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如此,那便去吧,張繡歸降之後讓他來見吾,以他的能力,區區一個西門校尉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多謝主公。”
看著趙雲匆匆離去的背影,徐言不禁嘴角一撇,暗道:收了張繡這個北地槍王,童淵的三個徒弟就隻剩下蜀中槍王張任。
可惜此人行蹤不定,也不曾回到蜀郡,看來還得讓他的這兩個師弟想想辦法……
處理完張繡的事情後,徐言便想著反正都是納降,索性就一並解決,於是又轉頭看向了徐榮、李傕二人。
“董卓、牛輔等人皆已伏法,你二人也該斬斷過往了吧,畢竟有的錯可沒有犯第二次的機會,這亂世才剛剛開始,若不能心無旁騖,往後的路很難走得長遠啊。”
徐言語氣平緩,像是自我感慨,又像是誠心勸誡,可徐榮二人卻隻聽出了殺人誅心和濃濃的威脅,剛回過神就立馬跪地說道。
“吾等此生,定當誓死追隨主公。”
“徐榮,長安的五萬駐軍還是先由你來統領。
李傕,吾要組建一支新軍提防著呂布,數量暫定五萬,就從城外的八萬青壯裏挑,但絕不可行強征之事,練兵就先由你負責,
冉閔,你從旁協助,一切軍製照舊,剩餘的百姓若想參軍,條件合格者,可暫時編入城防軍,但不能超過兩萬。”
“兄長,長安城中尚有一萬多禁軍,你可自行在城中張榜募兵,將禁軍擴充至三萬,守衛皇宮之事,往後就拜托你了。”
一開口就是擴軍八萬多人,這要是放在以前,徐言至少要拉上王猛徹夜長談好幾天,才能下定決心。
但自從得到董卓從雒陽搜刮來的幾千車財寶,徐言便一改往日的扣扣搜搜,對擴軍唯一的要求就是多多益善,可謂是財大氣粗……
天啟五年五月二十一日,一代權臣董卓被天子下詔,誅滅九族。
中郎將牛輔等十多位西涼軍將領被當街斬首,其屍身遭百姓哄搶一空,投入家中糞池,以慰亡靈。
次日,停擺近半個月的朝會再次開啟,精神抖擻的文武百官早早便來到未央宮前殿等侯,待到殿門開啟,眾人立馬魚貫而入。
朝會之上,壓抑已久的百官總算可以暢所欲言,一旦抓到說話的機會,必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其中除了一些如何拯救大漢的建議,說得最多的就是,徐言近期的所作所為,是否違背君臣之道,從屬關係,以及如何獎懲的問題。
好不容易才除掉董卓,結果卻還要麵臨懲罰。
可見徐言這段時間的冷落,已經讓這些文武百官的心裏滋生出了極大的怨念,無不想趁著此次朝會好好立立威。
然而徐言對此卻始終保持著既不反駁也不搭話的態度,反倒是劉協一直在幫著說話,可年僅十歲的他又如何說得過這些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油條呢。
眼看這些朝中官員是鐵了心要給徐言安上個罪名,口幹舌燥的劉協也懶得再和他們爭辯,直接讓身旁的郭宇開始宣讀早就寫好的詔書。
“陛下詔曰。
益北都尉徐言,文韜武略,德才兼備,於益州鎮壓黃巾餘孽,於長安救朕與萬民,鏟除逆賊,扶正朝綱,立不世之功,可比冠軍,得此良臣,朕甚感欣慰。
特封益北都尉徐言為萬戶侯,食邑三千戶。升任益州都督、天策上將,開府天策,位同三公,掌天下武官之任免,總理大漢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