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過半的大時代(上) (3)(3 / 3)

在這樣一個靠指標吃飯,以完成任務為目的的經濟體製下,社會化大交換被演變成了簡單的以物易物,商業社會的經濟規律被壓抑到了最微弱的程度。

然而,當我們步入市場經濟時代後,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能夠自給自足的企業,能夠自產自銷的行業,固定的行業間協同,所有的這些加在一起,在以利益為導向的商業模式麵前,統統徹底敗下陣來,當我們習慣於靠指標吃飯的時候,是絕經不起市場大潮一次輕微衝刷的。

更難以接受的是市場經濟下的交換行為,持有財富的購買方,隻會選擇最優質、最廉價的商品,哪怕隻是生產針頭線腦,也必須要保證這兩點,而長期的計劃經濟體製,已經讓我們習慣了養尊處優,麵對激烈的價格競爭與技術更新,很快便力不從心而一敗塗地。

這就是農業思維的沒落,這種沒落正是建立在商業思維的觀點之上,其本質是市場經濟對計劃經濟的強力衝擊。讓我們不無悲觀的是,在長時間的磨合之後,我們仍然難以走出農業思維的桎梏,這恰恰也是許多企業最終無法在市場上站住腳的原因。

5.2:商業思維的新危機

如果說,農業思維的沒落,帶給我們一陣心理上的陣痛,那麼商業思維的新危機,帶給我們的則是一種絕望。

相比起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企業的高效率、技術的快速升級、資金的優化配置,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家普遍思維敏捷,執行果斷,舊體製在新體製麵前,顯得是那樣的手足無措, 局促不安,對於許多老企業來說,商業思維帶來的快節奏,是它們卒難適應的。

在崇尚商業思維的市場經濟體製下,財富是完全以貨幣來衡量的,絕沒有哪個企業家會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繼續生產,也沒有誰會將資金變成落後的產品囤積在庫房裏,在這個體製下,每一塊錢的資本都是寶貴的,而資本的概念早已將技術、信息等多方麵因素囊括在內,所以資本隻能以貨幣的方式來計算。

然而,貨幣隻是資本的計算方法而已,貨幣的本身並非是資本,舉凡認識不到這個問題的人,都會陷入到商業思維的新危機中來。

以貨幣來作為資本,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容易犯的錯誤,資本的所有者不可能大幅度地囤積物資,隻能用盡心機聚斂金錢,誰手中掌握的貨幣量越多,誰的心理安全感就越強,資本雄厚了就是資本家,就會贏得他人的矚目,正因為如此,在商業思維的影響下,新時代的企業與個人,無不想盡方法求財求利,已經近乎於本能。

但是,貨幣本身並非是資本,不管你手中掌握了多大的貨幣量,一旦遭遇經濟危機、一旦遭遇金融風險、一旦遭遇時局變化,這些貨幣就變成了紙片,既不能吃也不能穿,而實物的價格卻在快速的增長,我們手中的大筆金錢,眨眼間就一錢不值了,無論有多少金錢,都買不來足夠的安全感。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我們的企業開始瘋狂地湧入資本市場,當企業家投身股市、樓市的時候,所有人都看得出這是一場無比凶險的大躍進,它絕不符合一架企業正常成長的邏輯,也就自然無法保證常規的運作。

然而,這樣的大冒進,卻是符合資本意誌的——資本總是流向利潤最高的領域。

於是,我們在這裏發現了問題的症結所在,農業思維下的我們,對未來有著妥善的安排,卻要承受金錢上的貧困,而商業思維下的我們則恰恰相反,有著金錢上的富饒,卻要被資本的性質牽著鼻子走,陷入了新危機。

當我們一麵在為計劃經濟的沒落而彷徨的時候,一麵還要為市場經濟的不確定而倍感恐慌。

這樣,我們在這裏就得到了一條新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