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地區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國家教委的部署,我地區和北京、天津、上海、吉林、廣東、北京師範大學(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等七個省、市、校承擔了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任務。我地區的改革實驗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遵照中央的《通知》和國家教委的部署,開展了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一、改革實驗過程的回顧
(一)改革實驗的指導思想
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改革,是一項極其複雜而又艱巨的工程,也是一項意義十分重大,勢在必行、必須抓緊抓好的工作。現在的中小學生是21世紀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民族興衰,而當今世界在綜合國力等諸多方麵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素質的競爭。為了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掌握21世紀的主動權,就必須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路線為指導,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改進和加強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理論教育。當國家教委把我地區作為全國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點的消息傳到貴州高原時,從領導到廣大教師都感到無比振奮。雖然我地區地處邊遠,是多民族省份,經濟發展比較慢,對於完成改革實驗任務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但我們強烈地意識到,中學思想政治課必須進行改革,我們應該以對民族的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我地區改革實驗的步驟
我地區於1985年11月接受國家教委下達的任務,開始進行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幾年來,改革實驗具有由點及麵、層層鋪開、逐步過渡、全麵開展的特點。從1986年秋季開始,在第一批8所中學進行實驗的基礎上,1987年擴大到44所,到1990年秋,全區中學(包括辦學部門所屬中學)完全實施了新的課程設置,使用新的教材,完成了新老教材的過渡。至此,我地區1578所學校的129574名在校高中生,803536名在校初中生全部使用了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教材。
(三)我地區的基本措施
1、認真傳達貫徹中央《通知》,組織全區教育行政幹部,教育科研人員和中學政治教師學習,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區教委於1985年12月,召開了有各地、州、市和部分縣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部門負責人及部份中學校長、政治教研組長參加的會議,認真傳達貫徹《通知》精神,並組織學習中央領導同誌的重要講話和國家教委的有關文件,經過充分的討論,把大家的思想認識統一到《通知》的精神上來,在此基礎上製定了我地區點上和麵上的改革計劃,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有效地將《通知》精神傳達到所屬中學,組織全體政治教師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充分認識改革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調動他們參加改革的積極性,增強改革的責任心和緊迫感。其後,區教委在1986年至1989年,曾先後四次召開全區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工作會議,並於1990年10月在曆史名城遵義召開省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工作會議,全麵總結五年的工作,探討今後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
2、層層建立強有力的領導機構,確保改革實驗工作正常進行。
省成立了以省委副書記為組長,省委宣傳部長、區教委副主任、省招生委員會副主任、省教育工會主席為副組長,省委宣傳部和區教委有關處、室、貴州師大政教係、我地區教育學院政教係和省政治教學研究會負責人為成員的省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此項改革實驗工作的領導,下設辦公室,處理經常性業務工作。各地、州、市和參加改革的辦學部門,各參加改革實驗的中學都相繼成立了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工作,各級組織均製定了工作計劃,落實了工作措施。
3、組織編寫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大綱,參加國家教委製定教學大綱的討論。
根據國家教委的布置,我地區負責編寫高三《政治常識》和初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常識》實驗教學大綱。我們於1986年元月組成了編寫小組,在時間緊迫,資料缺乏的情況下,編寫組克服了種種困難,於當年的春節前夕完成了初稿編寫任務。春節後立即印發給貴陽、遵義、安順等地,分別組織討論,征求修改意見;區教委專門召開了專家谘詢會,邀請部份專家教授和教師,對實驗教學大綱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由編寫組對實驗大綱進行修改,上報國家教委,並參加了1986年3月底至4月初國家教委在天津召開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教學大綱討論會”,為全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大綱的製定與不斷完善,作出了貢獻。
