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已亂
[釋義]方寸:心緒。心情已經大亂。形容心緒不安,思維混亂。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同義]心煩意亂 六神無主
[反義]心如止水 安之若素
[例句]當得知兒子被綁架的消息後,他方寸已亂,不知如何是好。
[故事]三國時期,劉備因兵敗依附於荊州的劉表,而駐紮在新野這個地方。當時,有位名叫徐庶的人,因其仰慕劉備的為人,便自薦於劉備。由於徐庶才智過人,他被劉備拜為軍師。
不久,曹操派幾十萬大軍攻打新野這個地方。麵對浩浩蕩蕩的曹軍,劉備頓感驚慌,可是軍師徐庶卻穩如泰山。終於,在徐庶的策劃密謀之下,曹軍大敗。曹操見他輔助劉備取得如此大的成績,便一心想收買徐庶,可是被徐庶拒絕了。
曹操一心想得到徐庶這個人才,便采用門下謀士程昱的計謀,將徐庶的母親騙到營中,請徐母寫信叫她的兒子來投靠自己。可是,徐母卻是個深明大義的女人,她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存心不良,有篡奪漢朝天下的野心,所以不肯寫信。
程昱沒辦法,隻好模仿徐母的筆跡,寫了一封假信給徐庶,要求他為曹操效力。因為徐庶是個孝子,當徐庶接到這封信後,知道母親被曹操騙去作為要挾,心中非常慌亂焦急,指著自己的心對劉備說:“我本來想憑著這方寸之心,助你共圖興漢除暴的大業:可是現在我的母親被曹操俘去,我的方寸已亂,現在請讓我離開,去看看我的老母吧!”
徐庶在臨走之前,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盡管劉備心中十分不舍,但還是同意了。
徐庶告辭劉備,前往徐昌;到徐昌後,才知道自己受了騙。
飛黃騰達
[釋義]飛黃:傳說中的飛馬;騰達:上升。比喻官職或士眭位很快地上升。
[出處]唐·韓愈《符讀書城南》
[同義]平步青雲 青雲直上
[反義]每況愈下日暮途窮
[例句]王強不務正業,總是夢想一下子就飛黃騰達,這是極不現實的。
[故事]韓愈是唐朝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少年時期的韓愈,就十分努力刻苦,因此,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年後,他憑借自己的所學,不斷努力,終於考中了進士,被朝廷重用,官至監察禦史、吏部侍郎等職。
韓愈有一個兒子在城南讀書,為了激勵兒子能努力、刻苦地學習,長大後能成為有用之才,他特地飽含深情地做了一首詩《符讀書城南》,來勉勵自己的兒子。
在《符讀書城南》這首詩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個鄰居,他們各自生了一個孩子。幼年的時候,他們一樣的聰明活潑,非常招人喜愛;小的時候,這兩個聰明伶俐的孩子經常在一起玩耍,兩個人沒有什麼分別;可是,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由於受家庭環境的深刻影響,這兩個孩子在某些方麵有了不同的差異。這種不同環境的影響一直存在著,到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們的差異已經非常明顯了,他們一個就像是水溝裏的汙泥,另一個像是晶瑩清澈的河水;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兩個孩子,一個像豬一樣卑微、肮髒,另一個像天龍一樣發達。
韓愈用這兩個差異明顯的對比,來勉勵自己的兒子,要努力、刻苦地學習,希望他能飛黃騰達,能像那個如同晶瑩清澈河水般孩子那樣,有朝一日成為一個真正的有用之才。
分庭抗禮
[釋義]庭:庭院;抗:對等,相當。古代賓客相見,分別站在庭院兩邊,相對而立,互相致禮比嗡平起平坐、相互抗衡或鬧獨立、搞分裂。
[出處]戰國·莊周《莊子·漁父》
[同義]平起平坐 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