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成功領導的多種麵孔(1 / 3)

成功領導需有多種麵孔

領導們周旋於公司各部門之間,周旋於商場各公司之間,還要與來自各個方麵的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不具備一套行之有效的應付各種各樣的人的辦法,是很難做到麵麵俱到,在各方麵都能得到很好的回報的。

這就要求領導們能夠像“千麵觀音”一樣,具備不同的麵孔來對付不同的人。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如果拋開其中的諷刺、揶揄的意思不看,也自有其道理。試問,您若是對鬼也隻說人話,它能聽得懂嗎?領導對於公司內部的成員,可以擺出多種麵孔,每種麵孔適應不同的場合。就如同京劇的臉譜一樣,每種類型的臉譜代表一定的性格。當領導,不能讓人一眼望去就知道是什麼性格,不然豈不是很容易上當受騙?領導大可以看情況的需要,先選一張合適的臉譜戴在臉上,再向企業員工講話。

這樣,憑著領導當時是哪一種麵孔,員工就知道領導在想些什麼,要說些什麼話,做些什麼事。而實際上,員工所觀察出來的,卻隻是領導希望他們看到的,至於領導真正的深謀遠慮、雄才大略則不是輕易讓別人知道的。一句話,不能讓人摸清底細。

領導可以擺出一張微笑的麵孔,點頭向大家說:“可以,很好”,不時地感謝一下員工。也可以說幾句,“辛苦了,謝謝,謝謝!”以使大家工作起來更有勁頭,更加高興。然後,領導也可以再擺出一張嚴肅的麵孔,用來指揮大局,共同奮鬥。他(她)可以用一種毋庸置疑的口氣向員工們講“你去那裏”,“讓他來這裏”,“就這麼辦”,“加一把力”,“馬上就要成功了”,如此才會指揮有方,工作有條不紊,更有效率。

有時,領導又需要擺出一副怒發衝冠的樣子,或者說:“不行!重來!”或者說:“不能這麼做!”然後再擺出慈善的麵孔,對員工悉心教導,循循善誘,說“要吸取教訓”、“對你的責罵實際上是對你的關心”、“你這樣做有不對的地方”等等。

任何事情,通常都不能用“好”“壞”二字來下一個過於簡單和絕對的結論。正如“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一樣。

衡量一件事情做得正確與否,歸根結底要看“實踐”。要確保所做的事經得起實踐的檢驗,要學會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擺什麼樣的麵孔,擺在什麼時間,完全要看當時的情況,要靈活應用的。

有的領導堅持隻用一副麵孔,說什麼“是就是,否就否”。這就將一切事物簡單化了。這實際上是標準的形而上學。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每個事物內部都包含著矛盾的兩個方麵。老子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就是這個道理。也有的領導,麵孔千變萬化,讓人莫名其妙,一會是“好,很好”,一會是“差,很差”。弄得公司職員畏首畏尾,什麼事情也不敢放心大膽地去做,各種工作拖拖拉拉,嚴重影響工作效率。但歸根結底,責任在於領導。該變時不變,不該變時亂變,這樣什麼事情都辦不好。

總而言之,麵孔的擺放,不是一成不變的,又不是毫無根據來回亂變的,領導不能當毫無原則的“千麵人”,而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加以運用,隨機應變,使得麵孔的擺放恰到好處,不慍不火。

古人雲:“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指“合乎實際情況,合乎道理”。變是一定要變的,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千變萬化的。信息時代,生活瞬息萬變。想單憑一張麵孔就能應付所有的場合,是癡人說夢。

領導會清醒冷靜地認識自己所處的境地,由此選擇應出現的麵孔。擺出笑容,對屬下讚揚和感謝固然很好,自己也落得輕鬆自在。但是也要看準時機,看準場合。

不必要感謝的時候,亂感謝既浪費自己的感情,又貶低自己感謝的價值,久而久之這種感謝在員工那裏就變成了廉價的投資,等同於買大件商品時搭送的小禮物。該批評的時候,要以批評為主,不能變成隻讚揚不批評,做事出了差錯當然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適當的批評一下是有積極意義的,如公司上下一團和氣,幹好幹壞都差不多,就會嚴重損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滿臉怒氣的責罵固然重要,一臉慈祥的諄諄教誨也不能丟棄,軟硬兼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沒有人犯錯誤的時候,不要罵、不能罵、不必罵。有人犯錯誤的時候,要罵得有理有節。罵過分了,會激起民怨,此時可以單獨召見,責問一下;可以小罵的,不要大罵;可以不罵的,不要去罵,換成教育、引導,讓犯錯誤的人自己去為所犯的錯誤內疚、自責,這比外部的責懲更有效果。他(她)以後就會自己注意不再犯類似的錯誤,並加倍地努力。