4、組織編寫實驗教材和教學參考書。
天津會議後,我們立即籌組編寫班子,從高等學校、教研部門和中學挑選了部分骨幹教師,集中進行編寫工作,根據我地區的實際,編寫工作采取了兩步走的辦法。第一步於1986年先編寫《政治常識》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常識》;第二步分別於1986年11月、1987年春編寫了《公民》、《社會發展簡史》、《科學人生觀》(原稱《共產主義人生觀》)、《經濟常識》等四門課程的教材。在編寫工作中,我們采取了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編寫人員深入各種不同類型的中學(城市、農村、重點、普通、廠礦、民族中學等),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大綱規定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寫出初稿,經編寫組集體討論,並征求師生意見,進行反複修改,五年來編寫組進行了多次討論、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我地區參加編寫的人員全是兼職的,他們在本職工作十分繁重的情況下,參加教材的編寫工作,為了使教材更符合大綱的精神,符合中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特點,符合貴州大多數學校師生的實際,我地區新編教材普遍進行了4次以上的修改。此外,為了適應擴大改革實驗範圍,提高實驗學校教學質量的需要,我們在編寫和修訂實驗教材的同時,組織編寫了六門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參考書。
5、做好政治教師的培訓工作。
搞好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廣大政治教師。新編教材代替現行教材是新舊機製的轉軌問題,要順利實現這個轉變,必須具有一支堅持黨的路線,有馬克思主義覺悟和理論修養,有比較豐富的社會科學文史知識和必要的自然科學知識,熱心於青少年思想理論教育工作的師資隊伍。但我地區中學政治教師隊伍卻普遍存在著數量不足、兼職和改行過多的問題。特別是在我地區區、鄉一級的農村中學使用新教材過程中,更麵臨著許多教師理論水平和業務知識準備不足的實際困難。因此,幫助政治教師了解改革實驗教學大綱,熟悉新編教材,實驗新的教法的培訓工作,就顯得更加迫切和重要。為此,我地區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短期集中培訓。區教委於1986年至1988年,舉辦了3期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教師暑期培訓班。這3期培訓班,不僅認真貫徹了中央《通知》和國家教委有關文件精神,而且分學科認真學習了教學大綱和實驗教材,與會教師結合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麵的實際,對如何掌握、教好新教材,如何搞好改革實驗,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承擔實驗任務的教師還進行了備課。這些活動,為教師開展改革實驗工作,搞好新教材的教學,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和業務基礎。
②送教下鄉,為基層服務。我們組織編寫組的專家和教師,到各地、州、市及學校,麵對麵地和基層的教師就如何教好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教材進行探討和切磋,同時編寫組的教師還在一些學校親自給實驗班的學生上課,與師生一起研究新教材,這是深受第一線教師歡迎的一種方法。
③加強在職學習,組織開展評教活動。區教委於1988年5月發出通知,要求全區中學加強政治教師的在職學習,建立、健全學習製度,保證學習時間,鑽研實驗教材,組織集體備課,開展公開教學、聽課和評教等活動,努力提高在職政治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區教委於1989年12月,組織了全區由下而上、層層選拔的中學思想政治課和小學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評好課活動,這對促進思想政治課的改革實驗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此外,區教委還3次組織優秀教學論文評選活動,並組織全區教師參加1989年全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論文評選,獲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④為政治教師辦幾件實事。為提高政治教師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區教委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學,要為政治教師辦幾件實事:第一,為他們提供學習和教學的“工具”,盡可能訂閱《半月談》、《思想政治課教學》、《政治教育》、《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內參》等期刊和必需的報紙;第二,切實解決好政治教師看文件、聽報告問題,定期給他們傳達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第三,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教委關於政治教師工作量的規定,減輕他們的負擔,使他們能夠合理安排時間,有利於研究改革實驗。
6、探索考試方法的改革。
思想政治課改革實驗教材的一大顯著特點,是較好地貫徹理論聯係實際的方針,其考核的內容與要求,與傳統考試方法(一張試卷定優劣)存在著很大差別。我地區廣大政治課教師根據國家教委指示的有關精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行了知識和行為相結合的考核方法,對思想政治課的成績考核方法,作了一些改革,進行了有益探索。雖然考試方法及對學生成績評定由於受到國家招生考試製度等因素的製約,是一個牽動麵很大,十分複雜的問題。但是,我地區教師對這一問題的改革思路和大膽嚐試,將為今後深化思想政治課改革,起到有益的借鑒作用。
二、改革實驗取得較大成績
(一)編寫了一套從初一到高三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材
