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虞我詐

[釋義]爾:你:虞、詐:欺騙。原意指你欺騙我,我欺騙你。比喻彼此勾心鬥角。耍弄手段。

[出處]春來·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

[同義]勾心鬥角 明爭暗鬥

[反義]肝膽相照

[例句]為了個人利益,資本家彼此之間明爭暗鬥,爾虞我詐。

[故事]春秋中期,楚國在中原稱霸,楚莊王根本不把鄰近的小國放在限裏。

有一次,楚莊王派大夫申舟出使齊國,指示他經過宋國時,不必向宋國借路。結果,申舟在經過宋國時被抓住。宋國的執政大夫華元了解情況後,對莊王如此無禮非常氣憤,便與宋文公商議後,殺掉了申舟。

消息傳到楚國,莊王聽到後氣得鞋子來不及穿,寶劍也沒時間掛,就下令討伐宋國。

宋國雖然是個小國,但要消滅它卻也不容易。莊王從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圍攻到次年夏天,還是沒有把宋國的都城打下來。

這時,被圍的宋軍士兵,糧食吃光了,人們不得不把死人骨頭當柴燒,甚至交換死掉的孩子當飯吃!但宋國的將士在華元率領下,同仇敵愾,堅守不懈。

由於長期圍城,楚軍的士兵疲勞,糧食緊張,士氣也十分低落,楚莊王準備退兵。這時,大夫申叔獻計道:“可以在這裏讓士兵蓋房子、種地,裝作長期留下,這樣,宋國就會因害怕而投降。”莊王同意了。

宋國人見了果然十分害怕。一天夜裏,華元悄悄摸進楚軍營地,潛入楚軍統帥子反的營帳中,把子反從席上拉起來說道:“我們的糧草已經用光了,現在老百姓把孩子交換後殺死充饑,把屍骨劈開當柴燒。可是我們寧願死去,也決不屈膝投降。如果你們能退兵三十裏,那麼咱們還有商量的餘地。”

子反聽了這番話很是震驚,當場答應退兵。然後,子反把此事報告了楚莊王,莊王本來就想撤軍,聽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莊王下令楚軍退兵三十裏,宋國就同楚國講和了。華元到楚營中訂立了盟約。盟約上寫著這樣的話:“我不欺騙你,你也不欺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