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與金訂立的聯合攻遼的盟約。宋政和五年(1115),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後,便向遼朝發動強大的攻勢,取得一係列的勝利。宋徽宗以為遼朝將亡,決定借助金朝的力量,聯合出兵滅遼,以收回被遼占據的燕雲地區。重和元年(1118),宋廷派登州防禦史馬政等人經海上首次出使金朝,商議宋、金夾攻遼朝之事。此後宋、金雙方多次互派使臣,經過反複商議,最終於宣和二年(1120)正式訂立了盟約:宋、金相約攻遼,金取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宋取遼燕京析津府(今北京);滅遼之後,宋將原輸遼“歲幣”全部轉輸給金朝。史稱“海上之盟”。盟約訂立後,金軍立即出兵,連克遼中京、西京(今山西大同)。宋徽宗也曾下令在河北地區集結軍隊,準備北上進攻遼燕京。然而正在此時,兩浙地區爆發了方臘起義。為了盡快鎮壓起義,宋徽宗又下令,命童貫統領已集結的軍隊南下征討。北宋的這一作法,令金廷十分不滿。宣和三年,金太祖遣使入宋,催促宋朝按盟約所訂,如期發兵。宋徽宗仍不肯調兵北上。直至遼軍在金軍的進攻下,節節敗退,遼統治集團內部分崩離析,宋徽宗又唯恐燕京被金軍攻占,才任命童貫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屯兵北部邊境,準備北進。但同時又下令招諭駐守在燕京的遼軍,指望他們能拱手獻城。宣和四年五月,童貫統領大軍到達雄州(今湖北雄縣),他命令都統製種師道等將領分路進兵。童貫、種師道等人雖握有重兵,仍無心與遼作戰,甚至幻想遼軍會自己投降。宋軍自雄州分兵進發,與遼軍遭遇後,均戰敗。
宋徽宗得知前線兵敗,驚恐萬狀,竟下令各路人馬撤兵。時隔不久,遼涿州(今屬河北)守將郭藥師投降宋朝,並獻涿、易(今河北易縣)二州。這又使得宋廷感到攻取燕京大有希望,遂再度出兵。宋軍行至良鄉(今北京西南),遇遼軍阻止,戰敗後便閉壘不敢出戰。郭藥師以燕京遼兵傾巢出動,守備空虛,請求率5000精兵偷襲燕京。然而待郭藥師率兵攻入城中,宋軍援軍卻失約未至。遼援軍趕的,郭藥師拚死突圍,退出城外。遼軍趁勢襲擊駐紮於盧溝河(今永定河)的宋軍,宋軍驚慌失措,狼狽逃竄。為了掩飾兩度進攻燕京的失利,童貫竟請求金軍出兵,與宋軍夾攻燕京。十二月,金太祖親自統兵討伐。遼軍聞風喪膽,守將投降,金軍占領燕京。金太祖以宋廷違約,無意歸還燕雲之地,提出宋朝每年將燕京地區的賦稅歸金朝所有,金朝方可歸還燕京及六州之地。後經雙方使臣多次往來,反複商議,方達成協議:宋廷除將原輸遼“歲幣”轉輸給金朝外,每年再增加100萬貫錢,作為“燕京代稅錢”,一並交給金朝;金朝則將燕京、以及順(今北京順義)、檀(今北京密雲)、涿、易、薊(今天津薊縣)、景(今河北遵化)六州之地歸還宋朝。
協議成達後,金軍便從燕京及六州撤軍,但臨行時,盡掠城中金帛財富及官吏、富商、百姓,待童貫等率領宋軍進入燕京城時,城內一片荒涼淒慘的景象,宋廷僅僅得到一座空城。宋、金“海上之盟”也涉及到遼西京及所轄武(今山西神池東北)、應(今山西應縣)、朔(今山西朔縣)、蔚(今河北蔚縣)等州的歸屬問題。宋廷君臣提出用“加幣”的辦法贖回,但遭到金廷百官的反對,雖金太祖應允以宋廷支付犒軍費,換取西京及所屬州縣。但西京還未交還,金太祖即於宣和五年八月病逝。金太宗即位後,宋廷又遣使入金,請求依照協議辦理西京交換事宜。但在金廷官僚的阻撓下,金太宗決定廢止原協議,不再歸還西京等地。
【靖康之變】
金滅亡北宋的事件,又稱靖康之難。金與北宋在聯合出兵攻遼中,清楚地看到北宋的腐敗無能。滅遼後,便派出告慶使赴開封(今屬河南),探聽宋廷的虛實,探明南下的路線。宋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太宗完顏晟以宋廷收納遼降將張覺為借口,兵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西路軍在太原(今屬山西)城下遭到守將王稟與太原軍民的頑強抵抗,久攻不下,無法繼續南下。東路軍進攻燕京(今北京),守將原遼降將郭藥師開城投降,並擔任向導,引金軍長驅直入,渡過黃河,逼近開封。此時宋廷一片慌亂。宋徽宗趙佶連忙傳位給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自己則倉皇南逃,直奔京口(今江蘇鎮江)。欽宗即位後,迫於朝野人士的一再請求,將禍國殃民的蔡京等人處死或罷官流放。又起用主戰派李綱負責京城防務。
