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軍三次情報失誤後深陷泥潭(1 / 2)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軍公然武裝援助南朝鮮,幹涉朝鮮內戰。1950年9—11月,美軍根據3次錯誤的情報,實施了3次重要的行動,結果使自己遭到慘重的失敗,深陷戰爭泥潭不可自拔。

情報失誤一:中國和蘇聯不會全麵幹預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使朝鮮戰局急轉直下。朝鮮人民軍後路被截斷,被迫轉入戰略防禦。美軍和南朝鮮軍節節推進,9月28日占領漢城,9月29日進抵南北軍事分界線———“三八線”。

要不要突破“三八線”?美國內部開始出現不同的意見。仁川登陸的成功使指揮侵朝戰爭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和華盛頓的決策者們衝昏了頭腦。不久,麥克阿瑟在東京宣布:“我已向朝鮮金日成發布勸降令。如果達不到預期效果,那麼我的部隊將越過‘三八線’,進抵鴨綠江,直至肅清朝鮮北部的任何抵抗。”但是,杜魯門的高級顧問們對美軍越過“三八線”持謹慎態度。他們擔心越過“三八線”的任何行動都會引起蘇聯和中國的激烈反對。杜魯門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這時,偵察、分析和預測中國和蘇聯的軍事動向就成為美國的情報部門最迫切的任務。9月31日,麥克阿瑟的情報局長向他報告說:“從華中到東北的部隊調動已進行了一段時間,這意味著進入朝鮮戰場前的部隊調動。”但是,後來經過情報部門的一係列情報分析,美國中央情報局卻對麥克阿瑟說:“對於蘇聯,完全可以放心,因為西伯利亞的蘇聯軍隊沒有任何調動的跡象。對於中國,盡管周恩來發表了聲明,並有軍隊調往滿洲,但尚未有充分的跡象表明中共有大規模幹預朝鮮的意圖。”

根據這種錯誤的情報分析,10月7日美軍悍然越過“三八線”,並繼續深入朝鮮境內,從此陷入一場無法取勝的戰爭泥潭之中。

情報失誤二:中國幹涉的可能性很小

美軍越過“三八線”後,氣焰十分囂張,10月10日攻占了元山,10月14日占領了金川。

10月15日,杜魯門飛抵威克島與麥克阿瑟進行會晤。杜魯門說:“中共要在朝鮮進行幹涉的報告是我要和麥克阿瑟麵談的原因。我希望從他那裏得到第一手的情報和判斷。”會晤中,麥克阿瑟根據一係列情報分析說:“中國幹涉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他們在最初一兩個月進行幹涉,那將具有決定性意義……中國雖然在東北的兵力有30萬人。其中部署在鴨綠江邊的可能為10萬至12萬人,跨過鴨綠江的可能隻有5萬至6萬人。俄國人在西伯利亞擁有一支空軍,而且素質很高,他們能投入作戰的飛機達1000架……但俄國空軍同中國地麵部隊之間的協調十分困難……中國的許多‘不能置之不理’的警告是一種外交訛詐。”在此判斷的基礎上,麥克阿瑟命令美軍長驅直入,並於10月19日攻占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