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可分為生長、成熟和衰退三個過程,最後的衰退過程為老化。一般來說,人到25歲後就開始衰老。各種生物體的遺傳因素起著主導決定性的作用,不同生物體的遺傳基因、遺傳因素各異,各種生物的壽命也有不同。由遺傳因素決定的隨年齡增長而衰老的過程稱為自然衰老或生理性衰老(內因性衰老)。如疾病、營養不良、日光過度照射、身心過度疲勞、心理因素等均可促使衰老過程加速,使生理(形態、結構、功能等)、心理因素與同齡正常人發生不相稱的變化,稱為早衰或病理性衰老。
第一節皮膚的衰老
一、關於自然衰老的各家學說
1.程序學說或天NA學說認為動物發育到衰老,機體預先有個程序安排。機體信息之源在年齡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已在天NA上編程,動物從發生發展、分化、成熟、衰老到死亡都是按一定的程序進行的。如烏龜和有些樹的壽命比較長,人們希望能克隆到這些物種的長壽基因來延緩人的衰老。
2.誤差學說細胞合成蛋白質中嵌入異常的酶,在天NA的複製、轉錄、翻譯中,細胞內堆積大量由於這種酶形成的誤差蛋白質,大量誤差蛋白質影響到細胞功能,發生誤差災難而造成死亡。
3.自由基學說自由基易與其他物質反應而產生此物質的過氧化物,使該物質失去原有的作用,使天NA、不飽和脂肪酸和蛋白質發生內源性或外源性的自由基所致的有害反應的積累是細胞發生不可逆損傷的原因之一,老年變化與體內自由基增加有明顯關係。
4.交聯學說細胞內蛋白質分子及有化學活性分子,可發生交聯反應,使正常的天NA複製中斷,引起突變式細胞死亡。正常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甲醛及副產品均可成交聯劑。雙鏈天NA中,如一股交聯,機體可將其切斷、排除,以另一股天NA為模板進行修複,如兩股均交聯,則防禦無作用,在複製時出現畸形,影響細胞生存。在皮膚中主要為皮膚的膠原交聯(鍵)增加而導致衰老。
5.免疫學說增齡時免疫係統的衰老變化。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減少,細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l9和自身抗體增高。目前免疫學家認為,機體的衰老是因為全身免疫機製的降低,不能進行有效的免疫監視而引起的,人的免疫機製從25歲左右開始衰退,人的各係統的衰老一般也從25歲開始。
二、皮膚衰老的原因
導致皮膚老化的最重要的因素為遺傳和過量的日光紫外線。空氣、水源、噪聲、森林等生活環境、社會環境、職業與勞動環境、醫療保健、運動、生活規律、煙酒等生活習慣和膳食營養狀況都會影響皮膚的衰老進程。風沙、寒冷和炎熱的刺激會使皮膚老化。有害粉塵、汙濁空調氣體、香煙煙霧也會加速老化。
(一)內在生理因素
1.遺傳這是導致皮膚衰老的根本原因,是由天NA決定的,不同個體在相似的環境中衰老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油性皮膚比幹性皮膚不容易出現皺紋,衰老相對緩慢。
2.神經內分泌係統各個生理器官之間的協調性。一般人的生理功能在25~28歲達到高峰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衰退,因此老化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免疫力的逐漸減弱以及自身免疫現象的出現,是導致機體衰老的因素。生理上的三廢:廢氣(屁)、廢水(尿)、廢渣(糞)如不按期排出體外,受細菌作用,腐敗產生的物質對人體有害。留在血液中的某些代謝產物也會妨礙機體的代謝功能,從而導致衰老和多種疾病。
3.真皮的厚度皮膚真皮厚的人比真皮薄的人衰老得慢。男性的真皮一般比女性的真皮要厚一些,因此男性的皮膚一般比女性的皮膚衰老得要慢。眼瞼部的皮膚較薄,皮膚的衰老往往從這一部位開始。
(二)外在因素
1.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日光暴曬是引起皮膚衰老最重要的外界因素。適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有益,但紫外線能穿透到真皮深層,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可破壞真皮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使纖維變性斷裂,從而導致皮膚鬆弛,出現皺紋。
