄著豎琴琴弦來表達自己對心上人的思念。在一起彈奏樂器或者唱歌成了大家愛好的娛樂之一。
除此之外,城裏居然有兩個歌劇團,波蘭歌劇團和當時流行的意大利歌劇團。歐洲最有名望的音樂家常來華沙演出,音樂會上經常是座無虛席。聽眾通曉音樂,因此,一般的演奏者是難以博得他們的讚賞和掌聲的。
在口味如此高雅、對音樂藝術如此敏感的城市裏,將要閃現出一顆新的明星。
小肖邦辭退他的老師以後,一門心思地學了兩個月的文化課程。轉眼夏天到了,和所有同齡的孩子一樣,小肖邦也是急不可耐地盼望著放假。
1821年假期,考慮到肖邦身體不好,鄉下的環境和空氣可能更利於小肖邦休養,他父母決定帶著他們一家,回到恩主斯卡伯克伯爵夫人的領地去探望他們。
到達斯卡伯克莊園以後,肖邦興奮極了,這是他第一次看到波蘭的鄉間景色。這景色多美啊!絢麗多彩,充滿了活力。這麼多年來,媽媽一直對他描述田園風光,使他早就心存向往,現在,他終於見到了真正的大自然。
古老的小城堡外麵,高大的椴樹蔭蔽掩映著低矮的房舍,烏特拉塔河邊的磨坊“咿咿呀呀”地轉動,布羅索夫教堂安靜神聖,小肖邦經常望著它們出神。
他喜歡這些美麗的地方,喜歡這裏的純淨,也遠離了束縛。在鄉間的日子,他充滿了快樂和興奮。他和姐姐妹妹們一起,忘情地演戲、猜謎、跳舞、彈琴。
他在與村民們和鄉村提琴師的交往中,學會了一些地道的波蘭舞曲,他觀察《瑪祖卡》舞曲和其他地方音樂的舞步和節奏,並且能夠跳得非常熟練流暢。他非常喜歡這些來自於鄉間的音樂。
波蘭民間音樂寶庫是很豐富的,曆來對華沙的音樂家都有強烈的吸引力。肖邦從小就被波蘭民歌所吸引,最初是母親的歌聲使他著了迷。他的第一個鮮明的音樂形象是從母親的歌聲中得來的。每天隻要一聽到母親圓潤甜美的嗓音,他就乖乖地守在母親身旁。也就是由於這使他著了魔的歌聲,他更加依戀溫柔的母親。
母親唱的民歌《佐霞在花園裏》《兩個瑪露霞》《拉烏拉和菲倫》,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10歲左右,肖邦經常和父親到城外散步,這使他發現了更廣闊的音樂天地。
在一個嚴寒的冬天,肖邦和父親參加晚宴歸來,正在路上走著,他忽然聽到隱隱約約傳來活潑的舞曲,便拉著父親朝發出聲音的方向走去。原來是一家小酒店裏正在演奏活潑、詼諧的《奧別列克》舞曲。
肖邦忘了冬夜的寒冷,站在窗戶外傾聽。聽完一支曲子,父親催他走,他像沒聽見似的。又聽了一支《瑪祖卡》舞曲,他還是不肯走。父親深知肖邦熱愛民間音樂,不忍心強拉他離去,可是看到他已經凍得發抖時,便決心要他離開。但不管怎樣勸說,他就是不走,直至聽完最後一首曲子的最後一個音符,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到家以後,雖然他的手腳都已經凍僵了,可是他全然不理會,那些活潑而動聽的旋律,一直在他的腦海裏回蕩。因此,這次能夠來到伯爵領地,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波蘭音樂與舞蹈,令肖邦欣喜不已。
肖邦把他在鄉間聽到的民歌,細致入微地再現到他的鋼琴曲中。這件事他做起來特別得心應手,因為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模仿的天賦。就在肖邦創作力很旺盛的時候,他對民歌仍然十分迷戀。
這期間,小肖邦還花時間譜了許多小曲子,這些曲子後來都成為他的一些著名的鋼琴小品。他在鄉下愉快地生活著,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不可能讓他離開鋼琴幾個小時。
