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清初回族文人丁煒及其創作研究述評(2)(2 / 3)

對於丁煒詩歌的研究,陳慶元先生發表在《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1996年第2期的文章《清初拔逸閩派的詩人丁煒》是開篇之作,文中結合清初的時代背景及文學主張,較為詳細的分析了丁煒及閩派代表詩人林鴻和高棅的詩歌創作及其詩論,對二者做了分條縷析的對比,從而指出了丁煒不能被歸為閩派詩人的這一論點。陳慶元先生的這一論點打破了清代文豪王士禛對丁煒的評論。是文主要分析了丁煒的詩論主張,對作品並未給予深入細致的分析,因此本文觀點論據稍顯不足,但是作為一種全新的觀點,本文有著積極的創新意義和極大的借鑒之處。丁玲玲發表在《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5期上的文章《丁煒其人》中主要就丁煒的家世及其個人經曆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對其詩歌和詩論也做了簡單的介紹,但隻是引用他人的觀點,並無新意。楊大業先生發表於《回族研究》雜誌2008年第1期上的文章《明清回族進士考略(十二)》,除了對丁煒的生平和著作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之外,還收入了許多丁煒詩歌的摘句,這對我們進一步研究丁煒提供了一些幫助。

就詩學專著和文學史性質的論著來看,關於丁煒詩的研究也為數不多,清代詩學研究大家嚴迪昌先生的力作《清詩史》,煌煌幾十萬字的著作,無一字涉及到丁煒,隻是在論述神韻派的影響時,捎帶性的提及到了“金台十子”。朱昌平、吳建業兩位先生主編的《中國回族文學史》,對丁煒進行了專章分節的論述,就其家世、詩詞文創作及文學主張以及取得的藝術成就,進行了較為係統的梳理和分析。與前人對丁煒的研究相比,這裏的研究已經是較為詳實、係統的了,為我們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總的來說,對於丁煒詩歌的分析,過於簡單,未能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從而較深層次地分析出丁煒的詩學思想及其深層次的創作心理。邱樹森先生主編的《中國回族史》中對丁煒的詩歌及其詩論進行了簡單的概述。

四、丁煒其他創作的研究

除了詩歌創作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外,丁煒的詞、文創作也較為豐富,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著有《紫雲詞》、《涉江詞》各一卷,《涉江詞》已散佚,目前僅存有《紫雲詞》一卷。《紫雲詞》中共收入丁煒詞192首,卷首有秀水朱彝尊、武林丁澎、吳江徐軌為其作序。煒總體詞風為豪放與婉約兼容。他的詞總體上可分為四類:紀遊寫景詞、狀物抒情詞、田園詞和閨情詞。丁煒詞集取名“紫雲”有不忘鄉土之意,其《〈紫雲詞〉自序》雲:“其名義紫雲,則樂操土音耳。吾鄉城南有山紫帽,紫雲嚐冒其上,即唐真人鄭文叔遇羽衣授金粟處。”

丁煒詞風格與詩近似,填詞始於宦遊之時,詞作教晚,然亦受到時人好評。丁煒所作《自賦鶯啼序紀事詞》“此詞一出,好事者爭相鈔寫,遂與坡公《八鏡台》並傳。”(乾隆《泉州府誌》卷五十七,《拾遺》下)朱彝尊序其詞雲:“《紫雲詞》流播南北,蓋兼宋元人之長。”

閔豐著的《清初詞選本考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中的《清平初選後集》(康熙十七年刻本)選丁煒詞一首;《詞覯》(道光二十四年金天福鈔六卷本)收丁煒詞7首;《亦園詞選》(康熙二十八年刻本)收丁煒詞3首;《草堂嗣響》(康熙四十八年辟疆園刻本)收丁煒詞2首;《古今詞選》(康熙五十五年瘦吟樓刻本)收丁煒詞一首。時人葉恭綽主編的《全清詞鈔》(中華書局,1982年版),收入丁煒“望海潮”、“鬢雲鬆”和“四和香”三首詞。莊景輝編訂的《陳埭丁氏回族宗譜中》收入丁煒的散文《恭題喬初公老叔畫像讚》一篇,據載,在鑲於陳埭丁氏回族大宗祠中堂門外兩側的“敬錄雁水公詩詞石刻”中分別刻錄了丁煒的《本意·漁夫詞》和《村居詩》。

丁煒的文學成就不僅體現在其詩、詞的創作上,他的散文創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散文成就體現於他所著的《問山文集》八卷。經統計,在這八卷文集當中收入了各類文共93篇,卷一為序,收入文26篇;卷二為記,收入文6篇;卷三為書,收入文32篇;卷四為傳,收入文2篇;卷五為祭文,收入文6篇;卷六為形狀,收入文4篇;卷七為誌銘,收入文1篇;卷八為雜著,收入文15篇。其中序、書的篇目最多。分別有太倉黃與堅、關中周燦、龍眠錢澄之、新定毛際可、寧都魏禮、同裏張汝瑚為《問山文集》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