李綱上任後,積極組織開封軍民備戰。金東路軍進抵開封城下,李綱親臨城上督戰,指揮軍民多次擊退金軍的進攻。但宋欽宗和宰相李邦彥、張邦昌等主和派官僚,卻想與金軍議和。他們派人出城,與金軍談判求和,答應金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提出的苛刻條件:向金軍支付犒軍費黃金500萬兩、銀5000萬兩、絹帛100萬匹、牛馬騾各1萬頭匹;割讓太原、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今屬河北)三鎮;尊金帝為伯父;以宋室親王和宰相作為人質,護送金軍渡河北撤。欽宗一夥的投降舉動,遭到以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官僚的激烈反對。自從開封被圍後,各路援軍和自發組織的民間武裝、百姓紛紛趕赴京城,多達20萬眾,而開封城下的金軍隻有6萬人,形勢對北宋十分有利。但求和心切的宋欽宗卻借宋兵出城劫金營失利,罷免李綱等人,還下令守軍不得向金軍放矢投石。這激怒了開封軍民,靖康元年(1126)二月五日,太學生陳東率數百人上書請願,要求複用李綱,罷免李邦彥等投降派。這一行動得到數萬軍民的聲援。欽宗被迫恢複李綱等人的職務。開封軍民群情激昂,再次大敗金軍,迫使金軍北撤。開封解圍後,宋徽宗回到開封。宋廷又極力粉飾太平,仍不援助久被圍困的太原,反將力主抗金的李綱等人或罷或貶,令各路援軍撤回原駐地。八月,金軍再度南侵。王稟率太原軍民阻擊金西路軍已長達8個月,終因糧草斷絕,傷亡過重,太原失守。王稟身中數十槍,投水自盡。金東路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南)與知府李邈率領2000宋軍激戰40餘日後,方破城南下。
東、西兩路金軍進逼開封。驚恐萬狀的欽宗仍欲求和,派康王趙構為割地請和使,與金談判,未能阻止金軍繼續南下。十一月底,兩路金軍先後到達開封城下。十二月初,金軍開始攻城。欽宗命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令其召集各路援軍急速援救,但為時已晚。小卒郭京偽稱能施六甲法退敵,欽宗信之。及郭京出城,即被金兵大敗。金軍隨即蜂擁而入,二十五日,金軍占據開封城牆。欽宗親自去金營投降求和,應允犒賞金軍金100萬錠、銀1000萬錠、絹和緞各1000萬匹。金軍不予理睬,二年二月,即廢徽、欽二帝,另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建“大楚”偽政權。金軍雖占據開封,但河北各地軍民仍英勇抗擊金軍,阻擊金兵。金軍恐長驅直入後路被斷,遂在開封城中大肆搜刮金銀錢帛。四月一日,押解被俘的徽、欽宗及後妃、皇子、宗室、大臣等3000餘人,以及搶奪的大量的金銀珠寶、儀仗法物、圖書典籍,滿載北歸。史稱“靖康之變”。至此,北宋滅亡。
【南宋】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名。為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於靖康二年(1127)北宋滅亡後,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重建宋政權。後國都南遷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德皊二年(1276),元軍南征,宋恭帝投降,南宋滅亡。傳7帝,曆149年。後宋朝宗室趙NFEA3、趙籨在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擁立下,先後稱帝,顛沛流離於閩、廣等地。祥興二年(1279),元軍包圍崖山(今廣東新會南),丞相陸秀夫抱宋帝趙籩投海身亡,南宋曆史終結。參見“宋朝”。
【完顏阿骨打(1068~1123年)】
