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銷售談判法則三 (1)(3 / 3)

讓我們先把場景拉到1755年4月,主角是美國人富蘭克林。

曾經發明避雷針的富蘭克林,是美國知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和外交家。他甚至也是個銷售高手。

那時候,富蘭克林奉了布雷多克將軍的指令,為了要攻打迪尤肯堡(Fort Duquesne),他奉命要借到150輛四輪馬車,而且每輛車要有4匹馬,以便將軍遠征。

布雷多克將軍先前曾印發廣告,內容是:“我們需要四輪馬車,請熱心人士慷慨相助。”結果,他們隻找到了25輛馬車,而且大多數年久失修,不堪使用。

但是富蘭克林用了不一樣的做法。

在他刊登的廣告中,隻有一段文字,解釋了布雷多克將軍的需要,卻用了六段文字,詳細說明農夫如果把車子借出來,會獲得什麼樣的好處。經過他這樣一點撥,“在三個星期之內,不但150輛馬車都已備齊,更有259匹馬浩浩蕩蕩地朝營地奔馳而來”。

這個結果看起來很神奇,卻非常合理,因為富蘭克林強調了農夫可以得到的好處,因此觸發了他們出借的意願。

再談談另一個例子。

1912年,第一台切片麵包機出現了,隻要一台簡單的機器,就能輕輕鬆鬆地把一條麵包切得整整齊齊。沒想到,這項產品上市後,卻失敗了。

20年後,又有一家公司推出了切片麵包機,這次卻成功了,並不是因為它比前一代的麵包機功能更好,而是廣告片強調的“12種強健體格的方法”,引發了消費者的興趣。

我發現,許多銷售人員介紹產品時,用來用去就是那幾個字,比如“很好”、“很棒”、“一流”、“第一名”。這種形容詞,就像是百貨公司或賣場的服務人員用例行公事的語氣說“歡迎光臨”一樣,聽到顧客的耳中,不僅沒有說服力,甚至不會有任何感覺。

親愛的讀者,當你發現,不論怎麼賣力介紹產品,都引發不了客戶的興趣時,試著把重點移到客戶的需求上,以及你的產品能夠如何滿足他的需求上。

在《銷售集錦》一書中,作者漢德指出,他曾經為一家公司銷售“信用收款”的服務,如果他對顧客說:“我想介紹我們公司‘信用收款’的服務。”客戶的反應不外是:“對不起,我沒興趣,我們公司已經有這種服務了。”

但是如果他換一種說法:“我想介紹一種可以降低風險、減少損失的服務項目給你們,你是否有興趣?”客戶的反應可能是:“你指的是什麼?”

你看,隻是一種觀念的轉變,銷售人員就至少可以為自己爭取到一次介紹產品的機會。

找到客戶的需求,你才能讓客戶認同產品的價值。

人的七種基本需求

既然,客戶的需求,是優勢銷售的試金石,那麼,該從哪裏精準地找到客戶的需求?要從產品本身出發,來找客戶的需求嗎?還是要站在客戶的立場思考,想想他的工作、生活,再慢慢地聯想到你的產品?

我記得在美國接受卡內基業務訓練時,講師要我們先去找到企業經營者所關心的議題,例如營運策略、並購整合、市場利基等等;最後,再聯係到一個關鍵的問題:“請問你需要什麼樣的人來落實這些計劃?”對方的答案,通常就是他在人才培訓方麵的需求,這時再談卡內基訓練課程,對方才會產生共鳴。

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將這些需求分門別類,我們大致可以找出以下幾種普遍的人性需求。

需求一:希望自己能夠活得平安、健康。

需求二:希望能賺大錢、獲得利益。

需求三:希望自己變得很重要、很有名。

需求四:希望扶養、保護自己所愛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家庭之愛。

需求五:希望自己能獲得異性的青睞,也就是變得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