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原子彈的問題(1 / 3)

盡管溫玉如把潘佩珠的要求向楊寰宇做了請示,楊寰宇也願意在合適的時間見一見潘佩珠,當然這個合適的時間是在韋昌迪與潘佩珠的合作計劃確定之後。隻是眼下,楊寰宇確是真的抽不出時間來見他了。一份由俞大維報送上來的絕密報告,讓他坐不住了。俞大維在報告裏彙報,丹麥著名的原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博士受到吳有訓、蔡元培等學者的邀請來華夏訪問。一直與兵工署在雷達應用方麵有著密切合作的束星北與他做了交流,在交流中得到一個令人震驚的信息,尼爾斯·玻爾博士的學生維爾納·海森堡、恩利克·費米以及在量子力學方麵有著深入研究的馬科斯·玻恩的學生羅伯特·奧本海默等人,眼下都在研究一種新型武器製造的可能性。據說這種武器如果能製造出來的話,威力十分驚人。當然,俞大維並不知道具體的詳細情況,但作為兵工署的主要負責人,他敏銳的察覺到這個消息的重要性。

這個信息當然是極其重要的,俞大維不清楚尼爾斯·玻爾說的武器是什麼,楊寰宇可是清楚萬分,因為這個武器就是原子彈。按照曆史的軌跡,眼下關於核裂變的理論才被確立不久,想不到這些人就意識到了這個理論在軍事上的作用。實話說,楊寰宇對研究核武器是持反對態度的。在前世,雖然核武器在製造出來以後,隻在日本人頭上爆炸過,隨後,都被各個大國用於作為一種威懾力量,再也沒有投入過實戰應用。但核武器的研究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子彈、髒彈,當量也從最初在日本引爆的原子彈的二萬噸當量,逐步發展後來最大五千萬噸當量。

楊寰宇認為這種武器被製造出來,是科學家們對人類的犯罪。雖然在他秘密擁有的基地裏,隨時可以拿出原子彈出來,可楊寰宇對這種武器有相當的抵觸情緒。他始終覺得,人類製造出來這種能毀滅人類自身的武器是極度危險的。因為誰也無法保證,有一天會不會冒出一個瘋子,下令進行一場核戰爭。如今得到俞大維的報告,德國、美國、英國都有科學家掌握製造原子彈的理論,如何讓他不擔心?

所以,楊寰宇在接到這個報告,在確定尼爾斯·玻爾博士尚在北京的情況下,他第一時間決定飛往北京,與這位原子物理學家進行一次交流。他希望通過尼爾斯·玻爾在科學界的影響力,讓他聯係那些科學家們,不要搞核武器的研究,甚至不要進行有關核能利用的開發。把核能用於民用雖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核能能用於發電,稍加變化,這個用於民用的核設施就能變為軍用。

前世的日本並沒有核武器,但世界各國都承認,日本是個準核武國家,原因就是日本擁有大量的核電設施,也存儲了足夠多的核原料,這些核原料如果要投入軍用,幾個月內,日本就能擁有核武。不管是核裂變還是核聚變,用於核電站還是核武器,核理論都是相同的,轉化起來非常容易。差別僅僅是所用核原料的純度不同而已。

楊寰宇在束星北的陪同下視察北大的名義,以一種偶遇的方式見的尼爾斯·玻爾。這是因為楊寰宇不希望他與尼爾斯·玻爾的這場談話太刻意,盡管楊寰宇清楚,他可能是眼下這個世界上,對核武的認識最清楚的國家元首,但他不希望別人知道。因為楊寰宇無法解釋,他的有關核知識是從那裏來的。

在見到這位風度翩翩的大科學家時,楊寰宇首先讚揚了玻爾博士創立的哥本哈根學派對物理學的貢獻。這讓尼爾斯·玻爾很是驚訝,他無法相信,在遙遠的東方,一位出身軍人的國家元首能了解到他創立不久的哥本哈根學派。在資訊尚不發達的年代,對非物理學界的人來說,都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學派。但接下來的話就更讓尼爾斯·玻爾感到吃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