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魚、蛋、禽、肉適量才好(2 / 3)

2.斷奶後,輔食中沒有及時添加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D及胡蘿卜素的食物;

3.寶寶出現了維生素A缺乏的臨床症狀,如消化道感染、幹眼症、皮膚幹燥等;

4.足不出戶,少曬太陽。

四條腿不如兩條腿,兩條腿不如無腿

指南提要

魚、禽類與畜肉比較,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特別是魚類,含有較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宜作為首選食物。

專家深度解讀

何謂四條腿,何謂無腿?

四條腿,是指豬、牛、羊一類的家畜;兩條腿,是指雞、鴨、鵝一類的家禽;無腿,是指魚貝類等水產品。畜肉的肉色較深,呈暗紅色,故有“紅肉”之稱;而禽肉及水產動物的肉色較淺,呈白色,故又稱“白肉”。營養學家建議:吃肉的話,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無腿的。也就是說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

紅肉、白肉大比拚

我國居民在動物性食物中對紅肉的消費量最大,其中又以豬肉為主。畜肉中,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即使是瘦肉,肉眼看不見的隱性脂肪也占28%。因此,需要限製脂肪酸攝入量的人群,千萬不要以為吃瘦肉就是安全的。攝食豬肉過多,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禽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雞肉中賴氨酸的含量比豬肉高13%;而鵝肉和鴨肉不僅總的脂肪含量低,所含脂肪的化學結構與豬肉也不同,主要是多不飽和脂肪酸,這類脂肪酸能起到保護心髒的作用。

與其他肉類相比,魚肉是肉食中最好的一種,它肉質細嫩,比畜肉、禽肉更易消化吸收,對兒童和老人尤為適宜。此外,魚肉的脂肪含量很低,不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的80%,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裨益。魚肉脂肪中還含有豐富的DHA,對活化大腦神經細胞,增強記憶力、判斷力都極其重要。

實踐指導

吃肉食,合理搭配最科學

魚肉雖好,但若長期單一食用魚類,也對健康不利。魚蝦蟹貝類含有的礦物質鐵比畜肉少,隻吃魚類容易發生貧血,所以畜肉仍不容忽視。畜肉中的鐵以血紅素的形式存在,是良好的造血原料。魚、禽、蛋、肉是一類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其中每類食物中所含營養成分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需要合理選擇,充分利用。

動物內髒,吃還是不吃?

指南提要

動物性食物可提供多種維生素,主要以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為主,其中動物內髒含量比肌肉中多,肝髒中含量最多。另外,肉類含有多種礦物質,內髒含量也普遍高於肌肉。但內髒中的膽固醇含量非常高,因此不宜過多食用。

專家深度解讀

爆腰花、炒肥腸、溜肝片……這些動物內髒菜肴有種不同於肉類的獨特口味,多已成為在外就餐必點的菜肴。但營養專家告訴我們,盡管動物內髒有著獨特的營養成分,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吃,也不適宜多吃。

內髒膽固醇含量過高

相信很多“三高”患者都得到醫生的警告——少吃動物內髒。這是由於動物的內髒中通常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膽固醇含量在肝中較高,每100克動物肝髒約含350毫克的膽固醇,是肌肉的3倍。以豬為例,不同部位的豬肉,其膽固醇和脂肪的含量各不相同:肥肉中的膽固醇和脂肪比裏脊肉高得多,而豬腦中脂肪和膽固醇分別達到9.8克/100克和2571毫克/100克,比豬肉高得多。

經常食用動物內髒,很可能會引起高膽固醇血症或高脂血症,已經患有高脂血症的人,更不應該多食動物內髒。

內髒是個“垃圾處理站”

除了膽固醇過高外,動物內髒還可能含有大量毒素、有害物質和某些激素,而有的內髒本身就具有毒性,比如甲狀腺、淋巴腺、腎上腺等。另外,現在的家畜、家禽多是飼料喂養,這些飼料常常添加了激素、生長素、農藥等,這些物質倘若在動物體內代謝不充分,就會聚積在肝髒裏,如果人食用了這些有毒的肝髒就會影響人的健康。

內髒是鐵、鋅、維生素A的供應商

動物內髒雖然有上述的種種弊端,但仍然無法掩蓋它的營養價值:富含鐵、鋅、硒、維生素A。食用動物內髒,能夠有效補充人體這些營養素,對預防相應營養素缺乏疾病意義重大。另外,有些動物內髒甚至要比動物的肉更營養,比如雞胗、鴨胗,其中的蛋白質含量與雞肉、鴨肉相當,而脂肪含量卻隻有雞肉、鴨肉的1/5。動物心髒的脂肪、膽固醇含量和瘦肉幾乎一樣,鐵、鋅等微量元素更豐富,汙染物質少,也可以適量食用。

盡管動物內髒營養豐富,但不宜過多食用,要注意攝取量。營養專家建議,每周吃一兩次即可,而且每人每次的食用量不要超過50克。

實踐指導

動物內髒怎麼吃

動物內髒如肝、腎、肺、肚、腸等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汙染。而動物內髒本身就不易炒熟炒透,難以殺死病原菌和寄生蟲。如果吃了未炒熟的動物內髒,感染疾病的機會便大大增加。因此,動物內髒一定要烹調熟透再食用。

烹調動物內髒時,最好與蔥、薑、料酒、花椒、大料、桂皮等調味料一起烹調,像我們平時的紅燒、鹵煮、醬燜都是非常不錯的烹調方法。這樣烹製出的菜肴不但味道醇香,而且其中的有害菌也會被殺滅。

蛋類——最優質的天然蛋白補品

指南提要

不同品種的蛋類,其營養成分大致相同。蛋類蛋白質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最為接近,營養價值很高,優於其他動物性蛋白。

專家深度解讀

蛋類的營養素含量不僅豐富,而且質量也很好,是一種理想的天然營養補品。

各種蛋類的結構很相似

各種蛋類主要由蛋殼、蛋清、蛋黃三部分組成。以雞蛋為例,蛋殼重量占總重量的11%,其主要成分96%是碳酸鈣,蛋殼顏色有深有淺;蛋清占總可食部的2/3,蛋清中主要是蛋白質,脂肪含量極少;蛋黃占總可食部的1/3,其中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蛋類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而全蛋蛋白質幾乎能被人體完全吸收利用,是食物中最理想的優質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