新編教材在貫徹理論聯係實際的方針,加強教育的針對性和結合青少年特點方麵,有明顯進步,受到師生的歡迎。該套教材榮獲西南區優秀教育圖書獎。
1、我地區新編教材的特點。
第一,在指導思想上貫徹了“三個麵向”和適應“四個需要”,體現了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這一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總目標。
第二,貫徹了理論聯係實際的方針。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從概念出發的傾向,增加了吸引力。例如,高三《政治常識》在編寫中注重了三個方麵的實際(即國內政治生活中重大問題的實際,國際關係中重大問題的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進一步強調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不同的政治製度的本質區別,使學生在對待當前國內及國際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如資本主義民主、資產階級三權分立、西方多黨輪流執政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提高了思想覺悟。
第三,從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實際出發,使教材具有可讀性。中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的旺盛期、智力發展的最佳期和思想形成的關鍵期,在思想、感情和思維方麵都有較大變化。我地區新編教材從這個實際出發,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力求做到知識新穎、理論淺顯、語言清新、生動,增加教材的可讀性。實驗學校的師生普遍反映,在新學期開始,新的政治課本剛發下,有的學生就把全書通讀了一遍,開始改變了過去政治課本被冷落的局麵。
第四,新編教材引用了我地區的有關材料,使教材具有地方特色,師生讀起來倍感親切,增強了教育效果。如初二《社會發展簡史》講原始社會的生產一節時,介紹了舊石器時代晚期,生活在12000多年以前的貴州“貓貓洞人”及“穿洞人”在這一時期的貢獻,說明他們不但製作出比前一時期更為精致的石器、骨器和角質器,而且還創造出人類早期的裝飾品和藝術品。特別說明了“穿洞人”製作的骨錐、骨鏟、骨叉及用鹿角製成的角鏟等是最富有特色的。“貓貓洞人”和“穿洞人”是近年來我國考古學上的新發現,用這樣的材料教育學生,能使他們對教材增加了可信度和親切感。初三在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是我國所麵臨的最大的實際問題時,著重講了貴州在3000萬人口中就有七、八百萬人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事實,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在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思想政治課的改革,提高了學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學生的精神麵貌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新教材受到大多數學生的歡迎。
遵義四中八七屆高中學生,在學習了新編教材後,澄清了對黨的模糊認識,增強了熱愛黨的信念,認識到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道理,自覺參加黨課學習,有的學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節一中有的學生在學了“人生價值”一課之後,受到革命先烈為國為民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鼓舞,認識到人生價值並不取決於社會地位的高低,而取決於對社會的貢獻,立誌要當一名教師,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黨的教育事業。遵義市一中學生反映:“改革實驗改變了過去的教學方法,教材抓住了目前我們迫切需要知道的問題,而且上課內容活潑多樣,考試也不局限於課文,改革實驗培養了我們的學習興趣,減輕了我們的學習負擔。”為了掌握學生對教材的反映,我地區組織了對遵義、安順、黔南、銅仁、畢節、黔西南、六盤水等七個地、州、市100名學生的抽樣調查。調查的中心內容是學生喜愛教材的程度及學習負擔量,分五項:第一項為“你對教學實驗的態度”,學生填“積極、樂意接受”的占51%,“有一點興趣”的占48%,填“被動地接受,沒有興趣”的僅占1%;第二項是“你喜愛新編教材嗎?”填“喜愛”的占59%,填“不喜愛,也不討厭”的占37%,填“不喜愛”的為4%;第三項是“使用此教材你感到學習負擔如何?”填“很重”的占8%,填“合適”的占75%,填“很輕”的占17%;第四項是“教材中的習題、練習對學習有幫助嗎?”填“幫助很大”的占40%,填“有點幫助”的占56%,填“沒什麼幫助”的僅占4%;第五項是“教材中的習題、練習題的難度”,認為“多數都偏難”的隻有1%,有75%的學生認為“多數都比較合適”,認為“多數習題都偏易”的有24%。通過上述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學生歡迎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我地區新編教材具有可讀性,改革實驗是可行的。
3、經過改革實踐,新編教材已逐漸被我地區廣大政治教師所接受。
我們對參加第一、二批改革實驗工作的57位教師進行調查,其中對教學改革實驗抱積極主動態度的為52人,占91%;認為無所謂的為5人,占9%;許多教師反映參加改革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們說,我們讚成改革,因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應該在中學德育中起主渠道的重要作用,積極主動進行教學改革實驗是我們的職責,是我們為國家盡義務的一次難得的機會。在改革實踐中,我地區教師積極關心教材編寫,提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和意見,他們對我地區教材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與評價,這對我地區教材建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