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載係統主要有雷達設備、天線、高速處理器以及各種相關軟件等,其處理器的速度可達到每秒60億次。E-8C飛機的前機身下部有一個12米長的獨木舟形的雷達天線罩,裏麵裝有一副APY-3型相控陣雷達天線。APY-3雷達設備重1900公斤,其多個發射機通過一個組合的大功率放大器將能量饋送到天線,這樣做可增大雷達的探測距離,提高雷達係統的性能。該雷達天線可從飛機的任一一側對戰場進行監視,在平麵方位采用電子掃描,掃描範圍可達到60度;而在俯仰方向則采用機械掃描,可為“聯合星係統”(包括在該機上和在地麵站的工作人員)提供目標數據和戰鬥控製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操作人員可向飛機、導彈或火炮發出指令,進行火力支援。據報道,由於E-8C飛機飛得遠,飛得高,續航時間又長,且雷達探測距離大,可達到250公裏,因此它可以在敵火力、範圍之外活動。單架飛機飛行8小時,其覆蓋麵積可達到10萬平方公裏左右。APY-3相控陣雷達係統有多種工作模式,其中廣域活動目標監視指示模式是該雷達的基本工作模式。用這種模式,可對地麵機動目標和直升機等慢速移動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識別。通過信號分析處理,“聯合星係統”可區分出輪式和履帶式車輛的運動。通過對地麵小範圍的監視可使雷達探測到的目標成像顯示更加清晰。不但可提供高分辨率的圖像,可用於對地麵移動目標進行監視,並可為戰鬥部隊製定進攻計劃提供準確的信息。對於地麵固定目標的監視,使用的是合成孔徑雷達/固定目標指示模式,這種模式可獲得高分辨率的敵方陣地和地麵固定目標的圖像和照片。如橋梁、港口、機場和靜止車輛,以及諸如“飛毛腿”等導彈的發射架等,都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以很高的概率探測到,並獲得高清晰度圖像。
“聯合星係統”可在任何氣象條件下全天候工作。對地麵運動目標,除可進行探測、定位、分類、跟蹤和瞄準外,還可準確地判斷其運動方向和速度,從而了解其作戰行動的意圖。E-8C飛機既能在很寬的範圍內監視戰場情況,也能在一個區域內進行搜索,還可應地麵指揮員的請求對某個目標重點搜索或自動跟蹤選定的目標。
四、E-737預警機(澳)
目前世界預警機的型號多種多樣,外形各異。從雷達布置方式上看,要麼馱在背上的大圓盤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要麼直接嵌在機身上,像是給飛機打了塊補丁,或是鼓起個包。不過,也有一些“不守規矩”的,E-737“楔尾”預警機就是其中之一。
“楔尾”采用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多波段多功能電子掃描是兩移相控陣(MESA)雷達。MESA雷達比傳統的機載預警與控製係統(AWACS)雷達更有效,因為它不用依靠旋轉機械來監控空中目標。它的掃描天線有兩塊,一塊垂直安裝在後機身上方,仿佛給飛機加了塊“背鰭”,另一塊則水平安置在“背鰭”上部,兩塊天線就像搭積木一樣相互疊加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天線陣。“背鰭”天線可覆蓋左右各120度方位,平麵天線可覆蓋前後各60度,從而構成360度全方位覆蓋。這種布置方式有效地消除了機身各部位對雷達波的遮擋和幹擾。其最大飛行馬赫數達到0.78,最大航程7000公裏,滯空時間大於9小時。
如此與眾不同的雷達工作起來當然是毫不含糊的。“楔尾”可跟蹤300個目標,在9000米高度飛行時探測距離達850公裏,對戰鬥機目標下視探測距離為370公裏,還可用增程工作方式提高探測距離。它能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鎖定600公裏範圍內的180個目標,同時指揮24架飛機作戰。這麼大的範圍相當於澳大利亞國土麵積的1/3。由於采用了最新科技成果,E-737“楔尾”雷達的信息處理速度比E-2C預警機高出10餘倍。此外,它還裝備有電子戰係統和電子情報偵察係統,可以對敵電子輻射源進行定位和識別,其作用與E-3預警機相似,加上高速處理能力和專用的降噪軟件,可使“楔尾”具有發現隱形飛機或巡航導彈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