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派人一打聽才知道,那名少年英雄乃馬騰之子馬超。生得魁梧雄壯,儀表堂堂,自幼修習武藝,冠絕西涼,馬上槍、箭術據稱已得先祖伏波將軍馬援真傳。
李傕提兵到郿塢關口,第二天馬超前來罵戰,李傕觀之,歎道:“此呂布之輩也,不可等閑視之。”於是想起了賈詡的建議,堅守不出。
那馬超見此景卻不著急,每天照例前來巡視,見無異常,拍馬便回。李傕眾人不解,問計於李儒,李儒權謀高手,但不通軍事。而賈詡因惑亂軍心,不得隨軍出發,好在郿塢是當年董卓所立,當時有“北修長城,南築塢嶺”的說法,可見其工程之巨大,動用徭役之眾。史載:高厚七丈,與長安城相埒,號曰“萬歲塢”,世稱“郿塢”。塢中廣聚珍寶,積穀為三十年儲。董卓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董卓死後,這裏雖然被毀,珍寶和糧食也被搶劫一空,但是這座郿塢此時卻成為長安唯一的咽喉。固守可保無虞,現在飛熊軍能想到的方法,就是拖。
這場戰爭,打的就是糧食。補給線短的李傕軍團占著相對優勢,但是之前借糧給了朝廷,加上輜重被獲,也不見得優勢太大。而馬騰軍團的因為已勝了一場扳回一城,加上有士族供應,錢糧也足,拖下去也是可以的。
這時候京城雖然時時處於緊張備戰中,但人民的生活卻是大大的解脫。郭汜由於怕生民變,隻好聽從賈詡的建議勒令所有的士兵不得擾民,保證六七月有糧食作為源源不斷的糧草運往郿塢。劉協依然大小事都在上林苑解決,荀彧的政策順利實施,王越天天帶著三個小弟(劉協、徐晃、甘寧)在上林苑比武練劍,然後隨著劉協圍獵。
與劉協的優哉遊哉截然相反的是李傕。不知道是不是自知壞事做太多,李傕這些天沒睡過安穩覺,要麼夢到馬超騎馬殺進帳中,要麼夢到郭汜反了他衝他背後來一刀。總之人不在長安,兩頭都怕。
此時讓他更害怕的是那封信,那封信過後李儒分析是一封徹徹底底的離間計。就是為了離間這長安城內所有的軍隊勢力。而當時李儒不攔著他,選擇默認殺了樊稠,因為這正是一個絕好的吞並樊稠的機會。
李傕雖然是個大老粗,但是見識還是有的,從這一封信,他看到了對方的可怕,料定了自己就會殺了樊稠,現在隻好封鎖這條消息了。但是事與願違,軍中很快流傳了這個言論,李傕錯殺了樊將軍,而且李軍師也是默許,就是為了得到他的軍隊。。。
長安城內的郭汜很快得知了消息,趕緊找來賈詡商議,賈詡道:“如今大敵當前,謠言自然四起。將軍乃李公心腹,切勿輕信。”郭汜臉色方才緩下來。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上林苑的劉協也很快得知了這消息。正在烤著鹿肉的他聽到之後,往郿塢方向望去,道:“出此妙計的會是何人呢?”說著揚了揚手中的鹿肉,道:“看來逐鹿天下的不是李傕,不是李儒,而是此謀主。”劉曄看著他,微微點了點頭。
從李儒的態度可以看出西涼軍(包括馬騰)的通病——貪婪。李儒即可用貪詐來形容,然而出這離間計再加上後麵的流言,這位仁兄起碼知道三個人的心理,第一個是樊稠,他能料定樊稠會把寶物私藏;第二個是李傕,他能料定為了這部隊,這寶物,多疑的李傕會立斬樊稠;當然這兩點,李儒也能看到,第三點便是李儒,他料定李儒就算在場也必定不阻攔。也就是說他料定了西涼軍都是貪鄙之徒,在他一封信和十箱不署名的珠寶下就可以玩得自相殘殺,而且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