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被扭曲了的“曆史虛無主義”(1 / 1)

什麼是曆史虛無主義?竊以為,應當指輕視、忽視以至無視曆史發展過程中人們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或者割斷了曆史與現實之間的聯係。曆史虛無主義者大約無視曆史發展的艱辛,無視曆史發展的逐步積澱與加速度現象,對早期人類以及自己的祖輩的奮鬥與業績表現出一定的輕蔑,以為曆史上的東西一無可取,需統統拋開。顯然,曆史虛無主義是不正確不足取的。

但是,目前學界有一種被扭曲了的“曆史虛無主義”,它的內涵是,對曆史上的東西,尤其被貼上了“革命”“主義”等標簽的東西,隻能記錄、描述它正確的一麵。或者,它雖無什麼正麵的東西可言,記述者也應用生花妙筆給它添上幾筆,以確保它們的正確偉大。如果有人寫曆史上的錯誤,去探索為什麼會出現這些錯誤,去分析這些錯誤到底產生過什麼危害,去尋求如何避免這些錯誤的再度發生,便被扣上“曆史虛無主義”的帽子,便被斥責為“別有用心”,“妄圖否定黨的曆史、共和國的曆史,妄圖否定偉大的領袖人物”。此乃咄咄怪事。

什麼是曆史?“曆史”二字,一指業已過去的時間、時代,業已發生的人類活動;一指對人類活動的忠實記載。中國的史學,有秉筆直書的史家傳統。在司馬遷的時代,就有史官一家幾代,雖被一再奪命,而終不改真實記錄初衷的事例。君王弑父,也會被史官記載下來。正因為史官的秉筆直書,因為史官不為親者、尊者、權勢者諱,不搞“春秋筆法”,所以才能保證曆代所寫的曆史基本可信,才能為後人留下資政的材料與借鑒。

每一個民族、國家的發展,均不是一帆風順的,其曆史上所發生的事件不一定都是理性的、光榮偉大的,像酒池肉林、為取悅妃子亂點烽火、焚書坑儒、坑殺幾十萬俘虜,“認賊作父”“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等等的事件確實發生過,如果以“曆史虛無主義”的帽子相威脅而不讓寫曆史上的黑暗麵,那所寫出的曆史就不是完整的曆史,當然也就不是真實的曆史,是被閹割了的曆史,是美化史,是偽曆史。

本來,有什麼寫什麼,這是治史的基本常識,怎麼就隻能寫好的一麵而不能寫壞的一麵呢?怎麼明明刪削掉、藏匿掉曆史錯誤一麵的人搞的是“曆史虛無主義”,卻反誣完整寫史的人搞的是“曆史虛無主義”呢?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也簡單,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正因為所謂“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沒有正確的史學觀,或者有意地要歪曲曆史,美化某些人的曆史,所以他們才祭起“曆史虛無主義”的大旗來嚇唬人,震懾真正的科學意義上的史學工作者。

本來,玩“曆史虛無主義”的把戲唬不住人,也難以改變中國優秀的史學傳統,但不幸的是,現實的中國,話語權在假史學家們手裏,所以他們隨便編一個罪名,織一頂帽子,列一項罪名,就能讓對手敗下陣去。不是說對手會接受他們的觀點,而是可以封殺對手的研究成果,隻讓自己閹割過的曆史論著出台,並大行其道,為人洗腦,讓對手的成果永無發表之日,甚至於“胎死腹中”,形不成文字。有不甘於失敗者,下場是什麼我想象不出來。

曆史是不能虛無不能被篡改被閹割被修飾的。對於扭曲了的“曆史虛無主義”,應當予以理論上的還擊。

曆史應當是信史,功是功,過是過,過不可掩功,功也不能抵過。在曆史記述中,所謂的一個指頭與九個指頭的關係純屬胡扯。所有發生過的,不論多麼血腥多麼齷齪多麼令人發指,都應當真實地記錄下來。記下這些,為的是讓後人拿去借鑒,使後人敬畏曆史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少幹讓曆史釘在恥辱柱上的事情。在此方麵,劉少奇多少有些明白,他在1958年“大躍進”中,看到餓死了不少人,說“這是要被寫入曆史的”。在“文革”中將被整死時說:“好在曆史是人民寫的。”可惜的是,他明白得太晚,我們應當讓人們早明白這個道理。

司馬遷被施了宮刑,但《史記》是“有蛋史學”;今天的某些所謂學者理論家史學家雖長著兩隻蛋,寫出的卻是青樓文字。人們啊,要警惕。

201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