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5章 狀元(2 / 2)

崇禎聽的卻是頗為意動。現今寧遠戰事吃緊,而且張獻忠,李自成動作頻繁,朝廷大軍沒有軍餉供給,戰鬥力薄弱,而且兵丁出逃趨勢逐漸增大,這一切正是國庫不足所致。江南富庶這點崇禎心裏清楚,現今整個朝廷的稅收大半來自於南方,可見江南之富庶。崇禎十分心動。

一些臣子見狀,連忙奏請:“皇上,此計看似雖妙,實則施行不得。”

“馬愛卿,此言何解?”崇禎淡淡道,有些不滿。

“皇上,江南固然富庶,然則是現今我大明朝的根基所在,富商固然貪婪,害民之馬,但若是沒有了商人的經營,商業無法得到發展,江南富庶將遭到極大破壞,此舉實乃動搖國本。”姓馬之人叫道。

樂文謙心裏一愣。說的這麼嚴重?

袁武德更是身子一顫,這位大人他見過一麵,官位左庶子,平時行走於全國各地,探民風。袁武德心中惶恐,這位大人可是相當於皇上的耳目,不過東廠錦衣衛處於暗中調查,他則是明麵上的探察官。直接向皇上稟告事宜,直達聖聽,極得皇上寵信。難不成自己出了一個十分昏庸的主意?

崇禎有些不滿,又是這老家夥。每次自己有什麼主意都是反對,而且總是動搖國本,於社稷不利等等,似乎做了哪些事情大明朝大廈將傾一般。隻是心裏雖然不喜此人,卻也知曉此人忠心耿耿,廉潔無私,不宜隨意苛責。

“此事稍後再議,今日是朕欽點狀元,榜眼,探花的日子。你等還有何話說?”崇禎沒在理會馬世奇,看向一眾貢士。

眾人哪裏看不出皇上此時心情不是很好,言辭都是小心謹慎,多是在歌功頌德,並沒有提出什麼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或者就是附和樂文謙的見解,將樂文謙的看法大加詳述,一些人更是不知不覺中偏離了樂文謙的見解,尚且誇誇其談,直到發現四周詭異的靜謐,方才察覺。看的皇上,群臣搖頭不已。

殿上群臣,不論忠奸,能夠混跡到現在的地位,但都是聰明之人。自然對剩下之人大搖其頭。

崇禎也是聽的膩歪,若不是發現這些人文章還算不錯,有可以培養的潛力,早已經轟了下去。樂文謙那句理論聯係實際讓他頗受感觸,明顯這些書生都不知實際情況,浮誇了些。唯獨樂文謙不同,見解新穎,貼近實際,是個堪當大用之人,不過此人才華過勝,鋒芒太露,難以駕馭。

崇禎揮揮手,示意樂文謙等人退下。有小太監將樂文謙等人帶了下去,在偏殿等候。樂文謙等人明白,這是皇上和一眾臣子要商討確定狀元,榜眼,探花等的人選排名了。一眾人心頭不由有些忐忑。

狀元之名眾人不敢想,心頭認定是樂文謙無疑,至於榜眼卻又些紛爭,袁武德機會稍大,雖然他的見解被馬大人否定,但是皇上似乎對這馬大人有些不滿,或許認可袁武德的看法也未可知。之後探花就更加難以判斷了,眾人自覺當時洋洋灑灑一翻話語,當然稱之為一通馬匹也合適,隻是看誰拍的皇帝舒服,眾人都自以為自己表現還不錯,都覺得自己有些希望。

至於魏藻德,被樂公子一番話闡述的同時得罪於皇上,大臣們,哪裏還有希望?沒將他功名取消已經算是幸運了。事實上,魏藻德也是這般想的,隻覺此次科舉自己最多就是個二甲,甚至可能掉落到三甲中去,狀元,榜眼,探花,那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不多時,一小太監帶來皇上口諭,示意眾人進殿。

眾人知道這是皇上和大臣們商討出結果了,各個心頭砰砰直跳起來,這關係到自己最後的排名。雖然同為進士,但是排名先後,所得到的好處是完全不同的。前三人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使勁出身。名號不一樣,所授的官職大小也不同。千裏求學隻為官,誰不想官職高些,日後起點不也高些嗎?

麵見皇上,眾人再次山呼萬歲。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庚辰年科舉最終結果如下,狀元樂文謙,賜進士出身。榜眼魏藻德,賜進士及第,探花袁武德,賜進士及第……”

第一名眾人沒有爭議,但是第二名魏藻德,人們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