女真族首領,金朝建立者。漢名竁。女真族完顏部人。遼天慶三年(1113),繼任完顏部首領,同時也是女真部落聯盟的“都太師(統領)”。其時遼國勢日衰,與女真部落聯盟的矛盾日趨尖銳。阿骨打利用女真人的反遼情緒,於四年六月召集各部首領,部署加強軍備事宜。並派人使遼,偵察遼朝邊備情況。九月,他合諸兵於淶流河(今拉林河),得甲兵2500人。隨後阿骨打率兵進攻遼江州(今吉林扶餘東),大敗遼軍。十一月,阿骨打搶渡鴨子河(今鬆花江),於出河店(今黑龍江肇源)擊敗遼東北路都統蕭嗣光所部,又連下數城,占領重鎮賓州(今吉林扶餘西)、鹹州(今遼寧開原)等地。天慶五年(1115)正月初一,阿骨打稱帝,建國號大金,建元收國,並以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為都,是為金太祖。即帝位後第5天,阿骨打即親統大軍伐遼。九月,攻陷黃龍府(今吉林吉安)。十一月,遼天祚帝親統大軍征金,因遼廷內亂,天祚帝急忙折回,阿骨打指揮金兵追擊兩日,擊潰遼軍。收國二年(1116),阿骨打遣將攻占遼東京(今遼寧遼陽);擊敗渤海人高永昌所部。招降居住於保(今朝鮮新義州北)、開(今遼寧鳳城)等州的係遼籍女真人。天輔四年(1120),取遼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六年,攻克遼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西)。四月,占領西京(今山西大同)。六月,親統遼軍追擊天祚帝。七年,阿骨打指揮金軍數敗遼軍,俘獲遼諸王、後妃、公主、駙馬多人,繳獲天祚帝的傳國璽,八月,阿骨打於返回上京途中病逝。廟號太祖,諡號武元皇帝。其弟吳乞買繼位,是為金太宗。參見“女真”。
【金朝】
中國古代由女真族在我國北方地區建立的封建王朝。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即金太祖)於收國元年(1115)稱帝,建大金國,定都會寧府(原遼上京,今黑龍江阿城南)。貞元元年(1153),海陵王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改燕京為中都,建大興府。貞皊二年(1214),蒙古軍南下,直逼京師。宣宗完顏王旬被迫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開興元年(1232),蒙古軍南下中原,哀宗完顏守緒逃奔蔡州(今河南汝南)。三年,蒙古軍與南宋軍聯合攻破蔡州,哀宗讓位於世祖完顏劾裏缽後裔、東麵元帥完顏承麟,自縊身亡。末帝完顏承麟被亂兵所殺,金亡。金朝傳10帝,曆120年。金朝與南宋、西夏對峙,據有淮河以北的廣闊地區。設有五京:上京會寧府、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北京(金初為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金世宗完顏雍時遷至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北)、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金朝在統治區域內,設置14個總管府,負責治理地方事務。金與南宋、西夏戰事頻繁,亦有多次和議。統治方式多仿遼、宋製度,亦保留女真族舊製。自金朝入主中原後,更多地受內地漢文化的影響,社會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燕、雲以南地區以農業經濟為主。金初,太祖從遼西、燕、雲地區遷徙大批農戶到上京地區屯墾,農業生產在東北地區得到很快的推廣和發展。狩獵和畜牧業是女真人重要的生產活動。金朝的手工業生產以紡織業、礦冶業最為發達。商業活動亦很興旺,金朝主要流通和使用的貨幣為交鈔,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由政權正式發行的紙幣,並使之在所轄區域內流通使用。金朝創製有女真文字,但與漢字、契丹文字通用。金朝的文學藝術取得較高的水平。文學作在金後期十分繁榮,產生了以元好問為代表的一批著名的詩人。以唱為主的文娛表演形式“諸宮調”盛行於金朝,為元曲的普及奠定了基礎。金朝的科學技術亦有較高的水平,天文、數學、醫學均有較多的成就。建築技術更達到很高的水平。保存至今的中都盧溝橋堪稱金朝建築的傑作。
【女真】
