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回憶:朝鮮戰場的歲月(3 / 3)

可以說,十二軍部隊的參戰,保障了上甘嶺戰役的最後勝利。

這次戰役,雖然最初主要投入了四十五師,但在我十五軍內部,也是密切配合,情同手足,出現了許多感人的故事,這裏不妨略舉一二。

為了有力支援上甘嶺作戰,堅守西方山、鬥牛峰的四十四師部隊,一方麵嚴陣以待,一方麵積極出擊。師長向守誌同誌說,敵人在東邊打,我們在西邊打;敵人打我上甘嶺兩個山頭,我們也打敵人幾個山頭。這是對上甘嶺作戰的直接配合,也是對四十五師的最好支援。十月六日,一三○團一舉攻占上佳山無名高地,全殲美七師一個加強排,此後敵以一個營的兵力同我反複爭奪,但上佳山陣地始終為我控製,在上甘嶺戰鬥異常激烈時期,牽動了敵人的神經。一三二團以391高地與敵反複爭奪,為了達到牽製目的,他們忽而放棄陣地,讓敵蜂擁而至,忽而飛兵奇襲,將敵大量殺傷,再呼哨撤離。

如此這般,在一個多月的反複爭奪戰中,他們三進三出南峰,前後共殲敵三千八百餘人,創造了成建製殲滅敵一個團的範例。有人把這種戰法譬喻為“玩猴術”——我依托北峰,遙控南峰,恰似用一條繩子套住敵人的脖子,使它無法脫身,既站不住腳,又走不掉,隻能蹦躂。

除上佳山和391高地戰鬥外,還有381東北無名高地戰鬥等,四十四師部隊尋機而出,遇敵便打,西方山的槍炮聲熱辣辣地溫暖了五聖山我四十五師部隊的心。除了戰鬥上的配合以外,四十四師還先後派出兩個慰問團,往五聖山上送菜送彈藥。

在上甘嶺戰役中,十五軍的另一支精銳二十九師,發揚了無私的品格和無畏的精神,配合兄弟部隊共同作戰。根據兵力部署要求,他們以一個團配屬四十四師,堅守西方山,以兩個團配合四十五師,後又配合三十一師戰鬥在上甘嶺。當戰役處於最艱苦階段時,他們把上萬斤蘿卜、西紅柿送到四十五師;在大反擊前,師政委王新親自率領兩個營,把幾萬發炮彈和手榴彈送上五聖山。他們可以說是我十五軍的一支沒有機械化的機動部隊,哪裏情況緊急,哪裏需要,他們就飛馳哪裏。

一句話,沒有兄弟部隊的伴奏,上甘嶺的鑼鼓就不會敲得這麼動聽。

六、上甘嶺戰役的勝利,還仰仗於後勤保障有力。

上甘嶺戰役越打越大,其他戰線上就相對安靜下來,整個朝鮮都在看著上甘嶺打。所以我們要什麼,上級給什麼。誌司後勤司令員洪學智同誌親自抓上甘嶺的後勤保障,二分部全力以赴,使我十五軍“兵馬壯、糧彈足”,戰役過程中的糧彈供應,滿足了戰鬥所需要的大量消耗。運輸部隊在敵火下晝夜不停的前運彈藥、後轉傷員,是戰役勝利的重要保證。

七、在上甘嶺戰役中,祖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給了我們巨大的支援和鼓舞。

加強給我們的火炮,有許多是祖國親人捐獻的。當時我國還處於困難時期,父老鄉親們可以說是勒緊褲腰帶,從牙縫裏摳出一點錢,支援我們打仗。戰鬥緊張時,祖國慰問團來到我軍,帶來了祖國人民的關懷。物資力量是可貴的,精神力量更可貴,它時時在鼓勵並警示我們前方的同誌,身後就是祖國,背後就是親人,為了祖國的安寧,親人的幸福,就是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忍受,再大的犧牲,我們也絕不能後退。

戰役中,朝鮮人民踴躍支前,也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在支前的隊伍裏,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婦女,其中有一個21歲的姑娘叫石吉榮,是朝鮮民主青年同盟盟員。在支前中,她的左腿被美軍飛機炸斷了,康複出院後不能運送彈藥傷員,便在轉運傷員的路邊設了一個茶水站,自己拄著拐杖給傷員送水喂水,每天早晨頂著月亮開始,晚上頂著星星收工,一直幹了40多天。