有時候,晚上,伯爵夫人會讓人把鋼琴抬到大樅樹下或者果園裏。在那裏,孩子們還有她的仆人們,以及好多的村民都隨著美麗的音樂翩翩起舞。
肖邦在他們的身上學到了好多來源於民間的最純粹的音樂、舞蹈。他尤其喜歡波蘭舞曲,那的確是一種可以讓人為之迷醉的舞曲。但是,他也感覺到了這種曲子其中的不足,他便暗暗下決心,要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改變波蘭舞曲的形式上。
每當提琴手們在熱烈的風笛伴奏下盡情演奏時,他簡直高興得忘掉了一切,腦海裏隻有樂曲的旋律。隨著這奇妙的音響,他仿佛遊曆了整個波蘭。直至夜深人靜之後,他仍在細細地咀嚼其中無窮的樂趣。
肖邦曾經告訴別人這樣一件事:
他在涅薩瓦時,有一次發現一個農村姑娘坐在柵欄上唱歌,他被這首歌迷住了。他既想聽得更清楚些,又怕由於他的出現把歌聲打斷了,隻得躲在籬笆旁邊偷聽,準備把旋律和歌詞記錄下來。
但是,他還沒記完,姑娘就唱完了。他隻得走到姑娘麵前,懇求這位歌手再唱一遍。姑娘見這個小夥子那種著了魔的樣子,不知道他想幹什麼,怕他是壞人,不肯再唱。
肖邦隻得耐心地反複說明自己是為了創作收集素材。最後姑娘被他誠懇的態度所打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請求,又給他從頭到尾唱了一遍,高興得肖邦不知怎麼感謝才好。
肖邦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向人民學習。他親自觀察農村得來的民間音樂素材,可以說比老師給他的東西多得多。他是在民間音樂的土壤中成長的,所以他的早期作品大都明朗樂觀,充滿了青春的歡樂。
1823年6月的一天,肖邦穿著母親親手為他縫製的演出服,應邀參加婦女慈善機構舉辦的音樂會。當瘦小的肖邦在台上優美地彈奏時,人們被肖邦優雅的舉止、高超的演奏技巧再次征服了,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這次演出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華沙《婦女信使報》高度評價了肖邦的演奏水平。並把他與當時已經出名的匈牙利天才少年李斯特相比較。
對這次演出盛況,華沙的《華沙論壇》《華沙公報》也都紛紛作了報道,他們把肖邦稱為波蘭民族的兒子。
這次公演後,肖邦的父母果斷地決定,不能再讓肖邦過多地參加演出和社交活動了,應該讓他保持充沛的精力,跟埃爾斯納老師學習,應該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文化課。
這樣,肖邦進入了新的學習階段。
虛心接受老師批評
1823年7月,經過嚴格的考試,肖邦告別了在家中接受教育的生涯,成為華沙中學的一名學生。華沙中學有著悠久的曆史,有許多知名人士在這所學校裏任教。
在所學的課程中,肖邦最喜歡文學課和曆史課,他從曆史書上讀到了波蘭許多英雄的故事,這常常令他激動不已。課餘時間肖邦很少和外界接觸,許多美好時光,他都是在鋼琴旁邊度過的。
有一天上林德校長的課,小肖邦無意中在草紙上勾勒出林德校長的漫畫像。沒想到這張畫像,竟被一個調皮的學生發現了,並偷偷交給了林德校長。
也是在這天晚上,就寢的鈴聲響了,可肖邦正津津有味地讀著海頓的作品。
女舍管理員林德夫人來檢查寢室,發現肖邦還沒有睡,就嚴厲地責備他說:“學校的規定你不知道嗎?你不知道會影響別人睡覺嗎?”
