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皮膚的衰老與營養(2 / 3)

由於膠原和彈性纖維的結構改變,導致皮膚生物力學的改變。運用機械裝置測定皮膚伸展能力和彈性回複力發現,皮膚伸展能力70歲後才明顯下降,而彈性回複力從很早就開始下降。故皮膚彈性可作為衡量皮膚老化程度的一個參數。35歲以後皮膚張力明顯下降。老化皮膚的血管相對減少,在真皮乳頭層,垂直毛細血管也減少。電鏡觀察發現,血管壁變薄,壁細胞減少。由於皮膚血管減少,皮膚微循環減弱,調節溫度功能減弱。另外,真皮內透明質酸和硫酸鹽類減少,改變了皮膚的滯度,影響皮膚清除物質的能力。女性比男性皮膚可能是女性比男性皮膚衰老早的原因。

3.皮膚附屬器皮脂腺和毛囊的結構變化不大,少數有皺縮。光鏡下汗腺排列紊亂,汗腺數量減少,分泌細胞萎縮,管腔擴大,再加以脂肪質粒增多,故影響汗腺分泌功能,使老人對高溫的出汗反應降低。皮脂腺盡管在數目上不變或尚可能增加,但分泌皮脂功能減弱,皮脂分泌減少。由於汗液和皮脂分泌不足,加以角質層水合能力減弱,導致皮膚幹燥、粗糙。

4.色素和黑素細胞抵抗自由基損傷的能力下降。過氧化物歧化酶及穀氨酸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皮膚中過氧化脂質和變性蛋白沉積,形成脂褐質。暴露部位泛化性花斑狀色素沉著是由於黑素細胞分布不均勻或黑素細胞與角細胞間的相互作用發生改變的結果,30歲以後黑素細胞開始減少,皮膚可能出現不規則的色素花斑,暴露於陽下的皮膚更易受損。

5.皮膚血管和神經真皮乳頭層血管減少30%左右。真皮淺層毛細血管和小靜脈擴張。皮膚神經解剖學改變較小,皮膚感覺功能減退,痛閾提高。

6.免疫功能皮膚的免疫係統是由朗格漢斯細胞、組織巨噬細胞、T細胞、角細胞、肥大細胞、中性粘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組成。前5種細胞隨年老而數目減少,並發生功能障礙。這些細胞減少,故激發同種淋巴細胞增殖和呈遞抗原導致致敏淋巴細胞的能力下降,使皮膚易患感染性疾病。

(二)老年人幾種常見的皮膚色素改變

1.色素的減退性損害①老年性白斑:45歲後,在胸背、四肢等部位出現的米粒到綠豆大小的圓形白斑,稍凹陷,無自覺症狀。②特發性點狀色素減少症:直徑2~6毫米的圓形或多角形白色斑,多分布於四肢等暴露部位。病變隨年齡增大而增加。③星狀自發性假疤:多因長期日光暴曬,在身體暴露部位出現星狀或線狀白色瘢痕樣損害。④正常老化白發:研究表明,毛囊的黑素細胞隨著年長而減少是和表皮的黑素細胞減少平行的。

2.色素增加性損害①老年性黑斑或稱日光性黑斑,為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特別是暴露部位皮膚的棕色或褐色小的色素沉著斑,表麵光滑,邊緣整齊,排列密集但融合,無自覺症狀。②脂溢性角化病:為發生於麵部、頭皮、軀幹和上肢的境界清楚的褐色小斑,表麵略呈乳頭瘤狀,漸漸增大,表麵可形成一層油脂,色素沉著明顯時可呈黑色。③皮膚異色病:紅棕色網狀色素沉著,伴有毛細血管擴張和萎縮。化妝品中的光敏物質和日曬可能是主要致病因素,但年齡和性別提示發病還可能與內分泌紊亂有關。

四、麵部皺紋的分類

肌肉收縮、皮膚鬆弛及地心引力是形成皺紋的三個主要因素。

1.體位性皺紋出現於鼻唇溝附近、頸部等部位,為皮下肌肉直接連接皮膚引起。

2.動力性皺紋出現於皮膚表情肌的黏著部位,如額紋、魚尾紋、下瞼皺紋、眉間垂直紋、鼻根橫紋、口周垂直紋等,其特點為:動力性皺紋雖然是表情收縮的後果,但是一旦出現,即使表情沒有動作,它們也不消失。

與動力性皺紋形成有關的肌肉:額肌、皺眉肌與降眉肌、眉間降肌、眼輪匝肌、笑肌與肌、口輪匝肌、頸闊肌。

3.重力性皺紋由於皮下組織(包括脂肪)、肌肉和骨骼萎縮以後,皮膚變得鬆弛,加上重力的作用而逐漸產生,如上、下瞼袋狀皺紋,鼻唇溝皺紋,下頜皺紋,羊腮,或“火雞頸”等重力性皺紋。

