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希望有人寫《黨史》(1 / 1)

著名雜文家黃一龍老先生寫過一篇十分犀利的文章——《不讀〈黨史〉》。他對《中國共產黨曆史》第二卷(1949—1978)的治史原則與最終成果不予認同。他認為,這部書寫的不是曆史,而是對曆史的認識。該書的主修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張啟華女士稱,這部書從開始編寫到正式出版曆時十五六年,“是因為正確認識這一段複雜的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經過反複研究、不斷修正,才能比較接近正確”。黃一龍說:“‘曆史’和對曆史的‘認識’不是一回事……一部嚴肅的史書,總是嚴格地區別兩者的關係,按照曆史的本來麵目反映曆史,再去宣講作者對它的‘認識’。而作為讀者,首先主要關心的,是過去究竟發生過什麼事,然後再及(或不及)作者正確的或歪曲的評說,再做出自己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曆史》第二卷之所以懷胎十五六年,原因在於“書稿寫錯誤較多、較細”,審查沒有通過。因為這個原因,作者就要多加成績,而將錯誤改少改粗。黃一龍說:“真正置讀者於黑暗中的,倒是原稿所寫的‘錯誤’被改得較少較粗了:較少,就是把實際發生的以後又進入原稿的曆史隱藏起來一部分,不給讀者看了;較粗,就是以抽象取代具體,把活生生的曆史變成了死板板的說教。”“這樣的書,可以是任何門類的著作,就是不能叫‘曆史’。”

是的,所謂曆史,是指此前發生過的事情與對於所發生事件的真實記錄。不是對“善”的放大與對“惡”的抹殺與遮蔽。顯然,黃一龍所批評的書不能稱為“曆史”。

比如日本的教科書,將日本對亞洲鄰國的侵略“粗化”“淡化”為“進入”,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強征慰安婦。日本人在美化曆史,在篡改真相,在遮掩醜惡與罪惡。這樣的“曆史”,我們認可嗎,我們會認為他們沒有搞曆史虛無主義,他們看清了一個指頭與九個指頭的關係嗎?他們有正確的曆史觀嗎?日本人般寫“曆史”,能立得住嗎?

缺少誠信、準確的黨史,就現實生活(比如傳統教育)與文化積澱而言,又不能沒有它。怎麼辦?我們希望有關部門按照科學的、文化的邏輯行事,讓曆史學者按照曆史學科的規律去修史。也希望我們的史學工作者能多一些史見、史識、史德、史才,不按行政命令做學問,不奉行“春秋筆法”,不為尊者諱,不為權勢者諱,一是一,二是二,該寫什麼寫什麼。寫出尊重曆史的“曆史”,寫出可以讓讀者信服的“曆史”,寫出能夠作為文化遺產留存下來、影響後世的“曆史”。不要將我們修史的理念、原則與行為作為敗筆,作為汙點留在曆史的書冊裏,讓後人詬病、斥罵。

希望有識有膽之士寫《黨史》,我們耐心地期待著。

20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