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五年(190)三月中旬,聲勢浩大的討董聯軍受阻近一個月之後,寂滅多年的司隸黃巾餘部異軍突起。
在集結了十餘萬步卒之後,這支黃巾餘部在河東郡白波穀再次起事,尊郭太為首領,楊奉為渠帥,號為白波軍。
由於董卓之前的大肆調兵,白波軍在河東郡內如若無人之境,一路勢如破竹,僅僅半月就占領了大半個河東郡,並通過強征將兵力擴充至十五萬。
緊接著,白波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楊奉率軍五萬,西進攻打左馮翊,另一路則由郭太率領十萬大軍,經東垣壺丘亭渡過河水(黃河),直奔函穀關。
得到消息的董卓頓時心生恐懼,本想第一時間調兵鎮壓,結果一盤算才猛然發現,手中能調動的兵馬隻剩下駐守雒陽的三萬禁軍。
反觀討董聯軍,除了虎牢關的二十多萬冀兗聯軍和陽城的十多萬荊豫兩軍,還有平陰津的數萬河內軍!
兵力懸殊如此巨大,僅僅三萬禁軍又有何用?
麵對這四麵皆敵的死局,董卓絞盡腦汁也沒能想到破局之法,無奈之下,隻得接受謀士李儒的計策,還都長安,暫避鋒芒。
可遷都這種事關國本的大事又豈會容易,且不說朝中官員會有多少人反對,單單是堵在函穀關和潼關的白波軍就是一個大麻煩。
雖然白波軍都是些臨時拚湊起來的烏合之眾,以禁軍的戰力,不說將其擊退,至少可以確保西遷能夠順利進行,可一旦讓禁軍參戰,董卓便再無可用之兵,他的處境也會變得岌岌可危。
為了不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董卓在和一眾親信商議後,最終決定讓陽城的牛輔,抽調五萬精兵作為先鋒軍,先一步占領弘農、潼關,確保西遷路線能夠暢通無阻。
接著又讓駐守平陰的中郎將段煨,前往河南、古城兩地,強征三萬名兵入函穀關。
以關隘之力拖住郭太的十萬白波軍,確保董卓所在的中軍能夠順利從雒陽出發。
同時命令駐守平陰的胡珍:待中軍離開雒陽,立即舍棄平陰,率領部曲追上中軍,為西遷之行保駕護航。
最後就是讓虎牢關的呂布作為後軍,在不被聯軍察覺的前提下,即刻開始暗中撤軍,為中軍阻斷追兵!
安排好退路之後,董卓直接下令封鎖雒陽,並在朝堂之上連殺數人,逼著滿朝文武和天子劉協同意遷都長安。
接著又再次下令,讓禁軍入城搜刮,凡事能帶走的財物、青壯統統掠走,帶不走的就直接毀掉,膽敢阻攔者,殺!
隨之董卓的一聲令下,三萬禁軍瞬間化作豺狼虎豹,燒殺搶奪、奸淫擄掠,所到之處盡是一片哀嚎。獸性大發之時,上到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人能免遭迫害。
直到五日之後,將雒陽洗劫一空的董卓,裹挾著天子劉協和滿朝文武來到城外。
看著眼前數千架裝滿財物的馬車和十萬名被束縛手腳的青壯,體胖如山的董卓心滿意足的點了點頭。
正要爬上那架新打造的黃金馬車,負責留在雒陽等待呂布的李儒卻急匆匆的來到了馬車前。
“相國,整個雒陽都翻遍了,還是沒能尋得蔡邕和另外幾名官員,以及他們的家眷,或許在前幾日突然集體告病不出之時,他們就已經逃離了雒陽。”
經李儒這麼一提醒,董卓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可他現在一心隻想盡快到達長安,索性就將此事交給李儒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