第二節皮膚的衰老與營養

科學已經證明皮膚的健美與各種物質的攝取密切相關,如果皮膚得不到體內豐富的營養供給,即使是高級的化妝品,也難以使其健美。因此,必須從膳食中攝取各種營養物質,以供給皮膚的需要。

一、皮膚需要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機體組織不可缺少的物質,是細胞的主要成分,也可以認為是生命的起源;它構成各種核酸、抗體、某些激素;能促進機體生長發育,供給能量,補充代謝的消耗,維持毛細血管正常滲透壓。若蛋白質缺乏,則影響生長發育,皮膚蒼白、幹燥、老化、無光澤,還可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

2.脂類脂類

由脂肪、類脂及其衍生物甾醇類組成。脂肪可供給機體熱能和必要的脂肪酸,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使皮膚富有彈性。缺乏時則易患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症,皮膚幹燥失去彈性。

3.糖類

正常人皮膚中含糖量為50%~70%。其作用就是給人體供應足夠的能量。在供給機體熱能的同時,幫助脂肪在體內代謝及蛋白質在體內的合成。缺乏時則生長發育遲緩,易疲倦,麵色無華。

4.維生素①維生素A具有保護皮膚和黏膜的作用,有助於骨骼和牙齒的發育;是維護夜間視力的必需物質。如果維生素A缺乏,則毛囊中角蛋白栓塞,致使皮膚表麵幹燥、粗糙,甚至出現皺裂。②維生素B1參與糖代謝,是丙酮酸氧化脫羧酶的輔酶組成,對膽堿酯酶有抑製作用,可維護正常的消化功能。維生素B1缺乏可引起腳氣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③維生素B2構成輔酶成分,促進細胞內生物氧化的進行,參與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維生素B2缺乏可引起口唇炎、舌炎、口角潰瘍、麵部痤瘡等疾病。④維生素與氨基酸代謝有密切關係,能促進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質的生成,為細胞生長所必需,並能影響組織內氨基丁酸和色胺的合成。維生素B6缺乏可引起周圍神經炎和皮炎。⑤維生素B12是紅細胞的形成和健康組織所必需的。維生素B12缺乏可引起惡性貧血,手、足部皮膚色素沉著等。⑥維生素C是構成細胞間質的必要成分,在體內代謝中發揮遞氫、解毒、催化等作用。維生素C缺乏可引起皮膚幹燥、粗糙,皮下出血,牙齦出血及痤瘡等。⑦維生素具有調節鈣、磷代謝的作用,促進鈣的吸收,對骨組織中的鈣沉積、成骨有直接促進作用。維生素缺乏可引起佝僂病。⑧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皮膚血液循環、維持毛細血管正常通透性、防止皮膚老化和衰老的作用。維生素E缺乏可引起皮膚粗糙、老化。

5.水是人體的重要成分,占人體重量的75%。而皮膚內水分占人體中水分的18%~20%。大部分水分貯存在真皮內,女性皮膚貯水量比男性多。水在人體內以三種形式存在:一是細胞內的水分(稱細胞液);二是組織液,主要存在於細胞與細胞之間;三是在血液中。水在人體內起著溶劑的作用和運輸養料、排泄廢物、調節體溫的作用,是人體必需的物質。

6.無機鹽、微量元素無機鹽即人體內含有的一定數量的礦物質,如氯化鈉、氯化鉀、碳酸氫鈉等。肌肉活動,血液中過多過少都會引起肌肉鬆弛。鐵是血紅蛋白的基本成分,在血液中輸送氧氣和二氧化碳,是構成血液的重要成分。缺鐵時可引起貧血、皮膚蒼白、皮膚幹燥、嘴角裂口等症狀。微量元素也在皮膚的衰老中起著積極的作用。如鋅參與體內各種酶的合成,維持皮膚黏膜的彈性、韌性、致密度和使其細嫩滑潤。缺鋅時皮膚溢出增加,麵部易患痤瘡,易使皮膚化膿。

二、與抗皮膚衰老

有關的食物皮膚抗衰老中,飲食措施極其重要。肉皮類食品包括豬、雞、鴨、鵝、魚的皮,豬、牛、羊的蹄筋,以及甲魚、烏龜的甲板、裙邊,雞鴨的爪和翅膀等。這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如豬肉皮的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2.4倍,其中膠原蛋白占85%。膠原蛋白在皮膚構成中十分重要,皮膚的生長、修複和營養都離不開膠原蛋白。同時,膠原蛋白也是提高組織細胞貯水功能、促進水分代謝的重要營養素。適當多吃一些肉皮類食品,更多地補充膠原蛋白,對減少皮膚皺紋、維持彈性和保持豐潤都有一定效果,尤其在35歲以後,這種美容效果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