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古老天學,解密皇帝家的事(1 / 1)

歐洲叫做中世紀的時代,中國叫做封建社會。中國的封建社會比歐洲的中世紀要長,起碼長了幾百年。和歐洲黑暗的中世紀一樣,以前大家都把中國那個漫長的時代叫做萬惡的封建社會。在大家的印象裏封建社會的皇帝幾乎都是昏庸腐敗的大壞蛋,他們整天在皇宮裏吃喝玩樂,卻置勞苦大眾於水深火熱之中,老百姓的生活受盡煎熬,民不聊生。所以曆史學家認為,隔上二三百年就要出現農民起義或者政變,原因都是農民兄弟們忍受不了封建皇帝的壓迫。可是,有一個問題又來了,封建社會既然這麼黑暗,皇帝都這麼壞,可無論是農民起義還是政變推翻政權以後,改朝換代閃亮登場的還是一個封建皇帝,他們繼續玩著壓榨老百姓的勾當,而且就這樣過了好幾千年,幾千年裏怎麼就沒有一個皇帝想變革一下呢?其實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也許並不是都那麼黑暗、那麼恐怖,所謂民不聊生的時候也許確實有過,但絕對不是幾千年都如此,封建社會在當時的條件下肯定還是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價值的。

無論封建社會到底是不是那麼黑暗,那麼恐怖,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皇帝老子說話肯定算數,隻要是皇帝想幹的事,不管事情有多大、多難,都要幹,麼事情呢?比如萬裏長城,全世界最長的人工開鑿的京杭大運河,以及封建帝王那些巨大的地下陵墓,這些都是舉世無雙的。一些學問也曾經是全世界最牛的,非常值得我們驕傲的。其中有我們至今還在運用的中醫藥學,還有就是舉世無雙的中國天學。

之所以叫天學而不是天文學,是因為筆者比較讚成江曉原先生在《天學真原》裏提出的觀點,他認為:“‘天文’一詞,今人常視為‘天文學’的同義詞,以之對譯西文astronomy一詞,即現代意義上的天文學。但在古代,‘天文’並無此義。古籍中較早出現‘天文’一詞者為《易經》。《易·彖·賁》雲:‘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與‘人文’、‘地理’對舉,其意皆指‘天象’,即各種天體交錯運行而在天空所呈現之景象。”因此江先生認為“古代中國天學無論就性質還是就功能,都與現代意義上的天文學迥然不同”。

前麵說過,中國古代的天學是為皇帝服務的,但開始不是這樣,天學的開端來自農民伯伯種地。他們要知道什麼時候是播種最好的時節,什麼時候是收獲的最佳時機,為此他們要了解季節和節氣的變化。後來他們發現這一切都和日月星辰的運轉有關,“關乎天文,以察時變”,最古老的天學就這樣開始了。可那還是在非常遙遠的遠古時期,封建皇帝還沒出現。三皇五帝都是一些很強的能人,他們是帶領老百姓創造新生活的領袖,所以和老百姓一樣很平等,大家一起站在夜空下麵看星星。

不過,慢慢情況發生變化了,皇帝的地位越來越不得了,接著封建社會來了。封建社會的皇帝把天學占為己有,不許老百姓去研究,去瞎玩了。為什麼呢?我們知道,中國的皇帝也稱為天子,天子的意思有兩層,一層意思是說皇帝是天上派來的,還有一層意思是天子是全天下最牛的一個人。既然是天上派來的最牛的人,那麼他的言行舉止也必定與老天爺有關,這下可好,天上的事情全都屬於天子,和老百姓肯定就毫無關係了。這樣一來,誰要是瞎研究瞎玩,把皇帝家的私事、老天爺傳來的機密文件給“維基”了,那不是找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