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匈奴和戰與南越稱臣(1 / 2)

漢初,經濟殘破,民不聊生。秦時已經興起的匈奴部族的勢力逐漸強大,所控製的地域包括貝加爾湖以南遼闊的草原大漠。在秦末戰爭中,盡數收回了秦將蒙恬所占領的匈奴地方,又進入長城以南。楚漢戰爭時,中原疲於征戰,匈奴日益強盛,軍中勇士多達數十萬,對新生的西漢帝國形成了嚴重的威脅。漢高祖七年,匈奴發兵攻打太原郡,兵臨晉陽城下。劉邦於是親自率軍迎擊匈奴,時值冬季嚴寒,士卒中凍傷患病的人大量增加。匈奴冒頓單於佯敗,誘漢軍北上。

三十二萬漢軍追擊,劉邦先到平城,主力尚未抵達,匈奴派兵四十萬將劉邦圍困於平城東北的白登。漢軍指揮中樞七日不能與漢軍主力聯係,亦無法得到後勤補給,不得不賄賂單於妻閼氏,使說服單於解圍一角,終於脫逃,得與主力會合。匈奴退軍,劉邦也引兵而罷。此後,漢與匈奴結和親之約。相互約為兄弟,漢以宗室公主嫁與單於,每年給予匈奴織品酒米食品各有定數。不過,匈奴仍然時時侵擾代、雲中、上穀等郡國,使北邊地區社會經濟生活難以安定。

自平城之役以來,漢廷與匈奴的關係,表麵上以“和親”形式維係,卻一直處於戰和不定的狀態中。公元前177年夏天,匈奴右賢王乘文帝新即位,國內政局不穩,大舉入侵河套以南地區。

匈奴破壞和親,捕殺漢朝官吏和士兵,掠奪當地居民的財物和土地,漢文帝便發兵抗擊匈奴的騷擾。這是自實行“和親”政策以來,漢廷首次以兵戎對付匈奴。漢文帝派灌嬰率八萬五千車騎,在高奴迎擊右賢王,又發中尉材官防守長安。文帝還親自到甘泉督戰,結果右賢王兵敗逃出塞外。漢軍乘勝追擊,漢文帝從甘泉到達高奴,並取道高奴去太原。就在這時,濟北王劉興居得知文帝去太原,以為他要親自指揮追擊匈奴,乃起兵發動叛亂。漢文帝聞訊,立即命令灌嬰罷兵,同時趕回長安,平定濟北王的反叛。匈奴退回塞外後,即令右賢王西攻大月氏,先後征服樓蘭、烏孫等二十六國。

公元前176年,冒頓單於派人給漢文帝送來一封信,表示願意跟漢朝恢複和親。由於當時匈奴新破月氏,士氣方盛,形勢對漢朝不利,同時漢朝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以便恢複和發展社會經濟,因此決定與匈奴恢複和親。公元前174年,漢文帝派人前往匈奴,雙方約為兄弟,還送給冒頓許多貴重物品。過了不久,冒頓單於死了,子稽粥繼位,這就是老上單於。老上單於初立,文帝將一位宗室公主嫁給他,還派宦官中行說為陪嫁大臣,他到了匈奴後經常為單於出謀劃策,勸他進攻漢朝,掠奪漢朝的財富,匈奴與漢廷的關係日趨緊張。公元前166年,匈奴以十四萬騎攻入朝那、蕭關一帶,殺死漢朝將領,擄掠了大批人民和牲畜,燒毀安定郡的回中宮,甚至前鋒到達雍縣和甘泉,威脅著漢朝都城的安全。漢文帝派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調集十萬騎兵,駐防長安以備匈奴。又派盧卿、周灶、張相如、董赤等人,發車騎進擊匈奴,將匈奴趕出塞外。

從此,匈奴日益驕橫,幾乎年年騷擾邊地,殺掠大量人民,雲中及遼東兩郡受害最為嚴重。公元前158年冬天,匈奴以三萬騎兵侵犯上郡和雲中郡,殺掠大批人民,告警頻頻傳至甘泉和長安,京師為之震動。朝廷派大將屯守飛狐口、句注和北地。在都城長安附近,也派重兵防守。

周亞夫駐守細柳時形勢緊張,駐軍戒備森嚴,隨時準備應急。漢文帝到細柳慰勞將士,周亞夫甚至披甲持兵,簡直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過了一個多月,漢廷大兵趕至邊地,匈奴撤出塞外,漢兵也停止追擊。

漢文帝在位期間,為了謀求安定和平的環境,對匈奴一直采取克製的態度。他繼續執行漢初的“和親”政策,避免大動幹戈。然而匈奴雖受益於和親政策,卻不信守和親的盟約,大規模的騷擾就有三次,小的侵襲則不計其數,不但邊郡人民深受其害,而且漢王朝用於軍隊的耗費也很大。當時晁錯上書漢文帝,分析漢朝與匈奴雙方在軍事上各自的短長,指出匈奴是個擅長騎射的遊牧部族,他們往來轉徙無常,入侵之機靈活,一旦發現守塞之卒有所減少,便隨時可以入境掠殺。如果朝廷不發兵救援,邊民勢必絕望而降附匈奴,而發兵人數少則無濟於事,即使人數多,距離遠的縣也是救兵剛到,匈奴人卻早已逃跑了。如果在邊地駐紮防守,費用開支實在太大,不在邊地駐守,匈奴人隨時可以打進來。這樣年複一年下去,則國窮而民不得安寧。於是,晁錯提出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內地人民遷徙邊地,每個城邑移徙千戶以上的居民,由官府發給農具、衣服、糧食,直到他們能自給為止。凡接受招募遷往邊地的老百姓,有罪的可免其罪,無罪的可以拜爵或者免除徭役。遷往邊地的老百姓,能抵抗匈奴人的掠奪,奪回被匈奴人掠奪的財物,則由官府照價賞賜一半。這樣,使遠方無屯戍之苦,而塞下之民又可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