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來,思量去。斯大林覺得,既然華夏目前沒有出現自己想要的蔣誌清和楊寰宇之間的內戰,那麼這個時候,還是不過份刺激華夏為好。隻要不給楊寰宇製造借口的機會,隻要高爾察克在戰場看上去沒有處在明顯的劣勢,華夏就應該不會出兵。隻是,就這樣忍下這口氣又讓斯大林有些心有不甘。
1930年6月,蘇俄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到達張家口拜見楊寰宇,商討建立雙方溝通渠道,以防止雙方因誤會而產生衝突,並提議在張家口設立蘇俄領事館。楊寰宇拒絕了這個要求,但同意雙方建立電訊通道,以便及時溝通。
這讓鮑格莫洛夫非常不解,在有外交關係的國家的重要城市設立領事館,這是國際通行的一種方式。鮑格莫洛夫不明白楊寰宇為何會拒絕。這其實挺好理解,張家口的秘密實在太多了。一旦同意蘇俄在張家口設立領事館,無疑這個領事館會成為蘇俄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的一個情報中心。僅僅有為數不多的蘇俄人還容易防範,問題是,在張家口的俄國人太多了。高爾察克雖然在遠東占據了大片地盤,可依舊有許多複國軍的家屬居住在張家口。還有很多白俄的技師和教師在張家口為他服務。到時候,這些俄國人都混在一起,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蘇俄領事館的人員與那些俄國人有接觸的話,要不要查?萬一這些領事館工作人員有意去和一些俄裔接觸,那不是給自己製造混亂嗎。
當然,楊寰宇的這種顧慮是不會讓鮑格莫洛夫知道的。可在鮑格莫洛夫眼裏,這無疑是楊寰宇對蘇俄有著巨大敵意的一種表現。或許還有楊寰宇對高爾察克支持的一種欲蓋彌彰。不過,能建立起電訊的溝通渠道,至少表明楊寰宇現在還不會和蘇俄徹底撕破臉,也算是一個好消息。得到授意而來的鮑格莫洛夫當然知道莫斯科在擔心什麼。
暫時解決了華夏從新疆出兵的威脅,斯大林開始著手他對高爾察克的反擊。從北方的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到白令海峽進入白令海的北冰洋海上通道,在每年的七至九月份是可以用破冰船開道通航的。
斯大林準備派出兩支部隊,一支從勒拿河的出海口逆流而上,利用勒拿河做補給通道,進入北雅庫特。一支從白令海在勘察加半島登陸,在勘察加半島建立後勤補給站,以勘察加半島為基地,沿鄂霍茨克海海岸線,進入哈巴羅夫茨克邊疆區。目的就是在高爾察克的後方進行遊擊戰。在高爾察克的後方進行破壞,擾亂高爾察克後方的安寧。牽製高爾察克的兵力,使高爾察克無法組織起優勢兵力,與布瓊尼的方麵軍進行作戰。
斯大林需要保持住東線的穩定,以便騰出手來加快蘇俄的工業化建設。既然不能一拳就把高爾察克打死,那就先積蓄力量,等有力量了再出拳。這同樣也是他對華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