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於鄧麗君四十二歲生命的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她的事業一再邁向高峰,她的愛情卻反複跌入低穀,兩條線的波動竟是完全相反的。這就推翻了一個定理:“事業成功則萬事大吉。”對於女性而言,事業仿佛是一座冰山,她們更容易在巔峰之上感覺到高處不勝寒的孤獨和悲涼。
1973年,鄧麗君內心創傷未愈,即飛往東京,接受全新的人生考驗。
在“寶麗金”公司總裁三穀清的眼中,略施粉黛的鄧麗君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美,她麵如滿月,身材高挑,玉腿修長,明眸善睞,笑意吟吟,嫻靜而不失活潑,乖巧而不失穩重,渾身充滿了青春的熱力。以其行家的眼光看來,這的確是一塊上佳的璞玉。
不過,寶麗金公司的要求很嚴格,對簽約歌手一視同仁,隻認實力,不認虛名,盡管鄧麗君在香港已經紅透半邊天,但她在這家公司卻被當作初出茅廬的新手對待,同樣要接受測試。鄧麗君險些沒過第一關,她在NHK電視塔裏錄製那曲《今晚或明天》時,也不知是心情緊張,還是狀態低迷,唱得相當糟糕,她自己也覺得不忍卒聽。結果,寶麗金公司的決策層對簽下鄧麗君大感懊喪。日本人辦事一向急功近利,如果他們認為簽約歌手不能短時間內為公司賺回大捆大捆的鈔票,便覺得做了一樁賠本生意,對歌手的態度就會立刻降溫,變得十分冷漠。所幸鄧麗君一生都有貴人相助,與寶麗金唱片公司淵源頗深的渡邊娛樂公司總經理渡邊正一慧眼識才,他認為鄧麗君錄製此曲時大失水準,是由於拘謹所致,各位決策人大可不必這麼早就意冷心灰。他還當場表態,鄧麗君受訓的事刻不容緩,若寶麗金公司授權,渡邊娛樂公司願意全額資助。這個方案對三方都有利,寶麗金公司省了錢,又可以坐觀其效,何樂而不為;鄧麗君的深造有了保障,達到了目的;渡邊娛樂公司也將繼推出歌壇巨星陳美齡之後再次推出歌壇巨星鄧麗君而在日本享有盛譽,確立權威地位。
如果說鄧麗君的啟蒙老師常蔭椿夠嚴格,那麼她的日本老師山田茂則可算極其嚴厲,他最拿手的絕活——“招牌菜”——便是魔鬼訓練。在鄧麗君眼裏,這位臉膛黧黑,滿麵胡茬的日本先生不太像是聲樂教授,而像是一位目露凶光的殺手,在一群如花似玉的學生簇擁下,這種印象又不免有點滑稽。頭一次,鄧麗君吟唱的“和歌”便不及格,山田茂才不管她是不是港、台地區的紅歌星,而是用冷冰冰的語氣毫不留情地當眾批評她連淺顯的樂理和表演常識都一竅不通。在眾目睽睽之下,鄧麗君羞愧難當,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下去。山田茂清楚鄧麗君的天分和悟性極高,但響鼓也要重棰擂,決不可節省力氣,這就是山田茂作為明師高人一籌的地方。他指出,鄧麗君的音域本來相當寬廣,卻因為發聲不得其法,致使唱腔狹窄。此外,她還有更大的毛病,為了嘩眾取寵,故意拉高尾音,觸犯了歌唱者的大忌。對於日本老師的狂批猛訓,鄧麗君虛心接受。學日語更是下足了苦功,她硬是憑著自己的語言天資,把這道高坎順利地邁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