還有一個叫李春實的姑娘,因為擔架隊隻要男同誌,她便同另外三個姑娘女扮男裝,自己做了一副擔架,到火線救護所抬傷員。

在許許多多支前事跡中,最讓人難忘的,還是樸在根老人。我們幹部戰士,都喊他阿爸基,他的確是一位很好的阿爸基。在上甘嶺戰役中,他帶頭參加了擔架隊,搶運傷員,像愛護自己的兒子一樣精心護理我們的傷員。一次,擔架隊遇上敵人空襲,周圍都是炸彈,躲避不及,樸在根毫不猶豫地撲在傷員身上。傷員保住了,樸在根老人卻被彈片穿透背部,後因流血過多,搶救無效,光榮犧牲。

還有一位被稱作“誌願軍的媽媽”的老人鹹在福,五十多歲了。戰爭爆發後,她的老伴、兒子、兒媳先後為戰爭捐軀。她帶著一個十來歲的小孫女把自己的家變成了臨時傷員轉運站,凡從她家裏經過的傷員,都受到她悉心的照料和無微不至的護理,那種慈母般的溫情,使身處異國又負傷帶疾的戰士無比感動,可以說傷病先從精神上被治好一半。

正是有了以上諸多因素,才有了上甘嶺戰役的偉大勝利。上甘嶺戰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鬥作風和團結精神。打出了國威軍威。以後有人說過,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這話不一定準確,但是,在上甘嶺戰役中,我們所體現的“不怕犧牲,艱苦頑強,友愛團結,機智靈活”的戰鬥精神,尤其是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的確使敵人大為震驚。我們這支軍隊是什麼樣的群體嗬!烈火燒身而紋絲不動直至犧牲的有,以胸膛堵槍眼的有,抱著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的有,用身體給戰友當槍架的有,用身體當電話線的有,把生的希望無私地讓給戰友、把死的威脅坦然留給自己的也有。所有這些,灼痛了西方人的視野。對於中國人,他們應該重新認識了,必須刮目相看了。

摘自《秦基偉回憶錄》

王振海:“我”眼中的毛岸英

這篇關於毛岸英烈士的回憶記錄的作者是王振海,他是原誌願軍司令部參謀。從他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兒子的真實生活是那麼平凡,又那麼的不平凡。毛岸英,不僅僅是偉人的兒子,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

1950年10月,我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學習結業時,突然接到要我到剛組建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當測繪參謀的調令。在由各單位抽調人員組成的誌願軍總部,大家雖然還不太熟悉,但毛主席送自己的親生兒子毛岸英到朝鮮當誌願軍、而且還在總部和我們一起工作的消息,大家都已知道,而且很想盡快與他認識。

為了精簡機構,彭總決定,誌願軍總部同十三兵團總部合並。彭總辦公室的黨員和我所在的作戰處的黨員共同組成一個黨支部。在入朝後的第一次黨組織生活會上,我們不但認識了毛岸英同誌,而且在選舉黨支部成員時,大家還一致選舉作戰處副處長楊迪任書記、他任副書記。起初,大家因為他是毛主席的兒子,在他麵前總是顯得有些拘束,但毛岸英對我們不但和藹可親,而且非常尊重我們。他說:我是參軍才幾天的新兵,要向大家學習。幾天後我們才知道,毛岸英根本不是新兵,他在蘇聯軍事院校畢業後,分到蘇軍坦克部隊當了中尉,在對德國法西斯作戰中十分英勇而且與蘇聯紅軍一道一直打到柏林。毛岸英虛心誠懇、和藹可親的態度,贏得了大家更多的尊重。

有兩件有關毛岸英的真實故事,至今使我難以忘懷。

第一件事:由於戰爭期間用水非常緊張,毛岸英洗臉漱口非常節約用水,他每天一共隻用一軍用口盅的水。他先用一點水漱口、刷牙,然後用剩下的水把毛巾打濕擦擦臉就完事。毛岸英戰地洗臉漱口法很快在我們當中得到了推廣。

第二件事:有一天我們駐地的朝鮮裏委員長(村長)到誌願軍總部反映說:“有幾位誌願軍喝醉了酒,對朝鮮老百姓又打又罵,還砸東西。”大家聽了都對這少數害群之馬憤怒萬分。毛岸英說:“不了解情況,沒有發言權。讓我帶幾個同誌去了解一下情況再說。”說完,他就同幾個同誌隨朝鮮裏委員長出發調查情況去了。不久,毛岸英回來了。他告訴我們說:“幾個特務冒充誌願軍,打人、罵人、砸東西,想挑撥我們的軍民關係。現在特務已被抓起來交朝鮮政府處理了。”大家對岸英同誌遇事不亂、沉著冷靜、注意調查研究的好作風稱讚不已。