某大公司的總經理,因一樁大生意賠了本,使公司蒙受了重大的損失。這個總經理深知罪責很大,於是向董事會遞交了辭呈。但董事會並沒有批準他的辭呈。董事長握住了總經理的手,深情地說:“我們已為你的學習交了這麼多的學費,不希望你就這樣走了,學了不要白學。”總經理立刻被感動得熱淚盈眶,覺得為了挽回自己的過失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果然,在以後的工作中,總經理發奮圖強,拚命苦幹,為公司賺取了一筆又一筆的巨額利潤,這就是董事長適當地換了一副正確的麵孔,讓總經理感恩戴德。

設想一下,如果董事長當時大發脾氣,一腳將總經理踢出門去,換一個新手從頭幹起,那麼今天這個公司未必會有那麼好的業績,企業股東也不能獲那麼多紅利了。

可見,各種麵孔的使用都很重要,關鍵是看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用哪一種適合的麵孔。絕不是用與不用的關係,而是用得多和用得少的區別。

作為領導,親自指揮也罷,讚揚鼓勵也罷,指責批評也罷,關鍵在於時機的把握,時機正確,方能取得決定性的效果。領導可以變,萬變不離其宗;需要變,相機而動;變得好,能讓員工趕上領導的步伐,見效果,出成績。學會紅臉白臉集一臉

在京劇裏,演員麵部化裝,根據人物的不同,在臉上塗上特定的譜式和色彩以寓褒貶。其中紅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剛烈,白色表示奸詐。不同的臉譜顯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征。關係學中紅白臉兼間借用京劇臉譜的名稱,但它要比京劇中簡單化的臉譜複雜得多。

任何一種單一的方法隻能解決與人相關的特定問題,並且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在管人方麵對人太寬厚了,便約束不住,結果下屬無法無天;對人太嚴格了,則萬馬齊喑,毫無生氣,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兩全。

高明的企業領導深諳此理,為避此弊,莫不運用紅白臉相間之策。有時兩人連檔唱雙簧,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有更高明者,可像高明的演員,根據角色需要變換臉譜。

會單打獨唱紅白臉相間術的高手要算清朝的乾隆皇帝了。乾隆,靠著人才濟濟的智力優勢,靠著康熙、雍正給他奠定的豐厚基業,也靠著他本人紅白臉相間的韜略雄才,做起了中國曆史上福氣最好的大皇帝。他在位61年。他晚年寫詩自詡的是“十全大武功”,用漢、滿、蒙、回四體文字把《十全記》鐫刻在避暑山莊裏樂滋滋地自我欣賞,這些還不夠,後來幹脆稱自己是“十全老人”。

上述隻是他的武功。他的文治也是兩手齊備,紅白臉兼有。他會唱紅臉,對知識分子采用懷柔政策。他規定見了大學士,皇族的老老少少們都要行半跪禮,稱“老先生”。如果這位大學士還兼著“師傅”,就稱之為“老師”,自稱“門生”或“晚生”,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乾隆對這些知識分子真是恩愛有加,他甚至親筆諭旨:“儒林是史傳所必須寫入的,隻要是經明學粹的學者,就不必拘泥於他的品級。像顧棟高這一類人,切不可使他們淹沒無聞嗬!”遵皇帝旨意,史館裏特設《儒林傳》名目,來專門編寫大知識分子的學術生平。平時,乾隆對上送的奏章,凡見到鄙視“書生”、“書氣”的議論總是要予以批駁,說:“修己治人之道,備載於書,因此,‘書氣’二字,尤可寶貴,沒有書氣,就成了市井俗氣。”而且還說:“我自己就天天讀書論道,因此,也不過一介書生!”為籠絡讀書人,竟達到如此境地,紅臉唱得似乎前無古人。

乾隆之所以如此做,全是出於維護他們的皇權至上、族權至上、朝廷至上的目的,是要保持“大清”永不“變色”。誰要是在這方麵稍有越軌,紅臉馬上轉換成白臉,滿臉堆笑換成殺氣騰騰。管你是有意無意,或是或非,都立即被逮捕入獄,輕者“重譴”或“革職”,重者“立斬”或“立絞”,甚至處死後要“棄市”、“寸磔”,已死的也得開棺戮屍,連朋友、族人也統統跟著倒黴。

