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曹操的前半生(這裏說的前半生是指208年以前)有六大謀士,我們在這裏列舉一下,首先來說第一個謀士,這個謀士姓郭名嘉字奉孝。第二位謀士是我們前麵提到過的許攸,就是原來從袁紹那邊跳槽到曹操這邊的人。第三位謀士名叫荀彧,這個人最後的命運並不好。第四位謀士名叫荀攸,這個人我們前麵也提過。第五位謀士名叫賈詡,這個人是最識時務的,晚年過得非常安逸。第六位謀士名叫程昱,這位謀士其實本來排不上號,但是既然來了,我照單全部收納。
曹操的這幾位謀士,可以說對曹操來說都可以稱之為頂梁柱,比如許攸,這個人前麵我們講過,他叛逃後利用曹操打敗了舊主袁紹。其次荀彧和荀攸兩個人其實相當於蕭何,後勤保障部隊的榮譽頭銜可以頒發給他們。再次賈詡就更沒的說了,畢竟他的敏感度不亞於劉備,所以沒什麼說的,賈詡才是應該排到第二的人。
那麼,第一位仁兄為什麼我沒有評價他呢?那是因為他的死亡時刻就代表諸葛亮的出山時刻。建安十二年(207年),對於曹操和劉備是一個哭一個笑的時代,這一年的九月,發生了兩件事情:曹操的首席謀士郭嘉病故;劉備迎來了諸葛亮。
曹操是到了一個該吃虧的時候了。畢竟前麵的十八年是曹操的主打歌,這一次該是換一換領袖的時候了。
郭嘉與曹操的關係和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至少在表麵上維持著“如魚得水”的狀態,但是到了下一本書中,我們會解釋誰是真誰是假。
曹操在郭嘉去世的時候,萬分的悲痛。曹操給朝廷上表,給荀彧寫信,和其他人談話,多次追憶過郭嘉,每每痛哭流涕,聲淚俱下。
曹操曾經這樣說:“奉孝年不滿四十(真實年齡三十八歲),和我在一起的時間就有十一年。那都是千鈞一發的危險呐!我自己都拿不定主意,全靠他當機立斷鼎力玉成。郭奉孝其實是知道危險的,他身體不好,南方又多瘟疫,因此常說要到了南方,隻怕就不能活著回來了。可是和我討論天下大計,卻說是要先定荊州。這是拚了命來為我立功呀!這樣一份情義,如何叫人忘得了!如今我雖然為他請了功,討了封,可這對一個死了的人來說,又有什麼用,有什麼用啊!天下相知的人士這樣少,好容易有了一個卻棄我而去。蒼天啊,你叫我怎麼辦,怎麼辦啊!”
曹操和國家的關係可以說既同患難(阻險艱難,皆公罹之),又心心相印(唯奉孝為能知孤意)。
郭嘉也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可謂是忠心耿耿(事人心乃爾,何得使人忘之)又能謀善斷(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郭嘉在曹操軍中的時候,曹操可謂是凱歌高唱捷報頻傳,成功統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軍事成就便顯得乏善可陳。
曹操兵敗赤壁的時候,曾仰天長歎:“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這一段曆史在毛宗崗父子的《毛批三國》中,這一場哭和哭典韋聯係在一起,但是這兩件事情一場是真的,一場是假的。哭郭嘉是真,哭典韋是假。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杜撰出了曹操在華容道哭郭嘉的一些言語。曹操說:“吾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接著曹操便捶胸大哭說:“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於是,“眾謀士皆默然自慚”。
這就很奇怪了,曹操以往都是在笑,現在確實在哭,再加上最後那句話,可以說曹操哭郭奉孝是真,但是沒有那麼哭天搶地。
曹操之所以歎息,是因為他在創業的時候,過早地失去了郭嘉。是什麼原因讓曹操這個天蠍座的人這麼依賴郭嘉呢?
其實這得要從郭嘉和諸葛孔明的性格來說起。郭嘉和曹操一樣都是天蠍座,諸葛孔明是摩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