2.皮膚毛孔的阻塞由於毛孔經常受到死亡細胞阻塞,影響新陳代謝是造成皮膚衰老的另一外在主要原因。因為皮膚是由無數的細胞組成的,每平方厘米有大約200萬個,每個細胞都具有吸收和排泄的功能。基底細胞不斷地製造新的表皮細胞,同時去掉死亡的表皮細胞,因此,皮膚表麵每天都產生大量的死皮。新生的皮膚細胞由皮膚表皮基底層分裂增殖往上移,到達皮膚表層的角質層後,便會角質化,然後皮膚細胞死亡而脫落。這就是它們由生到死的新陳代謝過程。一般整個更新過程大約需要2個月。
正常情況下,這些死皮將以汙垢的形式脫落。如果皮膚得不到良好的保養或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死皮就會附著在皮膚表麵而不脫落,從而造成以下一係列問題,嚴重影響美容:①這些死皮會阻塞毛孔,使分泌的皮脂腺不能順暢地由毛孔排出,而積留在毛孔內形成小油球,造成毛孔粗大,並因此而產生黑頭、粉刺,再經細菌感染成為痤瘡。②死亡的皮膚細胞阻塞毛孔,影響水分交換和油脂分泌,使皮膚缺乏一層天然的滋潤膜保護與濕潤皮膚,造成皮膚幹燥。③因為這些角質化了的死亡皮膚細胞沒有脫落附在皮膚表麵,一層一層地貼在臉上,使皮膚看上去色澤灰暗、沒有活力、幹燥粗糙,接著皺紋就會產生。④這些阻塞毛孔的死亡皮膚細胞會影響細胞的新陳代謝,使黑色素細胞不能擴散排泄,造成色素沉澱,產生黑斑、雀斑。
造成皮膚死亡的各種問題,其主要原因就是死亡的皮膚細胞沒有及時脫落讓位給新生的細胞,影響新陳代謝。另外,表皮角質層自然潤澤因子和皮膚表麵的水脂乳化物減少。水合能力降低,使皮膚處於幹燥狀態。
三、皮膚衰老的組織學改變
衰老的皮膚大體表現為皮膚變薄、鬆弛、起皺等,在組織學上表皮、真皮及附屬器都產生結構和功能改變。
(一)組織學改變
1.表皮衰老
皮膚的表皮改變表現為表皮與真皮交界平坦,真皮乳頭突入表皮變淺減少。研究腹部皮膚發現,皮膚表麵每平方毫米麵積的皮膚,其表皮與真皮交界麵積在21~40歲為2.6倒群,而到61~80歲減至1.9mm。21~30歲的女性每平方毫米皮膚的真皮乳頭個數約為l8個,到61~70歲減至8個;21~30歲的男性為18個,到61~70歲減至10個。由於這些形態學改變,使表皮與真皮結合不夠緊密,皮膚易受外力損傷形成水皰。電鏡觀察發現,基底膜層周期性產生多餘的致密物和錨狀纖維的複合體,這種複合體可能是彌補表皮與真皮交界平坦之不足的代償產物。另外通過觀察發現,基底細胞在大小、形態和穩定性等方麵變異較大,可能是惡性表皮腫瘤發生率增高的原因。
角細胞形態也發生變化,角細胞在免疫調節中的作用主要是能夠產生具有多種功能的白細胞介素的產生隨年老而明顯減少,直接削弱了皮膚免疫網絡係統,通過連鎖反應迅速消除外來抗原和異常內生性抗原物質的能力。細胞問連接疏鬆,角質層通透性增高,含水量降低,同時衰老皮膚組織表皮角質層自然潤澤因子和皮膚表麵的脂乳化物減少,使水合能力降低,皮膚處於幹燥狀態,故皮膚變粗、幹燥。
2.真皮
真皮結構的改變是皮膚老化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皮膚老化後真皮厚度變薄,密度降低,真皮內非血管區和非細胞相應增多。超聲波或直接測量都顯示,20歲以後皮膚厚度呈線性減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超量紫外線照射,真皮成纖維細胞合成膠原纖維的能力降低;20歲以後真皮成纖維細胞數量逐漸減少,膠原總含量每年減少l%,膠原纖維變粗,密度增大,且變為可溶性,不易被膠原酶所分解,膠原穩定性增加。受損傷的表皮釋放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物,促進膠原酶對真皮上部膠原蛋白的降解作用。
膠原分子間的大部分交聯成為非還原性,酸溶性膠原減少,使膠原的穩定性隨老化而增加。有關膠原基因表達研究揭示,隨著年齡的增加,膠原基因表達降低,l型膠原合成減少,而Ⅲ型膠原基因表達增加。由於膠原纖維的這些改變,使膠原應力傳導減弱,一旦受過分拉伸就容易發生撕裂傷。真皮網狀層彈性纖維排列改變,電鏡下纖維邊界模糊,偶見纖維斷裂,這些變化在50歲後多見。彈性纖維所含微絲減少,電子密度的內含物增多,彈性纖維形態變異複雜,導致皮膚拉伸後彈性回複力減弱。真皮乳頭層彈性纖維也發生改變,正常升至真皮乳頭最高位置緊貼基底膜下的彈性纖維網消失了。電鏡檢查顯示,非正常彈性纖維由大量微纖維沉澱構成,彈性纖維因能吸收穿透真皮的長波紫外線而發生變性,使皮膚鬆弛。當彈性纖維變性、功能喪失,膠原纖維即失去生理性回縮而變長,從而導致皮膚鬆弛形成細小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