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非洲人口——四世同堂的困惑(1)(1 / 3)

非洲的人口問題一直是世界人民關注的熱點,它之所以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主要是因為非洲大部分地區沒有實行合理的生育政策。在非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女性和兒童的生存狀況一直是困擾非洲合理發展的一大問題。人們的觀念落後,甚至在非洲個別的部落,家庭成員越多,社會地位越高。經濟的落後、文化的阻力、計劃生育的滯後等是非洲人口急劇膨脹的關鍵原因,若想改變這種狀況,最重要的是人們觀念上的轉變。也許再過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開放,非洲婦女將更願意少生孩子。

1.非洲的人口分布有什麼特點?

總體來說,非洲的人口分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結構性失衡。為什麼呢?非洲是僅次於亞洲的人口數量第二大洲,其總人口已達11億,占全世界人口的15%,平均下來,非洲每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僅有30.51人,人口密度不及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但事實上,非洲有很多地方屬於無人居住區,而另外大約有1/3的人口生活在1%的土地上。非洲各地的人口疏密程度非常不平衡。

自然環境是人口分布失衡的主要原因。非洲有很大一部分地區是不宜居的,如大片的熱帶雨林生存環境惡劣,廣袤的非洲草原肉食性動物橫行,而無邊的沙漠區既無生存所需的水源,又讓人無法從事生產;全非洲有大約60%的土地每平方千米還不到4人。當然,非洲也有一些原始部落生活在原始森林周圍以采食為生,或者在草原區裏以打獵為生,或者在沙漠中的綠洲中以遊牧為生,但這都是極少數的人口。以沙漠為例,撒哈拉、卡拉哈裏和納米布這三大沙漠地區的人口密度低於每平方千米0.5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疏的地區之一;而在尼羅河穀地、非洲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區,由於降水量充足,利於從事農業生產,人口密度可達每平方千米1000人以上。

近些年來,非洲人口的分布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比如,原本農業生產較發達的地方,人口開始慢慢減少,而原本不宜居的地方,人口卻漸漸增多。這一方麵是因為非洲開始走上現代化道路,工業生產在社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漸漸超過農業;另一方麵是因為非洲原本很多不宜居之地發現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如撒哈拉沙漠周圍的國家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等,這些國家的人口比重出現了顯著增加;再如南非,隨著金礦的發現,這裏的人口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

2.非洲的人種是如何分布的?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人種群體,即白色人種、黑色人種以及黃色人種。在非洲,這三大人種都是存在的,但如果從對非洲曆史進程的影響上,以及對非洲人的文化、生產、生活的影響上來說,非洲的人種分布特征就很明顯了。

本書第一章“非洲文化”裏提到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因為主要生活著黑色人種而被稱為“黑非洲”。當然,“黑非洲”是一個文化概念,但這個文化概念的來源是非洲的人種分布。下麵,我們就來看看非洲的人種是如何分布的。

在撒哈拉沙漠以北(包括撒哈拉沙漠),主要分布的是白色人種。通常情況下,人們稱那裏的人為歐羅巴人種,主要包括柏柏爾人、阿拉伯人。柏柏爾人是北非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阿拉伯人從公元7世紀起陸陸續續從西亞來到北非。這些白色人種經過漫長的共處與融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體係。在這裏占統治地位的宗教信仰是伊斯蘭教。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人種分布與北非有著強烈的反差,這裏主要分布的是黑色人種,具體來說就是尼格羅人。尼格羅人有著明顯的生理特征,即皮膚黝黑、鮮少體毛、頭發卷曲、嘴唇偏厚、鼻子扁平。當然,現在尼格羅人已經成為世界各地黑人的泛稱,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才是尼格羅人的起源地。

除了白色人種與黑色人種,非洲還分布著較多各色人種的混合後裔,因而他們也集合了各人種的特征,最顯著的特征是膚色比尼格羅人淺,但比白人深。

3.非洲麵臨著怎樣的人口困境?

人口問題,是非洲各國取得民族獨立以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阻力,甚至可以說,非洲一直以來都麵臨著嚴峻的人口困境,這種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