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王安憶看上海(3)(2 / 3)

所以,你應當悉心地聆聽那空曠的天空之下的聲音,聽久了,你就聽懂了這座城市的心聲,這心聲其實並不像這城市表麵上看來的那麼華美和輕快。它是負荷沉重的,多少代的文明史壓縮在短短的百年之中,它必得是堅忍的,經得起擊打和變故,它就變得粗獷並且豪放,帶著一股血汗的濃鬱氣味。可它決不因此而是麻木和遲鈍的,它甚至是特別善感的,飽含著人間的冷暖。

注釋:①選自《尋找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底層①

蔡翔

蘇州河由西向東,蜿蜿蜒蜒地流過這個城市。河的南麵,聳立著各種各樣美麗的建築。夏天,許多許多的法國梧桐點綴出一片又一片的優雅綠蔭。穿過繁華的街道或者幽靜的宅院,找一個小小的咖啡館,挑選一個臨窗的座位坐下,冬日的陽光懶懶地透窗而入,這時,你會感覺到一種懷舊的憂鬱,所有所有的夢在黃昏來臨之際一起向你敞開。

然而,在我的記憶裏,卻並沒有那麼多的美麗和那麼多的優雅。對我來說,蘇州河的水永遠是肮髒的,黑黑的,稠得像粘汁,水麵上,永遠漂浮著菜葉、穢物、糞便……夏日悶熱的黃昏,一股一股的臭味飄向很遠,擠進河邊人家。許多許多的工廠都坐落在蘇州河的北岸,煙囪裏的煙是黑的,塵埃落地,馬路永遠黯然無光。樹很少,房子很多,成片成片的房子擠在一起,弄堂被擠成一條一條窄窄的小路。

是的,我的城市在蘇州河的北麵。在這裏,人是窮的,街也是窮的。晨光初現,糞車就會搖著鈴鐺走進小小的巷子,許多的男人和女人就會揉著睡眼,拎著馬桶,依次走出家門。然後,就在一個公用的自來水龍頭前排起長隊,然後,許多許多的自行車熙熙攘攘地擠出小小的巷口,開始各自的謀生。

在我獨自佇立在蘇州河的北岸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一種古怪的幻覺。我會看見在汙濁的河麵上,漂來一隻小小的木船,一個男人,還有一個女人,從遙遠的家鄉,漂向上海。然後在這裏上岸,用蘆席搭起一座小小的棚屋。那就是我的祖先,我的半個城市的祖先。

我的祖先從蘆棚中走出,走進工廠、碼頭、澡堂……黃昏的時候,他們帶著一天的疲勞和一天的屈辱,醉眼蒙曨地坐在小酒館裏,大聲地說著粗話,唱著家鄉小調。他們朝地上吐痰,開著很傷大雅的玩笑。然後歪歪倒倒地走出酒店,這時,星光黯淡,像極了鄉村的小徑,但是再也沒有了家鄉的月亮。

我的城市,我的半個城市,在饑餓和屈辱之中,曾經醞釀了暴動和罷工。在長長的黑夜之中,革命帶著它的輝煌承諾,走進每個人甜甜的夢鄉。

我的祖先已經悄然遠去,但是蘇州河的北麵卻依然被這個城市拒絕。盡管有許多的人從那裏走向這裏,也盡管有許多的人從這裏走向那裏。漫漫的曆史已經構成一個語詞,這個詞就是——底層,而在底層的周圍,永遠彌漫著肮髒、野蠻、貧窮、粗魯等等等等的語詞氛圍。所有有過的光榮已經不複存在,城市為自己的美麗和優雅召喚,一個長長的夢在有關法國梧桐的記憶裏悄悄再現。

然而,我卻依然滿懷感激之情注視著我的半個城市。是的,對我來說,底層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道搖曳的生命風景,是我的來處,我的全部的生活都在這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