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治療氣血病的常用中藥(3 / 3)

【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主治】本品適用於咯血、吐血及外傷出血,主要用於肺、胃出血,瘡瘍腫毒(未潰已潰均可),手足皸裂等證。此外,本品又可用於肺痛,以咳吐腥痰,膿血日斷減少時為宜。

【用量】5~15克。

【宜忌】反烏頭類藥物。

血餘炭

味苦、辛,入肝、胃經,

功效:止血散淤,補陰利尿。

【主治】本品適用於衄血、咯血、吐血、血琳、便血、崩漏(本品止血而不留淤);小便不通等證。

【用量】6~10克,研末服,每次1,5~3克。

藕炭

味苦、澀、平,入肺、肝、大腸經。

【功效】收斂止血。

【主治】本品適用於咯血、衄血、便血及崩漏等證而無淤滯者。

【用量】5~15克;研末服,每次克,

藕節

味甘、澀、平,入肺、胃經。

【功效】收斂止血。

【主治】本品適用於衄血、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及崩漏等證(本品收斂止血兼能化淤)。

【用量】10~30克。鮮用搗汁可用60克取汁,衝服。

涼血止血藥

小薊

味甘、涼,入心、肝經。

【功效】涼血止血,解毒消痛。

【主治】本品適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崩漏;熱毒瘡痛等證

用量:10~15克。

大薊

味甘、苦、涼,入心、肝經。

功效:涼血止血,散淤消腫。

【主治】本品適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瘡瘃腫毒等證。近年常以本品治療高血壓病及肝炎,有降壓及利膽退黃作用。

【用量】10~15克;鮮品可用30~60克。外用適量。

地榆

味苦、酸、微寒,入肝、胃、大腸經魯

【功效】涼血止血,解毒斂疫。

【主治】本品適用於各種出血證,尤適於下焦血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證。

此外,本品還可療濕疹,皮膚濟爛,燙傷(為治療燙傷之要藥)等證。

【用最】10~15克。外用適量。

【宜忌】對大麵積燒傷,不宜使用地榆製劑外塗,以防它所含水解型鞣質被身體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槐花

味苦、微寒,入肝、大腸經。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本品適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證,尤其善治下部出血亦可治咯血,衄血等證。

此外,本品生用能降血壓,並能改善毛細血管的脆性,故近年臨床又常用於高血壓病。

【用量】10~15克。

側柏葉

味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

【功效】涼血止血,祛痰止咳。

【主治】本品適用於各種內外出血證。主要用於血熱妄行之證。亦可用治虛寒性出血;研末還可治療外傷出血。此外,近年來在臨床上用於咳喘痰多之證。外用可治脂溢性皮炎,以鮮品60克,加叩乂酒精(或白酒)適量,浸泡七天,取藥液塗擦頭皮,有止癢之功,並可臧少頭發脫落。

【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

白茅根

味甘、寒,入肺、胃、膀胱經。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主治】本品適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衄血、咯血、吐血、尿血;熱淋,小便不利,水腫及濕熱黃疸等證。

此外,本品與蘆根合用,可治熱病飲渴,胃熱嘔噦及肺熱咳嗽等證。

【用量】15~30克,鮮品30~60克,以鮮品為佳。

化淤止血藥

三七

味甘、微苦、溫,入肝、胃經,

【功效】化淤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本品適用於體內外各種出血證,對出血兼有淤滯者尤為適宜(具有止血不留淤的特點);並可用於跌打損傷,淤滯腫痛(尤善於止痛)等證。

此外;近年用本品治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療效。

【用最】3~10克,研粉吞服,每次1~1.5克。外用適量。

【宜忌】本品性溫,凡出血而見陰虛口幹者,須配滋陰涼血藥同用。

蒲黃

味甘、辛,入肝、心包經。

【功效】收澀止血,行血祛淤。

【主治】本品適用於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創傷出血等各種出血證還可治療因遊血阻滯所致的心腹疼痛,產後淤痛,痛經等證。

此外,本品生用還能利尿,常用於血淋租痛。

【用量】5~10克,包煎。外用適量。

【宜忌】生蒲黃有收縮子宮作用,孕婦忌服,故可用於產後子宮收縮不良的出血。

茜草根

味苦、寒,入肝經,

【功效】涼血止血,活血祛淤。

主治:本品適用於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證血滯經閉,跌打損傷及淤滯作痛及痹證關節疼痛等證。

【用量】10~15克。

溫經止血藥

艾葉

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

【功效】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本品適用於虛寒性的出血證。(對婦女崩漏下血尤宜);下焦虛寒,腹中冷痛,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帶下等證。

此外,本品煎湯外洗,可治皮膚濕疹瘙癢;將艾條、艾柱等,用以燒灸,能使熱氣內注,具有溫煦氣血、透達經絡的作用。

近年發現艾油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用量】5~15克。外用適量。艾油(膠襄裝)每次服0.1亳克,每日3次。

炮薑

味苦、澀、溫,入脾、肝經。

【功效】溫經止血,溫中止痛。

【主治】本品適用於虛寒性的吐血、便血、崩漏及產後血虛裏寒,淤滯腹痛等證。本品還可用於脾胃虛寒之腹痛,瀉痢。

【用量】3~6克,研末服,每次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