乾隆在位期間,大興文字獄,有案可查的竟有70餘次,遠遠超過他的先輩們,這也是空前絕後的。

內閣學士胡中藻,寫過一本《堅磨生詩鈔》,乾隆皇帝久候等人告發,無奈無人告發,自己索性上陣“禦駕親征”,道:“‘一把心腸論濁清’,加‘濁’字於國號之上,是何肺腑!”又說:“至若‘老佛如今無病病,朝門聞說不開開’之句,尤為奇誕!我每天聽政召見臣下,何乃‘朝門不開’之語!”還指出:“所出試題,有‘乾三爻不像龍’……乾隆乃我的年號,‘隆’與‘龍’同音,其詆毀之意可見!”對於“南鬥送我南,北鬥送我北,南北鬥中間,不能一束闊”一詩,他又說:“南北分提,一再反複,是什麼意思?”於是,下詔棄市,族人年16以上者全斬,胡中藻的老師鄂爾泰的靈牌也被撤出“賢良祠”,鄂氏之子、巡撫鄂昌,因曾與胡唱和,也令其自盡,這僅是文字獄中的一件。

乾隆這一手也夠厲害的了,隻搞得文人學士人人自危,處處小心,幾篇遊戲之章,幾句賞花吟月之詞,一不小心,也往往弄出個莫須有的罪名,乾隆就是使用這樣無情的白臉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圓融處事,變臉功夫

“變臉如翻書”也是一種圓融的處理姿態,否則不易和人相處。

有一些做大生意的成功者,深深地領會“變臉”的功夫。

比如有人在他辦公室的會客室等他,隱約聽到他在電話裏怒聲和別人爭吵,也許心想,來得真不是時候!過了一會兒,他出來了,竟然滿臉笑容,看不出任何剛剛和人爭吵的痕跡。坐了不到半盞茶功夫,有員工進來問他事情,他立刻擺上一張嚴肅的麵孔,連聲調都充滿了權威。離開他的辦公室,想想看,他用笑臉接待客人,當客人離開後,他會換上哪一張臉?而他用來接待客人的笑臉是真的笑臉嗎,還是根本是皮笑肉不笑的笑臉?

不管如何,變臉功夫有其必要性。試想,如果他用剛剛和人吵架的怒臉來接待客人,話說得下去嗎?沒弄好,客人也要和他吵架哩!而他若老是和顏悅色,恐怕員工也會失去對他的敬畏吧!

從世俗來看,這種“變臉如翻書”有點讓人覺得不可捉摸,缺乏一種真誠;但從現實來看,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臉,不也是一種圓融的處世姿態嗎?在複雜的社會裏,若無變臉的功夫,怎能同時與許多不同的人相處呢?

總的來說,擁有變臉的功夫,在社會生活裏有如下的好處:

1.避免別人誤會你的情緒,造成人際的反效果

例如,若把剛剛跟人吵架的怒容拿來麵對客戶,客戶如果不了解,會誤認為你對他的來訪不耐煩,你若無合理的解釋,恐怕對方會拂袖告辭了!同樣,在不該嚴肅的場合嚴肅,在不該輕鬆的地方輕鬆,也都不是正確的做法,因為這會讓別人誤解你。

2.隱藏自己的私密

你的情緒如果老是寫在臉上,喜怒毫無掩飾,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心裏想什麼,有心人隻要用話一套,你就有可能把事情來龍去脈說出來,這是比較犯忌的。這種人說好聽是率直如赤子,說難聽一點是對情緒秘密缺乏把關力,將給別人“辦事不牢靠”的印象。

具有變臉功夫固然重要,但要學到這功夫並不容易。因為喜怒哀樂這些情緒都是難以掩飾的,有些人可以做到該哭就哭,欲怒則怒的地步,這種變臉的功夫可以說已經出神入化。

如果你做不到,能做到以下的程度也就可以了:隨時能從哭臉、怒臉轉變成笑臉,以笑臉來麵對外麵的世界。

要了解,無論你有多哀傷、多憤怒,除非你的至親好友,否則不會有人對你的喜怒哀樂有興趣,並進一步表示關懷,更不可能傾聽你的哀傷或是憤怒。你若不了解這一點,不但會給自己造成極大的壓力,也會留給對方極壞的印象,對方會下意識地看輕你。批評、獎勵缺一不可作為一個領導,要掌握苛責和感情輸入的良好運用。苛責過分,下屬會認為你不近人情,缺乏理解,從而產生逆反心理,消極怠工,不願幹出成績;感情輸入過分,會顯得比較軟弱,缺乏應有的威懾力,下屬也會對你的命令或批示執行不力,甚至是置若罔聞。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這個尺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