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窟壁畫人物形象突出,這在《虔闍尼婆梨王剜身燃千燈》、《屍毗王本生故事圖》、《月光王施頭》、《快目王施眼》等壁畫中鮮明地體現出來。
《虔闍尼婆梨王剜身燃千燈》講虔闍尼婆梨王為人正直,喜好正法,向全國發布命令尋求能講說正法之人。勞度差應召願為其說一偈語,但要求國王必須在自己身上剜1000個洞點燃千燈。大臣屬民都勸國王不要這樣做,國王卻毫無懼色,為聽聞法語果然身燃千燈。佛教護法神帝釋天被其誠心感動,最後使國王身體恢複如前。
在這幅壁畫中,國王端坐,上有飛天散花,前有一人正在剜鑿國王的身體,坐下一人正恐懼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屍毗王本生故事圖》的畫麵上屍毗王垂了一條腿坐著,有人用刀在他腿上割肉,另外有人手持天平,在天平的一端伏了一隻安靜的鴿子。
在這幅隻是反映了這個故事內容的一部分,其具體情節是:佛的前身屍毗王為了從鷹的口中救出鴿子的性命,願意以和鴿子同等重量的一塊自己的肉為贖。但割盡兩股、兩臂、兩脅以及全身的肉,都仍然輕於鴿子。最後他決心站在秤盤上去,結果天地震動,屍毗王得到完全平複,且超過了以往。
《月光王施頭》講的是月光王仁明慈悲,救濟貧困,愛民如子。有一毗摩斯那王,很妒忌他,懸賞找能取月光王頭的人。外道勞度差應募,衝破重重阻力,來到月光王麵前,向月光王乞頭。月光王不顧眾人勸阻,毅然應允,並說過去已經布施過999顆頭,再施一次就滿1000了。於是他將頭發係在樹枝上,讓勞度差砍頭。
此圖也是由兩個畫麵組成,左側月光王端坐於束帛座上,用左手指自己的頭,麵前有一侍者跪捧托盤,盤上有3顆人頭,表示月光王在前世已經布施過很多次頭顱了。右側月光王以發係於樹上,身後一劊子手舉斧欲砍,表示任勞度差砍頭的情節。
《快目王施眼》故事講的是富迦羅拔城,有一名叫快目王的國王,眼睛明亮,心地慈祥,喜好施舍,得到眾人的讚揚。快目王屬下有一小國國王名叫波羅陀跋彌,天生傲慢,從不聽從快目王的命令。
快目王派兵討伐,波羅陀跋彌為了逃避懲罰,派一盲婆羅門去要快目王的眼睛。快目王十分高興,說用這雙眼睛進行布施,可以求得佛無上一切智眼,遂令部下將自己的眼睛剜下布施給婆羅門。
壁畫中王者端坐,麵前有一人刺國王的眼睛。人物造型體態健壯,用暈染法來表現立體感,人物形象均以土紅線起稿,賦色後以深墨鐵線定型,線描細勁有力。
北涼壁畫人物手中經常持有花或供器,也有雙手合十的。還有的供養菩薩畫成舞蹈或奏樂的狀態,總之造型各異,姿態萬千。