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驗方選】
冠心1號方:赤芍15克,川芎15克,紅花15克,雞血藤15克,丹參30克,三棱18克,延胡索12克,降香15克,急性子15克,薤白18克,水煎服,每日1劑。
冠心2號方:赤芍15克,川芎15克,紅花;5克,丹參30克,降香15克,水煎服,
寬胸丸:蓽撥、良薑、摣香、細辛、延胡索,上藥提取揮發油及浸膏,裝膠囊服用。治冠心病心絞痛。
毛冬青60克,濃煎兩次,合勻,分3次服,1日量,治冠心病。
虻蟲6~12克,陳皮12克。氣虛加黨參15克;陰虛加玉竹12克,治心絞痛。(錄自《北京中醫學院學報》)
行氣活血散:治心絞痛,用於氣滯血淤。證見心痛,胸悶,脅脹,脈弦,舌質暗或有淤點。
元胡扮:元胡盼、兌,分為2次服。廣木香粉1.5克,元胡粉1,5克,為1日量,分2次服。
氣滯血淤性胃脘證
方用失笑散、膈下通淤湯等方治之。
龍XX,男,13歲,學生,1976年3月8日初診。胃脘痛已半年,服五胃散、香砂理中湯、香砂養胃丸等方無效。胃脘刺痛,食後更劇,中脘處有明顯壓痛,腹脹納差,小便黃,舌邊紫黯,苔黃滑,脈弦數。證厲淤阻胃痛7法宜活血行淤,理氣止痛,擬失笑散加味生蒲黃6克,五靈脂5義克,丹參5克,紅花4.5克,香附6克,苡仁12克,甘草3克,服劑痛止。仍覺腰部脹悶,飲食乏味,舌苔黃,脈弦,藥用連歸19克,丹參12克,香附6克,扁豆9克,苡仁9克,麥芽9克,雞內金6克,黃芩4.5克,甘草3克。又服5劑,諸恙悉除。(錄自《遼寧中醫》)
方藥:炙刺蝟皮、九香蟲、佛手、元胡粉(衝)、甘草各4.5克,馬尾連6克,白芍、金鈴子、香椽皮各9克,煨瓦楞12克,吳茱萸1.5克,水煎服。
上方服6劑後,空腹胃痛大減,吐酸已止,唯脘脹倒飽,食欲差,前方去芍、草,連、萸加枳殼、砂仁、香附、大腹皮等行氣寬中,開胃醒脾。又服3劑,胃脘痛脹菡本消失,食欲增加。一個月後,因飲酒病情反複,仍按前法治療,亦取得同樣效果。(錄自《新醫藥雜誌》)
趙XX,女,27歲,1978年6月2日初診。胃脘痛如針刺,拒按,胃中嘈雜不適,胸悶時時歎息,暖氣氣,經期腹痛,經血色暗有淤塊,脈沉弦,舌質偏紅,苔薄白。辨證屬肝胃不和,氣滯血淤。治法宜調和肝胃,化淤通絡止痛。
方藥青皮10克,五靈脂15克,製沒藥12克,炒元胡12克,炒香附10克,甘鬆12克,大貝母10克,投4劑,水煎服。
二診:胃疼減輕,新添咯痰粘白之症,仍胸悶,脈舌同叔,效不更方,於上方加入蛤粉10克,川楝子10克,以清肝肺之熱,水煎服。
三診:胃已不痛,脅肋脹滿,手心熱,脈弦,舌苔薄白。胃痛雖愈,肝鬱尚未盡解,仍從理氣解鬱活血法治之。方藥:益母草30克,香附15克,當歸25克,丹皮20克,烏藥6克,炒蘇子12克,白芷12克,生山楂15克。服藥10期後,諸症消失,月經,也漸趨正常。(錄自《現代名醫醫紮選》)
【偏驗方選】1.雞血矢藤粉10份,厚樸粉、紅花扮各1份,白術粉2份。
用法:先將各藥烘脆,分別磨成細粉,按上比例拌勻,每日30克,分2次衝服或煎服,15日為1療程,連續6個療程,每個療程之間休息1周。(錄自《中西醫結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