肖邦聽了,隻好氣咻咻地熄燈睡下。
第二天一早起來,他就畫了一張林德夫人的漫畫像,並把它貼在宿舍的門上。在他的筆下,端莊美麗的女舍管理員成了一個醜八怪。宿舍裏的幾個同學都說畫得妙極了,妙就妙在一眼就能認出那是誰。大家開心地笑過一陣,就跑去上早操,畫就留在了門上。
第二天早上,林德夫人在宿舍裏發現了一張凶巴巴的漫畫像。她一眼就看出,這是肖邦給她畫的像。林德夫人氣憤地把這張漫畫像放在了校長的寫字台上,向林德校長講述了昨夜肖邦的違規情況。
校長看著手裏的兩張漫畫像,準備找肖邦好好談一談。肖邦知道自己違反了學校的規定,這天中午,他低著頭走進了校長辦公室。他還不知道林德夫人的那張漫畫像也在校長的手裏呢!
當肖邦走到校長辦公桌前時,他一眼便看見了自己畫的那兩張漫畫像平放在辦公桌上。
“糟糕,這回死定了。”肖邦心裏又增加了幾分恐懼,他膽怯地說:“對不起,校長先生,我不該畫這兩張漫畫像!”
林德校長隻是平靜地看著他,沒有說什麼。
肖邦接著說:“我知道我錯了,我接受學校的處罰!那天,您給我們講波蘭被強盜分割的3次曆史,我看見您越講越激動,就畫下了您的漫畫像,還有林德夫人命令我關燈睡覺,我又氣又急,就摸著黑畫了她的像!”
過了好久,林德校長才說:“肖邦,你知道錯了就行。誰說我要處罰你啦!你的畫畫得很好,也很像,就算送給我作為紀念吧!”
肖邦見校長對他如此寬容,他的心頭一熱,淚水流了出來,結結巴巴地說:“謝謝您,校長先生,我一定重新給您畫一張漂亮一些的送給您!”
夜裏,肖邦在床上輾轉反側,他生怕這件事傳到他爸爸的耳朵裏。這時走廊裏傳來了林德夫人的腳步聲,他慌忙用被子蒙上了頭。
林德夫人輕輕走到床前,拉下了肖邦的被角,然後又輕輕給他掖好了被子,她認為肖邦已經睡著了。林德夫人走後,他越想越覺得自己對不起林德夫婦。這件事,給13歲的小肖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兩年後,林德夫人收到了肖邦送給她的珍貴禮物,肖邦把他創作的《第一號回旋曲》獻給了她,並在公開場合表示了對她深深的敬意。
想不到從這件事後,同學們都稱呼肖邦為“畫家”了,也都爭著請肖邦給自己畫一張像。
這一時期,肖邦的聰明表現在很多方麵,除了音樂,他在繪畫和文學上也都表現了很高的天賦。肖邦學畫也是很認真的,他隨身總是帶著素描的畫本,他隨時捕捉感興趣的形象,並及時畫下來。
肖邦15歲那年夏天在鄉下度假時,曾寄給家裏人一幅木刻畫。他在信中寫道:
我現在把這幅少有的逼真的木刻畫像寄給你們。木刻版雖給弄壞了,但畫像保住了。我並不打算像有些人那樣盲目地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偉大的。
起初我覺得它並不成功。可是這時雅希走進我的房間,瞧了一眼這幅畫後嚷道:“這不就是庫羅帕特維安卡嗎?真像,像極了!”根據這一內行的判斷以及弗拉內茨基夫人和在櫥窗聽差的丫頭的證實,我自己也相信它是十分像的了。請為我保存好這份貴重的寶貝,不要把它弄壞了。
事實上,肖邦的許多音樂作品都音畫並茂,栩栩如生,這是傑出的音樂家在樂曲中作畫,他用樂譜勾勒著美麗的線條,他的音樂作品,又被人們稱作“曲中有畫”,說他的音樂作品如詩如畫。
喜歡結交新朋友
尼古拉受過法國啟蒙時代文學的熏陶。因此,在生活中他把理智的力量看得高於激奮和情感之力。他在感情衝動時甚至能對自己最親近的人也不露一點聲色。他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即嚴厲地、暗暗地愛著肖邦。