中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又作女直。女真族源自黑水革末革曷。其名始見於五代,或譯作女貞、慮真、朱理真等。遼初,女真人分布於黑龍江、鬆花江流域。各部發展水平不同,居於南部者較多接觸內地文化,發展水平較高,稱為熟女真。熟女真首領受遼冊封官號和官印。民戶入遼戶籍,故又稱係遼女真或係籍女真,民丁需承擔遼的賦役及兵役。居於鬆花江流域以北的女真人,尚處於原始氏族部落時期,各部自立首領,互不統攝,分別與遼建立隸屬關係,需朝貢遼帝,戶口不入遼籍,稱為生女真。遼於鹹州(今遼寧開原)、東京(今遼寧遼陽)各置詳穩司,分管生、熟女真及處理各部軍政事務。遼中期以後,生活在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帶的生女真完顏部,因這裏土地肥沃,農業生產發展較快,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完顏部首領石魯剛毅質直,漸立條教,約束部人。遼朝遂以他為惕隱(官名),負責治理本部。11世紀中葉,石魯子烏古?繼任首領。此時完顏部已成為生女真諸部中最強的一部。他與白山、耶悔、統門、耶懶、土骨論及五國部等部落聯合,逐漸組成以完顏部為核心的生女真部落聯盟。烏古?還協助遼廷搜捕逃亡的鐵勒、烏惹等部族人,討伐叛遼的部族。亦借助遼的支持,製服不肯歸附的烏林答部。其間又有斡泯水蒲察部等數部落,相繼加入聯盟,勢力進一步壯大。
烏古?遂被遼廷授予節度使稱號,並賜官印。但他不願係遼籍,且阻止遼軍進入生女真地區。此後,他置甲胄,修弓矢,備器械,建立了自己的武裝。歸附聯盟的部族日漸增多,烏古?又於聯盟內設置“國相”,管理內部事務。遼鹹雍八年(1072),烏古?死,其子劾裏缽襲職。繼續發展和加強完顏家族勢力,擴大和鞏固生女真部落聯盟。大安八年(1092),劾裏缽死,其弟頗剌淑繼位。他避免與遼發生衝突,潛心治理聯盟內部事務。又命劾裏缽長子烏雅束、次子阿骨打領兵討平紇石烈部。十年,頗剌淑病故,其幼弟盈歌繼位。他以兄子撒改為國相。其時,生女真內部出現紛爭。徒單部、烏古論部、蒲察部各組成自己的聯盟,且聯合進攻完顏部聯盟。盈歌與撒改、阿骨打率部眾先後擊敗三個聯盟,完顏部勢力擴大到東南乙離骨嶺(今朝鮮摩天嶺)至東北五國部的廣大地區。平定紛爭後,盈歌通告聯盟各部首領,不得另組聯盟,禁止各部首領自置牌符,擅發號令。他自稱“都部長”,規定牌印由部落聯盟統一製定、頒發。且以完顏部的法律約束諸部,實現號令統一。又將女真甲兵擴充至千人,開始與遼國抗衡。乾隆三年(1103),盈歌病亡,劾裏缽長子烏雅束繼位。其在位期間,與高麗國或戰或和。完顏部聯盟實力又有所壯大。天慶三年(1113),烏雅束死,其弟弟阿骨打繼立為部落聯盟首領,稱“都勃極烈”。次年六月,遼帝授其節度使稱號。此時,遼國勢日衰,政治腐敗,邊備鬆弛。遼視女真為藩屬,對女真人邀索無厭,侮辱不已,激起女真人的強烈不滿和反抗。四年,阿骨打召集諸部首領,聚兵備戰,準備反遼。遼廷覺察到女真諸部舉動有異,乃遣使責問阿骨打,且派兵駐守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九月,阿骨打集諸部兵於淶流河(今拉林河),舉兵反遼。很快占領東北數座重鎮。五年(1115)正月,阿骨打即帝位,國號大金(完顏部居按出虎水,按出虎,女真語意為金),建元收國,以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為國都。建立了女真政權。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三年(1234),金朝被蒙古所滅。元代,中原地區的女真人與漢人、契丹人統稱為“漢人”,逐漸與漢族融合。留居東北地區的女真人,仍稱女真。元亡後,分稱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至明末,女真再度強盛,由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複建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明崇禎九年(1636),皇太極稱帝即位,改國號大清,改族名為“滿洲”,後定名為滿族。
【猛安謀克製】
金朝的軍事和社會組織。猛安、謀克,原為女真人原始社會後期,於征掠、圍獵時設置的軍事首領。遼天慶四年(1114),完顏阿骨打出於反遼的需要,定製:每300戶為一謀克,10謀克為一猛安。謀克為百夫長,猛安為千夫長。金朝建立之初,曾將投降的契丹、渤海、漢人也按猛安、謀克編製。天會二年(1124),廢止這一規定。天會十一年後,金廷將東北地區的女真猛安謀克戶遷入內地,在村落之間修建要塞。這些女真人自成組織,不隸屬於州縣,實行屯田,成為世襲軍戶。海陵王時,又將金上京(今黑龍江阿城南)的猛安謀克戶南遷。猛安謀克戶平時生產,戰時出征。謀克以下分設村寨。50戶以上設寨使1人,負責督催賦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