1950年11月25日中午,作戰處徐良科長要我立即標一份敵我軍力部署圖給首長送去。突然,我們聽到敵機轟炸聲和燃燒彈引起的大火燒得木頭房和玻璃破碎的劈裏啪啦的聲音。我們立即放下工作衝出房子救人。程普同誌的臉燒傷了,李振基同誌的褲子被燒著了,人卻沒有受傷。但最令人震驚的是敬愛的毛澤東主席的兒子、我們的黨支部副書記毛岸英同誌和時任國家副主席、東北局第一書記的高崗的侄兒高瑞欣同誌,都被美帝扔的凝固汽油彈殘忍地燒死了。

毛岸英、高瑞欣的死,讓大家悲憤不已。我們決心更好地搞好工作,用實際行動悼念他們。

摘自《誌願軍老兵回憶錄》

馬秀蘭:一個女戰士的回憶

修路

五十年前,我在二野工兵第七團宣傳隊工作。正當部隊翻越二郎山述軍西藏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我部奉命撤至四川省資中縣待命,經過短期整訓,部隊於1951年元月奔赴朝鮮。我們部隊的任務是搶修被敵機炸斷的橋梁、公路,保證運輸線的暢通。本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我們工兵的老本行,但入朝以後,敵人的狂轟濫炸,給我們的築路工程造成極大的困難,經常是我們修,敵人炸,剛修好的路再次被炸斷,我們就接著搶修。就這樣修了炸,炸了再修。著名的大同江大橋,由於地處交通樞紐,因而成了敵人的重點轟炸目標。然而任憑敵機炸彈炸,機槍掃,我們的口號是“人在橋在”,縱有千難萬險,也一定要保證前方的供應不斷。就這樣,通往前方的道路和橋梁。被我們英勇的誌願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死死守護著,被告為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鐵運輸線。

生活

戰爭條件下的生活是緊張的艱苦的,但也充滿了樂趣。拋開戰爭的殘酷,單說冬季的嚴寒對我們就是一個考驗。幾個四川籍的戰士從來沒有見過“大雪紛飛”是個什麼樣子。零下幾下度的嚴寒使每個人眉毛和眼睫毛上都結上一層霜,即使戴上口罩,外層也會結上冰殼,如果在和平年代,這些“南蠻子”不知會有多大的驚喜呢?然而,此時此地,戰鬥的豪情卻完全代替了初見大雪的驚喜。每天早晨,我們扛著鐵鎬鑿開冰河,取水洗臉,那個時候真的

不感到苦,反而感到無比快樂,因為我們勇敢堅強,我們所向披靡,我們有取得戰爭勝利的信心。

有一段時間,許多同誌患了夜盲症,一到天黑就什麼也看不清了。原來這是出於缺乏某種維生素引起的。在缺乏醫療條件的情況下,炊事班的同誌就采來馬尾鬆枝用大行軍鍋熬水讓大家喝。據說這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經驗。夜間照明用的蠟燭沒有了,就用鬆樹明子當燈使。我們宣傳隊的化妝品沒有了,就用行軍鍋底的灰和凡土林調在一起用來畫眉;演老頭的同誌沒有胡須,就剪下馬毛、牛毛粘在一起,再用膠水貼到上唇處。等到卸妝時,可把“老頭”弄慘了,住下撕“胡須”時直痛得大嘴一咧一咧的。

回憶在朝鮮的那段日子,誰在敵機轟炸時彈片從耳旁飛道過卻沒有受傷,誰在晚上演出時出由於夜盲症看不清路而掉入深坑,一樁樁一件件,都深深地刻在我們的記憶裏。與戰友們在一起,沒有了戰爭的嚴酷,隻留下了生死與共的戰友情誼。

摘自《曆史的回聲 紀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

誌願軍老兵:可愛的朝鮮人民

在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期間,朝鮮人民曾多次幫助誌願軍戰士。他們勇敢、堅毅的品質溫暖著前線戰士的心。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60年了,我仍一直惦記著那位用她身體保護我的朝鮮老大娘。

我們部隊參加了開城阻擊戰,當時我隻有17歲,調到一營一連當通信員。一連陣地在太方洞前石山上。1952年2月的一天早上,我們正在吃早飯,連長王德仙叫我:“小王,吃完飯,馬上把信送到營部,連部通信員高福樣已經負傷啦,隻有你馬上去!”我一聽,放下碗站起來,二話沒說,拿上信和衝鋒槍,準備出發。連長又說:“你人小,為了安全,萬一有什麼事無人知道,叫文書刁玉龍與你一塊去!”

