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回長安之後想大清算,並派張濟屯兵郿塢,一旦有戰事立馬馳援。但真做起來事情卻很困難,因為賈詡實在有言在先,劉協屯兵自保也並未對他怎樣,郭汜確實讓他頭疼,但是現在唯一可靠的盟友恐怕就是以郭汜為代表的西涼全軍。
他動不了別人並不代表別人動不了他。
楊彪的身影來到了上林苑,劉協一聽老師來了,馬上出來迎接。因為師徒關係,禮節過後,楊彪直奔主題——現在是挑撥李郭二人的最好時機。
曆史上就是劉協聽了這建議,然後導致李傕郭汜反目成仇,而後果一個劫了天子,一個劫了全體公卿,後來虧了張濟才解放。這真的是一個好機會嗎?楊彪並非行軍打仗之才,隻有教化士民的學問,這真的是好機會?李郭裂痕已有,但兩虎相爭,先挑撥者必然會成炮灰。
劉協隻好和劉曄荀彧商量,荀彧說可以,隻需要完全褒獎李傕,給郭汜的獎勵卻很少,這樣郭汜必定不平。劉曄卻是不支持,因為這時候去挑撥無異於引火燒身。荀彧也不再堅持,他知道現在為了皇帝籌謀,不該再讓皇帝處以任何危險的境地。收益是什麼呢?打倒一個強權,分化瓦解李郭之後,自己的位置就穩了麼?
相比起劉協這邊的束手束腳,馬騰那邊無所忌憚得多。他們打出了一個口號“郭汜拿了我們好幾十箱寶物,又不幫我們辦事,太可恨了,隻要殺了郭汜我們就退兵。”然後叩關罵戰。
郭汜沒想到還有這一出,李傕自然沒傻到回去殺了郭汜。剛回到長安馬上又聽說馬騰來了,攻勢還特別猛烈。而他的軍馬都還來不及休整,隻好派郭汜去守郿塢,這下犯了大忌了。
他一直覺得這樣合情合理,輪流守長安,輪流守郿塢。但他明顯太健忘了,他的刀剛殺了樊稠不久,郭汜接到命令之後,滿心想得反而是這場戰爭結束之後會帶來什麼,贏了可能和樊稠一樣,別借機殺死,輸了更是無葬身之地。最好的方法看來隻有一個了,帶全部部隊在郿塢自立。
當他帶著全部家當出去時,李儒在李傕旁邊道:“出外用兵從未見郭將軍傾巢而出,將軍宜自防之。”
李傕道:“馬騰勢要梟他首級,彼必是去與之奮戰,不必多疑。”李儒便不再言。
郭汜還沒到郿塢馬騰就又退了,然而他很快劫持了張濟,並對其陳述厲害,不自立是死路一條。張濟是西涼軍中少有的不貪之徒,他總是很冷靜,但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也讓他想象不到。正當他還未決定時,早有人報給李傕,李傕大驚,趕忙找來李儒商量,賈詡稱病不起,其實已經來到了上林苑。李儒道:“彼羽翼豐滿,今難為圖謀,外敵當前,亟需安撫。”但是李傕聽不進去,李儒想不到他這一個月來是怎麼度過的,現在的他休整完畢,馬上提軍向郿塢殺去,為了防止楊奉軍隊偷襲長安,留下了他自己的親外甥胡封鎮守。這外甥帶兵非常像他,所以他很放心。
郭汜知道自立的結果會是兩邊都要守,他賴以生存的是郿塢的糧草豐厚,然而他沒搞清楚。他可以不那麼快反的,和李傕的矛盾並非一朝一夕,他的手下伍習就經常向他報告所有的戰利品都是李傕先拿,他們隻能挑剩下的,由於他是西涼軍中第二龐大的勢力,處處李傕便要壓製他,他的處境甚至不如張濟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