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驪山中伏(1 / 2)

霸陵城外,徐榮一聲令下,剩下的兩萬餘名禁軍立刻抽離戰鬥,調轉方向朝著長安退去。

趙雲見狀也不追趕,等到禁軍全部撤走,才派人收殮好近百名川軍死騎的屍首,領著八萬大軍駛向了驪山。

可能真的是被打怕了,潰逃的禁軍生怕趙雲追來,拚了命的往長安跑,沒多久就追上了先行一步的董卓。

雖然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真正聽到八萬青壯一個不剩的時候,董卓還是沒能忍住怒火,當場大發雷霆,斥責徐榮就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

徐榮對此也是敢怒不敢言,隻能當場立下軍令狀,許諾回到長安補充完兵力後,一定將逃走的八萬青壯盡數帶回!

如此一來,董卓也不好再多說什麼,隻能領著大部隊繼續奔赴長安。

或許是從霸陵的戰鬥中感受到了威脅,又或者是沒了八萬青壯的拖累,董卓一行之後的行軍速度快了至少一倍,僅僅隻用了兩日便順利抵達了長安。

進入長安後,董卓懸了一路的心總算落了下來,關東聯軍、徐言截胡八萬青壯,這些事情也都被他置之腦後。

將長安的一切事宜交給王允,接著便準備帶上劉協的一眾嬪妃,去太後才能居住的長樂宮消遣一番。

可還不待他行至皇宮,袁紹偷襲胡軫,占據潼關的消息就傳到了長安。

呂布身陷弘農,潼關又落入了袁紹的手裏,這豈不是說,十萬精兵和一百萬婦孺百姓全都被困在了弘農?

八萬青壯被躲進驪山,董卓尚存一絲僥幸,認為就算徐榮無法追回,等弘農的十萬精兵回到長安,他依舊可以憑借近二十萬大軍,割地而治。

可若是這十萬精兵回不來,那他的手裏就隻剩下八萬兵馬,加上失去的八萬青壯和產生兵源的百萬婦孺,董卓想要卷土重來,勢必要多等上好幾年。

一個不小心,甚至會被人直接打進長安!

總算意識到事態嚴峻的董卓也顧不上魚水之歡,連忙將文武百官召至未央宮,商議對策。

一番商討,最後擺在董卓麵前的也隻有兩個選擇。

要麼抽調長安駐軍進入驪山,搶回被截胡的八萬青壯,要麼從袁紹手裏奪回潼關,為十萬大軍和百萬婦孺打開關中大門。

不管是哪一個選擇,都需要動用長安的兵馬,這不禁讓董卓有些為難起來。

畢竟從討董之戰開始,董卓手裏的兵力就在不斷縮減,如今長安的五萬兵馬,已經是除了禁軍和原有的五千駐軍外,他所能調動的最後一支軍隊。

這最後的五萬大軍一旦出現閃失,能否在關中站穩腳跟都是問題,更不要說什麼東山再起。

“奉先之勇武,天下無雙,加上十萬精兵,袁紹匹夫絕不可能留得住他們!”

心底一番琢磨,思來想去的董卓最終還是決定,與其舍近求遠,不如先挑近的抓。

打定主意後,董卓也不再糾結,當即命令徐榮率領五萬長安駐軍和一千飛熊軍,即刻進入驪山搜捕逃跑的青壯!

次日清晨,徐榮帶領大軍日夜兼程,僅在第二日正午便來到了驪山腳下。

看著一望無際的蔥蔥綠蔭,又想起自己立下的軍令狀,徐榮的心裏不禁有些惆悵。

“哎…這麼大的範圍,那些百姓若鐵了心要躲起來,別說五萬人,就算十萬人估計也很難覓得他們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