如果肖邦不是在鋼琴前表現出音樂上驚人的聰慧和敏感,那他隻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討人喜歡的、麵目清秀的小夥子。
尼古拉從此指望著肖邦會成為著名的鋼琴家,將在歐洲各國的首都舞台上演出,並獲得輝煌的榮譽。
經過多年的貧寒,而後又是困厄的煎熬,尼古拉懂得了珍惜金錢的意義和分量。他永遠也忘不了他當店員時,經常吃不上晚飯,餓著肚子去睡覺,大衣穿在幹瘦的身上顯得又肥又大,從兩肩可笑地耷拉下來。
他經常是起早摸黑,沒日沒夜地幹活。那時,他住在賬房後麵的一間陋室裏。一扇布滿蜘蛛網的小窗戶,一張木板床,一張斷了腿的桌子,桌子上放著幾本自學用的書。20歲的尼古拉經常在念書時因困乏、衰弱而昏昏沉沉地入睡。這些往事的回憶常常像噩夢一樣使他心悸。
如今,尼古拉有了地位,過著富足的生活。住房也變得漂亮、舒適、光線充足,富麗堂皇。添置了書畫、一些珍貴的細軟,花錢購買了一套依然十分時興的華沙大公國式的家具,還添置了布霍爾茲巨匠精製的漂亮的新鋼琴。
尤絲迪雅夫人是一位出色的母親和家庭主婦。她總是設法使食品保持充裕。食品架的最上層是果醬,中間是大塊大塊的白糖,最下麵是罐頭、熏肉和臘腸。
在小小的地下室裏碼放著味道醇香的陳酒。家裏收拾得幹幹淨淨,像他們家那樣穿著整齊、教育良好、懂得禮貌的孩子是很少見的。尤絲迪雅夫人沒有大聲訓斥孩子或用藤條打人的習慣。
盡管這樣,在所有地方,不論是客廳、書房、寢室,還是食品室、地下室和廚房都是井井有條。其實,孩子們從未給大人增添過什麼麻煩,隻是有時寄宿中學的一兩個學生淘氣、胡鬧,或者是照管食品室、廚房和地下室的佐斯卡打碎兩三個盤子。而肖邦總是在母親發火的時候護著佐斯卡。
他和敦實的小姑娘挺要好,甚至還與她約定:他給她這樣那樣的幫助,而她給他唱自己在故鄉農村學會的所有歌曲,肖邦特別喜歡聽這些歌。
友誼是相互的,也是熱情的。其實所有人都喜歡佐斯卡,有內涵的露伊斯、伊莎貝拉,瘦弱的艾米莉婭,還有寄宿中學的學生。
家裏洋溢著安寧的氣氛。當然,小肖邦竭力不使這種安寧令人感到寂寞。他說笑或者戲謔總是為了逗人開心,從來沒有惡意或者刺痛別人。教授的藤條很容易使那些想過分嬉鬧的寄宿學校學生懾服。
隻有一次,小肖邦的嬉鬧差一點使自己下不了台。
那是尼古拉的命名日。來訪的貴客是華沙教育界的精英、教授和學者,他們當中不少人已被載入波蘭科學史的史冊。他們是尼古拉先生的常客,但這一次他們的來訪具有特別隆重的性質。
這次一反以往的規矩,讓孩子們進了客廳。老年人邊喝酒,邊談著正經事,而露伊斯、伊莎貝拉、艾米莉婭和肖邦在角落裏輕聲地笑著,喝著果汁。
穿著節日盛裝的佐斯卡端著一塊漂亮的、大得令人注目的蛋糕走了進來。她臉上的紅暈使尤絲迪雅夫人感到有點奇怪,但她想,大概是姑娘麵對貴客害羞的緣故吧!
蛋糕擺到了桌上。尼古拉請客人中德高望重的林德校長切第一刀。校長扶了扶眼鏡,有些遲疑地笑了一笑,隨後拿起刀來。
但他剛把刀尖碰了一下蛋糕,整個蛋糕竟然塌陷了。客廳裏死一樣的寂靜,但停了片刻,靠牆的書櫥門輕輕地打開了,所有在場的人都驚惑地把眼光投向那裏。他們看見書櫥的中間一層板架上放著一塊漂亮的蛋糕。
忽然,響起了尼古拉先生嚴厲的聲音:“弗裏德裏克!”
這時,人們才發現,在屋角裏的孩子們憋不住地笑了起來。聽到父親的叫聲,笑聲立刻停止了。而弗裏德裏克慢吞吞地走上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