我和文書走出坑道口,抬頭一看前方到處是厚厚的積雪,前進的道路已經被敵人封鎖了。兩人跳進交通壕衝了過去。文書是有經驗的老兵,很關心我,他不斷提醒我保管好信件(信是用紙寫的便條)。我們兩人順山邊連滾帶爬地跑進營部。我雙手把信交給營教導員趙洪潮同誌,他見我們倆在喘粗氣,說:“你們倆先坐下休息一下。”我和文書坐在子彈箱子上。教導員看了信後對我們倆說:“你們來的原路已經過不去了,敵人封鎖死了,為了安全,你們要繞道回去。”我和文書走出營部防空洞,順山邊路到拐彎處一看,前麵的去路已被成群的炮彈覆蓋了,全是離地麵4—5米高就在空中炸了。空炸殺傷力最大,就像撒漁網一樣閃著火花,濃煙滾滾。文書馬上說:“我們到河邊岩腔下麵等一下再走。”我還沒有反應過來,文書便連喊帶推地將我推倒在坎下,炮彈就爆炸了。“沒有事嗎?”我全力打量了一下說:“沒事!”文書又說:“我們快跑到山邊那防空洞躲一下再走。”

我倆順山坡路過去,到防空洞前一看,洞裏麵有個朝鮮老大娘和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大娘見我們累得直喘,用手往地上拍了兩下說:“安曉西約(要我們坐下)。”洞身很小,大娘和小孩坐在洞最裏麵,我和文書麵對麵地坐在洞口,我左手邊緊靠小孩,三人都麵向小孩。突然四發炮彈落在防空洞口左側5米處炸了,兩塊彈片同時崩在洞口的柱子上,還有一片彈片崩在我右邊的槍托上。洞子上麵的泥土往下掉。大娘用兩眼掃了一下我和文書,忙站起來把緊靠我左邊的小女孩推到洞子最裏麵。為了我的安全,大娘用雙手拉住我的左胳膊,把我推到洞子最裏麵緊靠小女孩坐,大娘出來坐我的右邊,靠近洞口,用她的身體嚴嚴擋住我的身體。

我剛離開原來坐的地方,接連兩發炮彈就落在洞口左側爆炸了,一塊彈片剛好崩在我原來坐的地方,彈片把地上崩了一個圓坑。文書“哎呀”一聲:“小王,要不是這位老大娘把你推到裏麵坐,這塊彈片肯定崩在你身上,好險呀!今天算你命大。你要好好感謝這位老大娘!”老大娘看了一下地上那個坑,又抬頭看了我一下笑著說:“夠強!(危險的意思)”我心裏非常感激這位大娘,是她保護了我。又過了一會兒,朝鮮老大娘東看西看,發現我的棉褲刮破了,棉花露在外麵,便用手將露在外邊的棉花慢慢地給塞了進去,又用針線給我縫好,用手輕輕地拍了兩下,看到我倆微微地笑了。我用朝語說:“阿媽妮(大娘)瑪斯米達!(謝謝你)”她忙說:“蘇歇可斯米達(沒有關係)。”

這時,正在我們頭頂上,數架敵人校正機發出怪難聽的聲音,來回在我陣地上空探尋我方的目標,指引敵方炮火向我射擊。外麵的爆炸聲,震得防空洞直顫抖,嚇得小女孩雙手抱著直哭,大娘仍用她的身體擋住我。文書坐在我的斜對麵,身體緊靠在牆邊,卷著祖國人民送去的前牌煙絲,放在嘴裏吸得正得勁,閉著兩眼,好像吸得很舒服。小女孩看見他兩個鼻孔冒出兩股白煙,給逗笑了。文書說:“你聽外麵的爆炸聲,真比過年還熱鬧。”這時大娘兩眼淚汪汪的對我們說:她的房子被美軍飛機炸毀了,一個兒子也給炸死了。這時她難過得說不出話來,我們都為她的遭遇而難過。停了好久,她又說了一句:“還有一個兒子在當人民軍。”文書說:“是侵略者給朝鮮人民帶來災難。如不打敗侵略者,敵人到了我們可愛的祖國,祖國人民同樣遭受這樣的災難。”大娘伸出大拇指向我們倆說:“誌願軍好!”

這時文書將頭伸出洞口兩邊看了一下情況,說:“現在敵人槍炮打得稀疏了,我們想法衝回去!”正準備走時,大娘依依不舍地看著我們,她雙手把衝鋒槍從地上拿起來給我,又輕輕地抬了一下我背上的槍,她和小孩望著我們離開。當我和文書走到拐彎的地方回過頭去看,大娘和小女孩舉起雙手向我們送行。

我們跳進一條深的交通壕,迎麵碰見了電話班長,他見到我們倆,他第一句話是:“連長和指導員(高勇)未見你們回來,可把他們擔心死了,怕你們倆出了什麼事,叫我專程來找你們,這下好了,總算見到你們倆!”三人高高興興地往回走,我剛走到坑道口前,王德仙連長迎麵出來,抬頭一看,高興地說:“你倆回來啦!你們把信送到營部,安全回來就算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