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南光好像是陷入了內部矛盾,對於坊間的傳聞,沒有拿出什麼公關措施,任由謠言滿天飛。
周四,南光集團才對事件發聲,但含糊其辭。半個小時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了很多,但明眼人能看出其實什麼都沒說。
周五的時候,又一家公司找到了李晟,提出希望能購買一批弗洛葛素和斯特彤。
麵對這家公司的代表,李晟想表現的很沉穩,但給這家公司的代表一種急切的印象。
而恰恰是這一天,美國方麵再次爆發新聞,說世界上最大的醫藥代理商成立不到一年就麵臨銀行逼債。一個據稱剛從環太貿易辭職的高層隱晦地暗示,環太貿易已經進入破產申請流程。
而那個高層李晟恰恰見過,正是和威爾斯一起來談判的其中一個人。另外一個是律師。
環太貿易突然收到南光集團發來詢問雙方之間合同履行可行性的傳真。
威爾斯拿著這份函對幾個合作夥伴笑著說:“看來李晟確實是上鉤了。”
他們商量後,在對南光集團的回複中肯定地回答:合同將會履行。但“希望能稍稍延遲供貨時間。”提出期限能延長兩個月。並說明公司“在資金周轉上出現一些麻煩。正在努力解決。如果順利可以在合同規定時間內履行合同。”
李晟讓公司發函同意將供貨時間延遲兩個月。也就是環太貿易可以延遲兩個月的期限去籌集貨款。
在第二天,李晟顯得急不可耐,在休息日和那家公司簽訂了幾乎和環太貿易一樣的合同。但違約金不是兩倍,而是三倍。
而在第二周的周一,南光集團就收到合同金額的一半,兩百億美元。
南光集團馬上開始籌備送第一批貨物的時候。
另外一筆同樣的金額也打入了南光集團的賬戶,這筆款子來自美國環太貿易。在和款項到來的同時,環太公布了和南光集團的合同,並且宣布得到了美國數個大財團的支持。
李晟麵對環太發來的要求盡快發貨的函,笑的很開懷。
不過他很快收起笑容,臉上一副冷凝。他叫來集團的營銷部經理,讓他和環太貿易商量,能不能按照他們上次說的那樣延遲兩個月發貨。
環太變得非常強硬,要求南光必須要按照合同規定的三天時間內發出第一批貨,也必須在合同規定期限內供應完這批貨。
李晟卻讓南光集團將第一批貨物發出。並且逼催另外一家公司馬上轉入第二部分的貨款。另外做出同時要給環太貿易發貨的姿態。
因為兩家公司在合同上都要求必須在第一批貨物發出之後的一周之內將剩餘的一半貨款支付。他這翻作態,讓外人看著,想要逼得兩家公司因為後續資金不足而違約。
一周之內,價值超過兩百億美元的兩種藥物從臨港口裝船發出。同時南光集團突然宣布:接受華夏藥品監督局和物價局的建議價,弗洛葛素建議市場價十萬五千RMB,斯特彤市場建議價位每粒兩百元。南光集團同時宣布兩種藥物的產能。
而這個產能,比之前市場估計的高出三倍。原來南光集團在西北、西南另外還有十二家工廠在生產這兩種藥物。
威爾斯接到這個消息,他先是一陣暴怒,嚷著要控告南光集團違約。但找來了律師,發現律師臉色不是很好。律師告訴他,李晟那樣做並沒有真的違約:“威爾斯先生,合同上規定雖然有規定南光集團不得將兩種藥物的代理價低於我們進貨價的120%,但其中人力不可抗拒的條款上注明了如果受到政府幹預價格,他們可以做出調整。”
威爾斯也想起了這一條,當初其實李晟提出這一條的時候,他還反對過,隻是想到手下給他提供的李晟的性格分析,覺得李晟不可能願意降價。而李晟和華夏其實有很大的牌麵可以談判。覺得作為讓步,李晟也許會稍稍降價,而且會拿出他們簽訂的合同作為依據,讓華夏官方不得不同意他們的定價。
可是現在,他發現那都是他自以為然。南光集團不僅將價格比到他們環太進貨價低,在市場價方麵更加是低的無法想象。他們進貨價就是華夏規定市場價的三倍。以這樣的價格,在南光集團貨源充裕的的情況下,誰還會買他們的?從美國飛到華夏的機票也不過兩千美元不到。如果他們不想虧本,也許美國人都會跑到華夏去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