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新挑戰與機遇

本書序幕在經濟海嘯和零售業領軍人物召開命運攸關會議的背景下徐徐拉開。然而,在與各位首席執行官和其他人討論的過程中,我們認為這一背景僅是此次影響範圍廣泛的零售業浪潮的一個爆發點。而且,早在經濟大衰退發生之前,這一浪潮就在積蓄勢能。

早先,在凱雷集團舉辦的關於消費者及零售實踐的場外會議上,我們一致認為消費者及零售業將出現劃時代的轉型。經深思熟慮之後,我們決定研究並詮釋我們眼中的這一零售業轉型現象。

本書作者介紹

我們,本書的兩位作者,多年來一直從事零售及相關消費品行業的研究和戰略谘詢工作,擔任過各種職銜。

羅賓 ·劉易斯在零售業及相關消費品領域有著40多年的戰略運營及谘詢經驗,曾供職於杜邦公司、威富公司、《女裝日報》、高盛公司,並為美國科爾士百貨提供谘詢服務。劉易斯是美國紐約時裝學院研究生院職業研究專業教授,講授與本書主題相關的零售業戰略課程,並長期撰寫與出版《羅賓報告》。

邁克爾·達特,現居加州舊金山,全球性零售業谘詢公司克特薩蒙聯合公司(KSA)資深合夥人、常務董事,負責私募股權的戰略性操作。加盟克特薩蒙聯合公司之前,達特為貝恩公司(Bain & Co.)合夥人,在貝恩公司供職14年之久,有著20多年的谘詢服務行業經驗。達特多年來一直為消費品和零售業巨頭、主流私募股權公司提供協作服務,客戶包括微軟、邁克爾藝術品集團(Michaels Arts & Crafts Group)、第一銀行(Bank One,即現摩根集團)、黑石公司、T·H·李(TH Lee)公司以及凱雷集團。

達特的谘詢業務在業界擁有良好的口碑,他被《谘詢》(Consulting)雜誌評為美國2010年度25名頂尖的市場顧問之一。

本書的寫作目的

本書旨在縱覽並闡釋過去幾十年中零售和消費品行業經營模式的改變:分析消費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及發生變化的原因;記錄為了應對此種變化,零售業如何進行結構性的調整;預測未來哪些企業將最終勝出,哪些企業會慘遭淘汰。模式確定之後,我們就能夠縱覽零售和消費業全局,分析並評價業界的個體發展軌跡。

例如,從美國家居裝修零售商利納斯公司和知名電子產品零售商電路城公司的破產中,我們能夠得到何種啟示?兩家公司與零售業關係如何?兩家公司能否采取早期措施來避免破產?兩家公司的破產是否有所預兆?通過近距離的審視,我們發現在過去100年中,規模龐大的零售業不斷發展,這兩家公司隻是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中一個小小的縮影。2008年,美國不隻是電路城慘遭厄運,它隻是零售業眾多慘淡實例之一。它的破產和美國整個零售業、整個文化以及整體經濟的狀況密不可分。

僅僅從20世紀末電路城一係列戰略、財務、運營及競爭方麵的失誤著眼,我們無法理解它的破產原因。單純分析電路城的失誤,我們將忽視零售業百年來的巨大變革過程。即使沒有現階段嚴重的經濟危機,零售業變革所帶來的衝擊也會將零售商帶入深淵。假如整個零售業都持有這樣的片麵認識,繼續奉行傳統的商業理念,類似的戰略性失敗將不斷上演。

在全球經濟衰退前的25年中,整個零售業是一種怎樣的狀況呢?當時商店林立、商品豐富,零售業整體一派繁榮。形成零售業繁榮的原因是什麼?零售業將發生怎樣的轉變?轉變結果又會怎樣?

消費者的情況又怎樣呢?在此前的許多年中,什麼因素造成消費者對購物幾近癡狂?這種瘋狂搶購是否帶來了幸福感和滿足感?當今消費者的消費走向如何,他們的期待又是什麼?

本書將對上述因素進行解釋,並力圖剖析這些因素多年來的發展演進過程。同時,本書將分析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所引發並延宕至今的變革加速現象。憑借對變革驅動力的了解,我們將展望變革後的全新世界,包括經濟、文化、零售商及消費者的未來。

零售業經曆的三次浪潮

在150年的演進過程中,零售業經曆了三次浪潮,現在正處於轉型時期。每一次經濟的增長、消費者優先考慮的事情的變化及競爭的加劇,均會使零售業被迫調整戰略和商業模式;每一次浪潮的發展都會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商品以及相應的消費選擇權。因此,每次浪潮均會迫使零售商改善或者改變商業模式。誠如許多經濟學家所言,零售業的發展是人類曆史上最重要的經濟變革之一:在零售業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決定權從生產者轉移到了消費者手中,從生產商、銷售商轉移到了購買者手中。事實上,消費者已經成為商業社會最有影響力的群體。

第一次浪潮從1850年持續到1950年。這一時期被稱為“生產商大權在握的時代”,當時商品緊缺,供不應求,分銷受到限製。消費者沒有選擇的餘地,隻能接受商家的定價。當時的一句俗語生動地刻畫了這種現象—消費者可以喜歡各種顏色,但是福特汽車公司隻生產黑色T型車。每個消費領域都奉行生產驅動需求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