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因勢利導,讓孩子打心眼兒裏愛上學習(5)(2 / 2)

不到兩個月,媽媽發現琳琳有些“不正常”,她原來愛說愛笑的習慣不見了,不光整日皺著眉頭,小小年紀還總是唉聲歎氣的,精神好像也很緊張。媽媽焦急地帶著琳琳到兒童心理診所去檢查,醫生詢問了琳琳的情況之後,直言不諱地說:“是你們過高的期望造成了孩子過重的心理壓力。”媽媽有些奇怪:“我們也是為了她好啊,希望她能把這些壓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心理醫生打了個比方:“假如你有一個彈簧,你用五分的力氣去壓,它可能會反彈得很高;假如你用盡全力將它壓下去,並且壓得死死的,等你撒開手的時候,它多半不是彈起來,而是就此失去了彈力……”

由此可見,父母應該改變那種“壓力越大,動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的錯誤觀念,最好的辦法是找到一個最佳點。比如,平時以督促他完成課內學業為主,隻為孩子選擇一個他喜歡的課外輔導班。以此為標準,覺得孩子壓力較小時可以適當增加壓力,當孩子壓力較大時要幫他緩解壓力,及時為孩子做心理疏導,以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基於“倒U形假說”中給孩子適度壓力的觀點,下麵幾個做法都值得父母參考:

首先當然就是給孩子合理的期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孩子造成負麵影響。期望值過高,孩子會失去信心,覺得自己怎麼努力都不能實現,因而不願意繼續努力;期望值過低,孩子覺得太好實現,就有可能產生驕矜的心理,認為什麼問題在自己麵前都是“小case”,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無益的。因此,父母的期望必須根據孩子能力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最好是讓孩子稍加努力後就能實現。

其次,父母給了孩子多少壓力,就應該相應地給孩子多少支持。很多時候,孩子能承受多大的壓力,除了與自身的能力有關之外,還取決於父母給了孩子多大的支持。一個孩子在沒有壓力也沒有支持的環境下是難以成才的,因為沒有足夠的壓力使他前進,也沒有相應的手段對他進行塑造,他的潛力因而不到發揮。如果孩子接受的隻是高壓而缺少相對應的支持,也很難走向成功。父母要善於讚揚孩子,時刻關注他取得的進步,就像關注他的缺點一樣,這對緩解壓力有很大好處。為了不辜負父母的讚賞,孩子會全力以赴,懷著積極的心態,從而激發出強大的自信。

丫丫這個學期當了數學課代表,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爸爸、媽媽對丫丫表示祝賀時,卻看到了丫丫臉上的擔憂。他們知道,丫丫心裏一定有壓力:既要承擔好課代表的責任,又不能因此耽誤了自己的學習,尤其不能落下數學成績——否則,還怎麼好意思做數學課代表呢?

這時,媽媽拍著丫丫的肩膀,對她說:“丫丫,媽媽知道你擔心什麼。但是你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媽媽相信,你能夠做好這個數學課代表。爸爸和媽媽都會在背後支持你的!”丫丫看著媽媽,信心堅定了許多。

接下來的日子裏,媽媽總是很注重檢查丫丫的作業,尤其是數學作業,生怕她有絲毫的懈怠;同時也經常和丫丫分享她做課代表的樂趣,幫她分析一些遇到的小問題。在媽媽的支持和鼓勵下,丫丫果然將這個課代表做得很好,學習成績還有了一定的進步。

當孩子承受壓力時,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應對。要讓孩子正確地認識成功,也要教孩子正確認識挫折,幫助他分析失敗的原因和過程,以求改正。此外,父母還應多去發掘孩子在學習之外的優點和長處,並予以肯定。

當然,有必要的話,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行動起來,共同承受壓力。比如,孩子每天學習很辛苦,父母就不能每天回家後輕鬆地休息,就算不能和孩子一起學習、做題,起碼也要為孩子做好後勤工作。孩子隻有看到父母實際的支持,才會產生更強的前進動力。

父母小貼士

其實每個孩子對壓力都有無限的承受潛能,具體表現出來多大的承受力,是與父母的引導有著很大的關係的。如果父母能夠以一種“談起壓力輕描淡寫、真正麵對壓力時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將壓力放在孩子肩膀上,相信孩子也可以做到:不在精神上被壓力打垮,但會在實際行動上付出努力。有了這樣的態度,孩子即使承受的壓力有些重,也能順利地將其轉化為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