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思想政治課四課型程序(1 / 2)

中學思想政治課四課型程序

一、實驗的目的任務

思想政治課是中學的一門主要學科,是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常識和社會主義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課程。它對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起著奠基作用,是中學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它的設置是我國學校社會主義性質的一個重要標誌。

為了切實搞好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工作,適應教育改革形勢的發展,中學政治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為培養“四有”人才做出貢獻。為達此目的,必須改革目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存在著的種種弊端。《中學思想政治課四課型(自學、討論、質疑、總結)程序教學法》,就是一種比較好的課堂教學方法。其特點是: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覺主動的學習活動中,發揮創造性和積極性,不斷吸取新知識,由“要我們學”,變為“我們要學”,從而進一步打好基礎,培養能力,提高覺悟,指導行動,有利於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任務。

二、實驗“方案”與實施

四課型程序教學法,是依據思想政治課《公民》課教材的結構順序,將第一課的教學程序,依次經曆自學、討論、質疑、總結四個階段,根據每一個階段的特點分別構成一種課型,簡稱“四課型。”

(1)自學課:在講授每一題的第一課時,教師依據授課內容的特點,對教材作簡要介紹,板書出自學提綱或幾個自學思考題(題目可大可小,涉及內容要全麵),供學生閱讀思考,這是四課型程序教學的起始階段,為搞好討論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開篇介紹時,一定要注意突出教材特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初一學生正處年少,進入中學後,抽象思維逐步發展,他們的求知欲、興趣、好奇心乃是發展智力的心理基礎,所以,教師在介紹課文內容時,語言要精煉、生動、有趣,這樣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對學習新內容產生興趣,很快進入全神貫注的學習狀態。出示自學思考題,一定要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使之具有啟發性和直觀性,題目要具體簡明。(2)討論課:經過自學課,同學們提出了許多不相同的問題,教師依據教材重點,把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加以篩選,編輯成幾個討論題,抄在黑板上,供學生思考。上好討論課,這是四課型程序教學的成敗關鍵,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討論題,認真組織學生討論。

(3)質疑課:經過討論,大部分問題解決了,但仍有某些問題學生不理解或理解得不深不透,這時學生便把希望寄托於教師,為教師質疑解難創造了良機。這是四課型程序教學的難點,教師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燈不撥不明”,教師要抓住時機用生動的語言具有說服力的事實,給學生解疑,回答尚未解決的問題。

(4)總結課:是四課型程序教學的落腳點,這是學生全麵係統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階段。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再閱讀、再思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覺悟各方麵都得到提高,因此,總結課也是四課型程序教學的“豐收課”。教師根據本課教學的內容特點、要求,設計知識綜合練習題,通過做練習題培養學生的能力,或撰寫小論文,培養學生的書麵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認識問題的水平和覺悟程度。

三、實驗遵循的原則

①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②教書和育人相結合③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開發智力相結合④教知識與教方法相結合⑤理論和實際相結合⑥麵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四、教改實驗的體會

思想政治課四課型程序教學法,是一種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從教與學兩個方麵來談教學體會。

(一)從教師的教學方麵來講

第一,把握教材具有整體性:思想政治課四課型程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從教材的整體性出發,即把一課書作為一個整體(包含幾節教材)來研究教學目的任務、重點、難點以及綜合訓練的設計等,從教師對教材的總體構思設計到教案的編寫都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而不象傳統教學法那樣,分節備課,分框題敘述講解,把一個完整的教材搞得支離破碎,學生也不易掌握係統完整的知識。獲得的一些印象,也隻能是一鱗半爪。而四課型程序教學法則不同,它給學生的知識比較全麵係統具有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